操盤心法-俄烏衝突非關鍵 價值股中找避風港

臺股指數的表現也許可詮釋如下,一是俄烏衝突不一定演變爲戰事,政治調停似乎一直在進行,而政治事件之於股市的效應通常不大,甚至通常直接被外資(主動式外資)忽略;二是即使發生戰事,對臺股影響不大。這兩點詮釋都能做更深入的觀點探討,而即使不論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的雲淡風輕,既然股市的態度已明顯淡然,也就暫無深論的必要。

回頭看一下臺股的表現,上週航空股因各國邊境解封將近的預期率先帶動反彈,接着由高殖利率且月營收表現佳的海運股加入反彈行列,成爲股市主攻部隊。觀光股市值較小,但也受惠邊境解封預期而成爲最強族羣,農曆開年以來已上漲10.6%,邊境解封是我們2月14日提到的新焦點。海運類股也許是經過整理1~2個月後籌碼已沉澱,造成人氣迅速彙集,我們持續強調2021年海運與面板等公司大賺,本益比僅3~4倍,將大盤本益比拉低1.5~2倍之間,是「臺股本益比不貴」看法的一大原因,而當海運營收持續上揚,而又可能配發高殖利率時,股價彈升理直氣壯。

海運股的反彈可能亦代表一個趨勢,就是低評價股票的崛起。一般來說,在艱難時期,投資者會在價值股中尋找避風港,例如現在進入高通膨與升息循環,股票的評價受到壓力,投資人轉向尋找優質的公司,也就是資產負債表有彈性且獲利能力可靠的公司,低評價代表低風險,高評價代表高風險。彭博研究指出,今年以來S&P500最貴的股票羣下跌了10.4%,最便宜的股票羣上漲了0.8%,兩羣的本益比差異由高峰的31x下滑到17.6x,但仍高於過去20年一標準差的16.5x、與平均的11.7x,仍然不算便宜。

投資策略:

我們對臺股的看法基調未改變,基本面的故事已廣爲周知,而投資人對評價接受度,隨升息和縮表到來在改變中,以臺積電、聯電即爲明顯例子。臺股已經受惠於豐沛的內資,以及相對高殖利率,將指數維持在一萬八千點之上,現在臺股需要新題材,投資人需要新鮮感;然而觀察基本面的狀況,部分科技公司的庫存已在上升,消費者在高通膨下也開始對心中購買清單重新排序。

於此混沌之際,當衝持續盛行,而法人及大戶資金默默進入各產業的龍頭股,除了避險之外,務實的領股息也是好策略。3月份除了關注FED升息、縮表的訊息,也是關注各公司配息宣佈的時刻,成長股則是個別合理評價水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