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華副院長:房價年均漲10%以上現象難爲繼

全國政協委員、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李接受記者採訪。

如何看待2017年房價的上漲?如何理解相關調控政策?未來房價走勢如何?新京報有關問題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金李。

金李表示,過去十多年來,房價平均每年上漲10%或者更高幅度,但這種暴漲方式將難以爲繼。投資者繼續把房地產作爲投資的主要標的是不明智的,建議資產配置上做一下大的調整

新京報:如何看待2016年至2017年這一輪房價的上漲?

金李:從過去十多年的經驗來看,房地產投資的平均收益率在10%左右,加上很多人有房地產不會暴跌的心理預期,很多人把投資房地產作爲重要儲值手段。2016年開始,大量資金游到房地產領域

政府意識到這一問題,政策正在發生變化,“房子用來住的,不是炒的”的定位表示,房子是居民的剛需品,而不是進行投資或者投機資本。政策希望投機者意識到,投資房地產也會有風險,未來投資房地產的收益不會再像過去那麼好,這樣資金逐步從房地產領域退出,進入到其他領域。

新京報:如何理解“房子用來住的,不是炒的”這一政策的出臺?

金李:房地產領域幾乎牽涉到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方方面面,如果房地產領域發生系統性風險,會帶來很多、更嚴重的問題。“房子用來住的,不是用來”這一政策出臺主要基於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第一,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資金脫實向虛,很多錢進入到房地產領域。要降低投資房地產的吸引力,提高投資實體經濟的吸引力,實現資金脫虛向實。

第二,目前房地產的家庭槓桿率過高。很多人購房大量使用槓桿,增加了中國經濟的槓桿率。此外,地方政府的槓桿率也很高,這是因爲一些地方政府直接間接地將錢投入到房地產領域。

目前部分地區房價上漲過快,市場有一定的泡沫。如果房地產市場出現風險,將對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雖然政府有強大的意願希望市場的平穩發展,但未必能阻擋泡沫的破裂。同時,也要意識到,泡沫形成的過程中,多套房的投機者受益,但泡沫破裂時得由政府來買單,這是不公平的事。

全國政協委員、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金李接受記者採訪。新京報記者 陶冉

新京報:短期看,2018年房價走勢怎樣?

金李:政府調控從來不是要把房價打壓下去,調控目的是希望房價穩定,既不過快增長,也不過快下跌,而是平穩、有序地緩慢上升。但我認爲,過去十年來房價每年平均上漲10%或者更高幅度的現象會逐漸消失

政府已把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提升到攻堅層面。既然政府已下定決心,就會使用各種手段、調動各種資源來解決這一問題。從2017年開始,推出各項調控政策,目前看房價上漲過快的問題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可以說,政府會使用各種手段來解決房地產領域的問題,比如兩會期間討論最多的房地產稅。

新京報:房地產稅只是政府的其中一張牌?

金李:對,政府手裡有很多牌,房地產稅只是其中的一張。作爲一個學者,不便猜測還會有什麼牌,但可以肯定的是,政府有能力、有決心把房地產市場控制在相對穩定、穩中緩升的格局。因此,長遠看,房地產再像原來那樣暴漲的方式難以爲繼,投資者把房地產作爲投資的主要標的是不明智的,建議投資者在資產配置上做一下大的調整。

新京報:但是現在可投資的領域和產品很少。

金李:可以說,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根本問題在於可投資的領域和產品太少。所以,解決房地產問題需要組合拳,在穩定房價的同時,金融領域也要不斷創新、改革,提供多樣的、符合中國投資者的產品,使得中國的資本市場更加豐富。

新京報:有人認爲,房地產市場已迎來拐點,你怎麼看?

金李:這個很難說,經濟學家往往研究長期的問題,不做短期的判斷。但是可以看出市場正在發生變化:第一,政府的目標越來越有明晰;第二,政府越來越有一套成熟的調控的手段和體系,不再像原來那樣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現在更多行政手段和市場化的手段相結合,在最大程度尊重民意基礎上,用可以形成高度共識的方式去推動市場朝着健康的方向走。

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建立起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跳出“越調越高”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