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公民提案參與式預算 「改朝換代」蔣市府轉型續推

臺北在前市長柯文哲任內推廣參與式預算,蔣市府承諾繼續推動,未來鎖定高中職生與市民兩大方向。此爲市長蔣萬安出席2023臺北市參與式預算推廣教育課程提案交流論壇。本報系資料照/記者許正宏攝影

臺北在前市長柯文哲任內推廣參與式預算,引發各縣市跟進,但北市2016年起每年提案錄案數卻逐年遞減,受限於公共性、適法性及預算可行性,有不少未成功催生的提案。蔣市府承諾繼續推,民政局表示,許多民衆相當關心公民式參與提案,未來鎖定高中職生與市民兩大方向。

北市2016年起每年參與式預算提案錄案數60、70件,到了2022年只有33件,這期間的提案錄案數包含逕予執行案共477件,結案428件、結案率達89.7%,其餘辦理中。

民政局自治行政科長方英祖強調,「整體提案數並沒有大幅減少」,根據12行政區與市府局處量能,市府訂定每年提案量上限,迄今平均一年逾60件。每年經過票選錄案數,一開始66件、76件,到2018年加入「逕予執行」機制,票選錄案數逐年減少,平均約42件。

過去不少提案人認爲政府效率太差、拖太久,「逕予執行」讓有些案子不用透過i-Voting,即可在權責單位當年編列預算內完成,大幅縮短時程,年均約24件。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胡龍騰指出,當提案恰符合單位既有規劃,執行上更能貼近需求,民衆也能更快看到成效,無疑是雙贏局面。

臺北推行參與式預算迄今近8年,去年底「改朝換代」,胡龍騰認爲臺灣難得有如此草根的公民參與機制及文化慢慢成形,「好不容易把鍋子弄熱,卻突然關火」,擔心如果就此嘎然而止,無助於推展臺灣社會公民參與文化的養成。

臺北市民政局副局長許敏娟說,許多民衆也相當關心,未來會延續推動,鎖定高中職生與市民兩大方向。一方面是深根高中職推廣教育課程不間斷,一方面則是公民養成分成公民參與及在地認同,前者已有成效,如今轉型着重在地認同,將與官學聯盟、區公所及研考會規劃,帶領市民做更深化的在地事。

蔣市府承諾繼續推動參與式預算,鎖定高中職生與市民兩大方向。記者許正宏/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