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防疫破功後:中央與地方防疫話語權的競爭(俞振華)

疫情爆發後,中央政府就算沒有失去防疫話語權,但已不可能像過去一年多一樣,讓整個防疫步調定於一尊。圖爲臺北市長柯文哲(左)、新北市長侯友宜(右)。(圖/資料照)

這兩週來本土新冠疫情大爆發,不但引起民衆恐慌,更讓臺灣過去一年多來防疫模範生頭銜蒙上了陰影。觀察這段時間國內政局的變化,最明顯的就是中央與地方政府開始競爭防疫話語權。而這樣的競爭,很可能會隨着疫情及後續的紓困措施延續,甚至影響明年底的地方首長選舉。

之前臺灣由於防疫有成,在衛福部長陳時中滿意度居高不下的同時,也提升了整個施政團隊的滿意度。過去一年多來,所有防疫措施幾乎都是中央說了算,反對黨或是地方首長對於疫情防治幾乎沒有置喙的餘地。畢竟疫情控制得好,所有可能打破現狀的相關政策建議都很難被政府接受,也不容易獲得民衆的支持。譬如是否採取廣篩普篩的建議,過去一年多來吵了好幾次,但都很快地被否決。然而,當疫情爆發後,過去一年多的措施都會被拿來檢視,從篩檢模式、隔離措施、到疫苗採購,甚至確診數的計算方式等,都成爲被檢視的對象

這些政策辯論除了挑戰中央防疫機制權威性外,也讓民衆反思,究竟過去一年多來政府做了哪些準備?特別是民衆對於疫情防範成效的期望值很高,突然的破口相對來說會帶來更大的失望。此外,正因爲過去的防疫實績維繫蔡政府施政滿意度最主要的原因,疫情破口勢必衝擊中央政府的施政滿意度。

最直接挑戰中央防疫措施的,當屬地方政府。在過去「中央說的算」的時期,每天下午兩點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等於是疫情及防疫措施的定調者。但從柯文哲及侯友宜兩位市長開第一槍,透過記者會說明地方和中央不同的作法,甚至搶先以「準第三級」的名義開設普篩或廣篩站,並率先施行中小學停課等措施後,地方和中央爭防疫話語權的門即被打開。的確,以目前臺灣的疫情,中央與地方有太多需要協力或協調的地方,但在疫情全臺擴散及「因地制宜」的訴求下,中央已不可能即時掌握所有的疫情資訊。於是,我們看到除了中央的記者會外,各地方政府每天也都在直播記者會,挑戰或「建議」中央政府改變防疫措施的聲音也幾乎每天都有。換言之,在疫情爆發後,中央政府就算沒有失去防疫話語權,但已不可能像過去一年多一樣,讓整個防疫步調定於一尊。

由於疫情的關係,今年520前一週幾乎沒有任何民調機構能夠進行傳統電話調查。根據許多媒體或民調機構在五月中以前所進行的民調數據顯示,蔡總統整體滿意度仍在四成以上,甚至某五月初所進行的民調顯示,蔡總統的滿意度達五成五,創下新高。如果先撇開疫情所可能帶來的衝擊,對比蔡總統第一個任期滿一年時,滿意度已跌至二十幾趴來看,蔡總統第二任期的施政蜜月期算是出奇的長,就算這一年來開放萊豬、大潭藻礁保育爭議、乃至於臺鐵太魯閣事故等,對於蔡總統滿意度的衝擊都還算有限。

不過,這兩週疫情大爆發之後,蔡總統的滿意度是否仍能夠挺得住,就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了,畢竟防疫得當是蔡政府過去一年來滿意度持續不墜的主要原因。如果未來數月疫情未能好轉,民衆對於中央政府的施政滿意度或信任度勢必大幅下滑,而地方諸侯的聲音只會更大。雖然目前離明年底的地方選舉還有一段時間,但相信每位現任地方首長,不論和中央隸屬同黨還是不同黨籍,都希望在這波疫情擴散下,爭取防疫實績。這場中央與地方既合作又要搶功的博弈,隨着臺灣防疫破功,正式打開。

作者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政治系副教授

※以上言論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