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高瓴資本跑了!

作者:鳳來儀

01

11月8日晚間,隆基綠能公告稱,公司股東HHLR公司收到告知,因涉嫌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隆基綠能股票,證監會決定對HHLR(HHLR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價值基金)公司立案調查,而HHLR是高瓴資本下屬公司。

調查的原因是什麼呢?是HHLR持有的隆基股票不見了。

據隆基綠能三季報,作爲第四大股東,高瓴資本旗下HHLR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價值基金(交易所)持有股份比例爲4.98%。而據去年四季報披露,高瓴資本持有隆基綠能股份爲5.85%。

那麼這個0.87%哪去了?

根據公開披露,2020年12月20日,李春安與高瓴資本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李春安將持有的減持隆基綠能6%、數量爲2.26億股的股份,以70元/股、158.4億元的總價,轉讓給高瓴資本。2022年2月4日,上述股權轉讓的過戶登記手續辦理完成。

李春安,1968年10月10日出生,河南南陽人。1986年9月考入蘭州大學物理系。現任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簡單的說,就是隆基的董事李先生,把持有的股份轉讓給了高瓴資本。

2021年一季度末,高瓴資本成爲隆基綠能第三大流通股股東,持股數量爲2.26億股,持股比例爲5.85%。到了2021年三季度末,高瓴資本持有隆基綠能3.16億股,增加的股份繫上市公司送股所得。

3.16億股,花了158.4億的對價,一股摺合人民幣50元,這就是高瓴資本的持股成本,而今天隆基綠能的股價是多少呢?

什麼叫虧到姥姥家去了,這就是。所以我經常說,別迷信大機構真實的投資水平,如果不搞內幕交易、不搞官商勾結、不作弊的話,他們的水平恐怕還不如許多散戶。

02

那麼,爲啥證監會要調查呢?沒說虧錢的機構就要被調查啊,如果虧錢就要調查,那所有機構都跑不掉。

當然不是因爲虧錢,而是因爲出借了股票,然後這些股票目前不知所蹤。

隆基綠能3月21日有過一次權益變動公告,根據公告,高瓴資本將持有隆基綠能0.85%的無限售流通股參與了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並說明參與轉融通業務不屬於股份減持,不會觸及要約收購。

對,借出去的股票,是拿去融券了。

所謂的融券,就是別人借了股票賣出去,等跌下來再買回來把股票還給出借人,融券者賺的是股票下跌的差價。如果漲呢,那融券者就要承擔賣空的損失。

所以,融券者都是看空的,對於大股東來說,融券的多了,自然會導致股票下跌。

按道理說,大股東是不該這樣乾的,這屬於自己打壓自己的股票....

高瓴圖啥呢?表面看,是圖利息。但是,看下面的一系列操作,才覺得恐怕不是圖那點利息。

從借出股票這件事本身來看是合法的,因爲10月14號,因爲股市跌得實在不像樣,兩個交易所纔出了《關於優化融券交易及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相關安排的通知》,階段性收緊融券和戰略投資者和配售股份出借。

但有借有還纔對呀,隆基綠能三季報公告,截至三季度末,高瓴資本通過轉融通方式出借的股份已全部到期歸還。

若按上述提法全部到期歸還,高瓴資本的持股比例仍應爲5.85%,但實際上,三季度末高瓴的持股比例已悄然降至4.98%。

中間差的這0.87%到哪去了,纔是問題焦點。

減持了嗎,爲什麼沒看到減持公告?

隆基綠能在半年報中提到,HHLR 出借其持有的7581.46萬股。股份出借期間,高瓴資本的持股比例已不足5%,也不適用於“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的相關規定。

那麼,借出去的股票算不算自己的,是不是可以不計在其中?我認爲是不合適的,否則所有股東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實現減持而無需披露。

哪怕是持有30%的大股東,也可以先借出去26%,再減持剩下的不是嗎?市場不就亂套了嗎?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如果認真盤一盤,市場上這樣玩的還真不少。借出股票爲假,降到5%之下掩護減持是真。

要講道理的話,借出去的東西遲早要還,股權當然歸屬出借人,也正是因爲這一點,高瓴資本纔會被證監會立案吧。

高瓴資本這次恐怕沒那麼輕易過關了,畢竟現在的資本市場這個樣子,各方也都需要看到一些實質舉措保護市場,保護散戶。更何況,高瓴資本還是美資資本,這種事出來,確實有避免披露減持跑路的嫌疑。不多說了,看證監會立案調查結果吧。

03

師承投資大佬大衛·斯文森教授的張磊,2005年拿着老師隨手給的2000刀回國創業,第一個投資標的就選中了騰訊。這單投資帶來的回報是:200倍。

從此高瓴資本在中國資本界的地位幾乎不可撼動,後來又有一系列成功的投資。

投過的企業包括:京東、騰訊 、字節跳動、美團、Zoom 、寧德時代、隆基股份、星思半導體、百濟神州 、飛利浦家電、普洛斯、百麗國際、格力電器、藍月亮等。

看這些企業就知道,大多數的收益是超額的,據說高瓴這些年的回報比巴菲特還要高。

但是,有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者也說過:一個人的成就除了看個人努力,還要看歷史進程。

歷史進程到了百業興起的時候,可以說成功概率就大很多,反之,很可能做什麼虧什麼,投什麼死什麼。

比如,在張磊的書《價值》中,對格力電器就大加讚賞,這也是高瓴的一筆重大投資。

書裡提到高瓴資本會幫助格力引入更多的戰略資源,進一步改善公司治理,實現戰略發展的重新定位、核心技術的突破以及國際化、多元化發展等,以數字化轉型爲標誌的產業變革,逐步實現產業的華麗升級。

但這幾年,講真格力的發展也挺艱難,比同樣做家電的美的明顯要遜色不少。

因此這兩年,市場上不斷傳出高瓴有撤退想法的傳聞,去年就不斷傳出高瓴正在逐漸撤出中國,未來重心將放在新加坡和日本,張磊本人也已搬到新加坡;3月,網傳“高瓴虧損超300億美元被清算”。

除了搬到新加坡,其他都已經被張磊闢謠。

在《價值》這本書裡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張磊要“做時間的朋友”,當然後來看到在一些股權投資的事上,該跑還是會跑,無論你是醫藥還是教育,有人說資本做的還是估值的朋友。

其實呢,做投資,是要做大佬的朋友才行,否則怎麼能精確的在雙減前就從好未來(TAL.NYSE)、一起教育(YQ.NASDAQ)等教育中概股中果斷離場呢?

現在旗下公司HHLR 通過融券減持,是不是預示着持有新能源板塊,也未必能帶來正面收益了呢?

無論如何,這樣大的資本舉動,還是值得我們深思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