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哥”們是英雄不問出處還是劣幣驅逐良幣

璩靜在百度的職業生涯暫告一段落,但中專網紅“參哥”依然活躍在輿論場,甚至比以往更紅了。

“參哥”本名沈文君,鉗工專業畢業,早期在電商平臺售賣海蔘,2018年入局短視頻,孵化了不少網紅IP賬號。

2020年入駐抖音後,參哥通過拍攝一系列情商、財商“教學”課程走紅,“參哥認知圈”加速變現,所謂的“抖音操盤課”,就是教你怎麼做IP。

無論當初璩靜的視頻是否源於求教“參哥”,這位“80後”網絡紅人的經歷,和何以走紅的“經驗”,都給大衆帶來了“短視頻知識付費”的反向思考。

“參哥”有過人之處,一介鉗工出身,能一度忽悠到百度前副總裁,確實挺“勵志”的。

參哥的草根身份,擁躉們的一哄而上,豈不是“英雄不問出處”最好的解釋。

但這樣的英雄我們真的需要嗎?這份所謂付費的“成功學”,價值幾何?

“參哥”並沒有創造生產力,也沒有影響生產關係,無非是利用急功近利的心理,針對性策劃內容和開設矩陣號,正如參哥自己的slogan所說,“參哥出品,粗暴好用”。

參哥的賬號曾因爲“厚黑學”“僞成功學”,被抖音治理過。這類賬號的玩法可以歸納爲,將取得成功的方式量化、套路化,包裝成“僞成功學”。

“全憑一張嘴”炒作社會焦慮,無底線吸粉引流牟利問題,是參哥走紅必須重視的一個嚴肅的問題。

這一領域,近幾年蔚然成風。“拿到結果”這個詞兒,就是IP孵化行業人士喜歡說的“黑話”,簡而言之就是取得成績、賺到錢。

平臺封不住想要賺錢的人,“參哥們”就能不斷收割老闆。藉助商業IP變現的三板斧,賣課、私董會和搞加盟,“參哥認知圈”早已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化的商業公司。

懂得流量密碼,聰明地做人的生意,不做產品,用人設吸引別人。

在新流量平臺做商業IP,是一種可以短期獲利並能找到複利的商業模式,因此衆多創業者在其中趨之若鶩,甚至連商業大佬周鴻禕都在運營自己的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賬號。

僥倖成功學、僞成功學如果一再成功,還有什麼必要追求真才實學?

“正確的廢話”“無良的收割”,一批又一批人清醒地沉淪,自然就有一批又一批的人在“試錯”中清醒。

新經濟應該寬容創造社會價值的新模式、新力量,但新經濟不是縱容“英雄不問出處”,更不是劣幣驅逐良幣。

“中國AI教父”李一舟、商業導師dada翻車,就是前車之鑑。中專網紅收割大廠精英,參哥走紅並非一己之力,這個故事除了“勵志”還有諷刺。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