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及全球!陸民船軍用 獲重大突破

解放軍軍艦利用福州輪的航行橫向補給系統接收裝置,在兩艦間架起高架索,順利進行物資相互轉運。(「海軍新聞微信公衆號)

北京正以堅定、迅速的行動,實現將遠征作戰能力擴及遠洋深海地區的「藍水海軍」構想。未來在遍及全球民用船隻合作下,解放軍海軍將朝這目標加速邁進。

觀察者網16日報導,中方海軍近日首次應用民船加裝模組化航行橫向補給系統,爲水面艦艇進行海上補給,獲得了重大突破。

「海軍新聞」微信公衆號15日貼文說,上午約9點時,海上補給試驗正式展開。海軍研究院專家、作戰支援艦支隊東平湖艦補給兵組成指導組,在福州輪甲板準備就緒,海軍臨沂機動佔領福州輪左舷橫向乾貨補給陣位,向福州輪發射撇纜,而福州輪迅速將距離索,引纜與高架索傳遞到臨沂艦,兩艦對接完畢。接着福州輪隨即將乾貨集裝箱順利傳送上臨沂艦甲板,完成模組化航行橫向補給系統補給裝置試驗。

下午約2點時,福州輪又和太湖艦進行了對接試驗,利用福州輪的航行橫向補給系統接收裝置,在兩艦間架起高架索,順利進行了物資的相互轉運,達到預期目標,不僅檢驗了裝置性能,還首度實現了民船對補給艦的補給,有利開創動員民船,參與海上預置保障的新路

相關係統是海軍研究院研製,並由北部戰區海軍進行海上試驗。而運用民船爲軍艦進行海上乾貨補給,是艦艇後勤保障的新嘗試,隨着中方海軍水面艦戰力量不斷壯大,遠海任務有增無減,日益凸顯了海上後勤保障需求。

而據《大公報》17日報導,香港軍事專家、鳳凰衛視評論員宋忠平說,就備戰而言,軍民融合是後勤保障的重要課題,因爲戰時不能全靠軍事體系來提供保障,也需要動用具有龐大潛力的民用體系,來爲包括軍事裝備在內的軍事設施提供保障能力。

系統採用了模組化設計,並運用了全電驅動,超級電容儲能與恆張力控制等多項關鍵技術集成度高、相容性強,適用於快速加改裝,可迅速將民船改裝成乾貨補給船,具備海上補給能力。

分析指出,中國大陸民船資源豐富,航線遍佈範圍廣,利用民船加裝補給裝置,建構海上補給力量具有龐大的潛力,可發揮顯著的軍事經濟效益。而這次試驗成功,對下一步制式補給艦應用全電驅動航行橫向補給系統來說,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對實現強軍夢有實質意義。

宋忠平認爲,隨着解放軍軍艦大幅增加,補給艦數量相對較少,一旦爆發軍事衝突,透過民船進行臨時改造,直接將模組化航行橫向補給系統裝在民船上,讓它們充當中小型綜合補給艦,讓解放軍的補給能力迅速倍增,符合實際備戰需求。而這次試驗成功顯示,中方民船具備多種模組化改裝能力,未來足以大大提升解放軍軍民融合的補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