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半數在施工程爲智慧工地

貫徹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回望

2023年是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啓下的關鍵之年。這一年裡,北京多項重點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以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爲代表的公共服務類項目投入使用,豐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北京最大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等民生保障類項目的建設,爲城市運行提供了保障;北京商務中心區(CBD)核心區Z4地塊項目等產業科技類項目運用了大量“黑科技”,展現了北京重大工程建設的智慧化,項目將爲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重大工程項目在擴大本市有效投資的同時促進了新需求。不僅如此,還有效提升了本市工程項目的智慧化施工率。據北京市住建委統計,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已有1600餘項工程實施了智慧工地做法,佔全市在施工程的50%以上。

三大文化建築等大批項目投入使用

2023年12月2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正式向公衆開放。從此,北京城市副中心有了新文化地標,將提升和改善北京東部地區以及河北、天津部分地區的城市文化功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市民多樣化文化需求。

北京藝術中心形似古糧倉,被譽爲“文化糧倉”,包括4個室內劇場,分別是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小劇場,1個戶外露天劇場。項目對標世界級一流劇院標準進行設計、建設。其中,歌劇院擁有國內最大、功能最全的沉浸式擴聲系統。

北京城市圖書館又名“森林書苑”,藏書能力達800萬冊,設有少年兒童館、非遺文獻館、古籍文獻館、藝術文獻館4個特色資源主題館,以及元宇宙圖書館、文化交流區等多元服務空間,打造出世界最大的單體閱覽室、國內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體書庫、國內首家綜合性非遺文獻閱覽空間、國內面積最大的少兒室外閱讀活動空間和最專業的視聽藝術館。

大運河博物館又名“運河之舟”,設計理念源於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建築南側形似巨帆高高揚起,北側形如船隻堅實厚重,描繪出一幅運河圖景。大運河博物館上展文物約6000件,將與首都博物館一東一西配合詮釋好“都”與“城”的關係。

同樣在2023年亮相的公共服務類建築還有新工體。2023年4月15日,嶄新的北京工人體育場整體亮相併正式投入使用。遵循“傳統外觀、現代場館”的原則,歷時兩年多的改造復建,北京工人體育場作爲“全國首批、首都首座”的國際標準專業足球場正式迴歸。同時,它還以球場爲核心,以公共空間、商業空間和數字空間爲載體,創新文體產業消費模式,打造高品質商旅文體綜合體,形成首都北京城市地標、文體名片、活力中心。

垃圾焚燒發電等項目保障城市運行

2023年,北京在施工程中還有大量民生保障類項目。2023年12月6日,北京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安定循環經濟園區建成亮相,同時標誌着安定循環經濟園區全面建成亮相。安定循環經濟園區是全國規模前三、北京市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項目,按照歐盟標準設計建造,是一個全流程的循環經濟園,不僅可以對普通垃圾、醫療廢物垃圾等進行處理,還可以實現對自身產生垃圾的循環利用,垃圾焚燒產生的能量可用於發電。該項目的投用,可有效緩解大興機場運營後北京南部垃圾處理缺口加大的困擾。同時,對北京全方位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構建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置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2023年年底,位於通州區馬駒橋物流基地的北京東南高速公路智慧物流港一期項目主體結構正式全面封頂,向着竣工投產邁出關鍵一步。作爲新型智能化冷鏈物流園區,項目將採用智能導航、無人駕駛、BIM及數字孿生、物聯網、區塊鏈、多系統聯動等技術,解決傳統物流園區環境污染大、資源能耗高、經濟效益低等問題,形成車少、人少、垃圾少、經濟效益高的智慧物流供應鏈。項目建成後將成爲以冷鏈物流爲主的綜合性物流樞紐,對保障首都城市冷鏈運輸具有重要意義。

2023年10月30日,新國展二期項目主體結構全部完工,進入外立面施工和內部裝修階段。新國展二期項目包括1棟會議中心、1棟酒店、9棟展館和3棟登錄廳14個單體,鋼結構總量約6.9萬噸。項目計劃於2024年竣工,建成後將成爲北京市建築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術最先進的綜合性會展場館,極大地提升北京會展業的整體競爭力,成爲北京對外交流、國際交往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大量“黑科技”爲建設提供“加速度”

2023年,北京在施重大項目中,大量智能建造“黑科技”的應用,不僅消除了施工現場安全常見隱患,提高了工程質量和建築品質,還爲項目快速推進提供了“加速度”。

2023年11月,北京商務中心區(CBD)核心區Z4地塊項目完成地下結構施工。項目建設中的一大亮點是採用了“第四代+”空中造樓機,不僅集成了卸料平臺、布料設備、垂直運輸、噴淋養護、灑水降塵等諸多功能,而且有效解決了核心筒結構外伸牛腿多且大、結構牆體收縮尺寸大等難題。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像搭積木一樣,重新拼裝之後在不同項目之間週轉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項目預計將於2025年9月竣工。

2023年10月,位於豐臺區的中央芭蕾舞團業務用房擴建項目進入地上結構施工階段。項目施工現場使用的智慧工地系統——“智慧大屏”,相當於建設了一個數據實時彙總、生產過程全面掌握、項目風險有效降低的“智慧大腦”。覆蓋整個工地的“智能安全帽”具有語音預警、緊急呼救、一鍵撤離、查看軌跡、考勤定位、週轉使用等優點。項目預計2025年正式交付使用,將集舞蹈、交響、舞美、排演、管理、生活等多種功能於一體,成爲一座大型綜合性文化建築,進一步助力南中軸地區服務保障首都功能。

位於昌平區未來科學城西區南部的史各莊街道集體經濟產業用房項目,採用的“虛擬樣板間”技術,不僅能展示未來的建成成果,還把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工藝節點的模型、圖紙、關鍵性的數據、交底視頻等全部集成在一個二維碼上,只要掃碼就能進入虛擬的施工現場,查看工地現場的每個角落。作爲高端產業園區項目,其建成後將充分發揮昌平區在醫藥健康領域的產業優勢,助力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建設成爲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生命谷”,聚焦醫藥健康發展,提升城市品質。

文/本報記者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