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如何培養卓越教師和拔尖創新人才?

北京師範大學堅持立德樹人,聚焦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秉承“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育人理念,貫徹“拓寬基礎、加強融合、尊重個性、追求卓越”的本科教學指導思想,着力培養具有良好人文與科學素養、紮實學科專業基礎、開闊國際視野、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卓越教師和具有“四有”素養的拔尖創新人才。

01構建體現北京師範大學特色的通識教育體系

旨在使學生通過大學的學習,在知識掌握、能力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方面獲得長足進步。在離開學校後,能夠從在大學學習時獲得的思維方式和技能中受益,在未來面對迅速變革的時代和社會時,能夠以開放的思路和多元的視角,去應對問題和挑戰,探究事物的本質,積極尋找有效解決方案,創造社會價值。

構建了六大模塊通識教育課程:家國情懷與價值理想、國際視野與文明對話、經典研讀與文化傳承、數理基礎與科學素養、藝術鑑賞與審美體驗、社會發展與公民責任。每學年開設近 700 門通識教育課程,目前已建設通識教育核心課程 94 門。

學校重點建設 4 門教師素養類通識必修課,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和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爲所有專業學生必修。

02實施本科新生導師(生)制,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新生導師採取多種方式幫助新生了解專業,加強對新生學習規劃和學習方式等方面的指導,爲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堅實基礎。每年有近 1000 位教授、副教授和研究員等擔任新生導師,導師包括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和北京市教學名師獎獲得者等。

實施朋輩計劃,通過高年級學生分享大學學習經驗的方式,幫助新生儘快順利適應和融入高校生活。

03實行專業再次選擇,擴大學生自主選擇權

在錄取新生時,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來安排專業錄取。2022 年新生專業志願滿足率爲 97.1%。

爲使更多的學生髮揮專長,獲得更好的發展,全校一、二年級學生擁有轉專業機會(上級部門或學校招生簡章對轉專業有禁止性或限制性規定的特定羣體,以及曾按照轉專業程序轉過專業者除外)。學生可在春季學期自主提出轉專業申請,由接收院(系)按轉入標準進行公開考覈,擇優錄取。轉專業不設轉出門檻,且可跨文理大類。從我校近年來申請轉專業的情況看,每年有 200 餘名申請者實現了轉專業的願望。

04實行輔修制度,拓展學生髮展機會

在校進行本專業學習的同時可以修讀跨學科專業的輔修課程。在規定年限內,符合主修專業畢業要求,修滿輔修專業教學計劃規定學分者可獲得北京師範大學輔修專業證書;修滿輔修學士學位教學計劃規定學分者,可獲得北京師範大學輔修學士學位。平均每年有 20% 的畢業生獲得輔修證書。

05設置自由選修學分,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設置自由選修學分,學生有機會根據個人規劃和興趣愛好,跨專業、跨年級選修全校各專業的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程;爲優秀本科生設立高級研修課程,開放研究生學位基礎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發展需求。

06實行小班化教學,加強師生互動探究

推進課程小班化,促進師生互動探究,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校各類課程教學班級規模在 60 人以內的達到全部課程教學班級數的 80%,班級規模在 30 人以內的已超過 50%。

開設新生小班研討課,課程以理論探索和專業研究爲導向,就特定學術專題開展研究互動、學術討論和科研寫作訓練,增進學生的科研興趣,啓迪並激發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

07實施小學期制度,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學校實施小學期制度,積極組織開展專業實習、社會調查、暑期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如組織學生到海外優質高等教育機構進行短期研修交流,參加學術交流活動,開展境外實習、考察、調研或邀請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爲學生開設短期課程、講座或培訓,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08加強科學研究訓練,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多種途徑支持全體有意願的學生開展科研探究

◎教育部首批列入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學校。

◎首批列入實施“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學校。

◎設立“本科生科學研究基金”,供本科生申請科學研究項目,在導師指導下開展科研訓練。

◎院(系)設有本科生專項科研基金。

◎教師科研項目向本科生開放。

09學術論壇名家雲集,擴展學生學術視野

學校舉辦各類學術、文化論壇,如“京師論壇 / 講壇”“全球發展大講堂”“鐸聲講堂”“人工智能與未來媒體大講堂”“部長論壇”“博導論壇”“治學修身京師大講堂”“四有好老師大講堂”“面對面系列講座”及國際高端學術論壇等。每年舉辦講座論壇數百場,張貼於校園內的學術講座海報已經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各類講座使學生足不出校園,就可目睹國內外名家大師的風采,近距離聆聽他們講授學術動態、發表學術見地、分享人生經歷,從而弘德勵志、開闊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