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報告:可差異化設計銀行“五篇大文章”領域資本監管,適度、合理創新負債產品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李願,實習生周欣 北京報道

5月12日,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舉行中國經濟安全形勢分析與展望研討會暨《中國經濟安全展望報告2024: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發佈會。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代表團隊做了報告發布,報告分爲2024年中國經濟展望和專題報告兩部分,其中專題報告主要分析了房地產、銀行業、城投行業、債券市場、電力安全、能源安全等領導相關的問題。

“2023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也就是說,現在中國經濟中存在一些風險和隱患,專題報告所分析的領域存在一些風險,但今年大概率不會出現大的風險。”蘇劍表示。

專題報告第九章爲《我國銀行業經營形勢與面臨的主要風險》,報告分析表示,2023年我國銀行業保持穩健發展態勢,支持實體經濟質效明顯提升,資產負債規模中高速增長,信貸投放結構持續優化,盈利狀況和資產質量總體穩定。資產負債維持中高速增長,信貸投放結構持續優化;積極拓展多元化盈利渠道,利潤增速穩中向好;持續加大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資產質量穩中向好;資本充足率有所下降,風險抵補能力明顯提升。

對於2024年,報告認爲,我國銀行業發展有七個值得關注的主要風險:市場環境複雜多變增加銀行業經營壓力、地緣政治衝突、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利潤增長承壓、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非銀行業展業迅速致銀行業競爭更加激烈、數據安全問題等。

在銀行業經營壓力方面,報告認爲,考慮到外部環境或有所改善,加之國內消費有望進一步恢復,基建和製造業投資有望實現較快增長,預計中國經濟將向潛在增速水平迴歸,2024年GDP增長5%左右。“雖然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但短期內在企業投資動力不足、居民消費恢復偏慢等因素的影響下,銀行各大板塊業務均會受到影響,加之社會收益率下行、優質資產欠缺、收益率下行將導致盈利能力承壓,未來業務發展的可持續性面臨挑戰。”

由於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銀行業相關領域資產質量面臨壓力。報告表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較大壓力,國內需求不足、外需減弱、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等因素疊加,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諸多困難,現金流入放緩、收入下降、盈利能力走弱等問題突出。

“近幾年,監管部門先後採取了多輪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相關領域信用風險延緩暴露。加之近年來監管部門積極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銀行資產質量處於可控範圍。”報告分析稱,從實際不良率看[按照(處置資產+不良貸款餘額)/(處置資產+貸款餘額)粗略估算],近年來處於持續上升態勢,由2017年的2.46%上升至2020年的3.81%,2022年回落至3.22%。截至2023年9月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爲3.22萬億元,比2022年末增加了2400億元,商業銀行仍面臨較大的資產質量管理壓力。

非銀行業競爭壓力方面,報告認爲,不少互聯網公司、第三方支付平臺也在經營貸款、支付結算等業務,銀行在相關領域的市場份額受到明顯衝擊。特別是,非銀機構機制靈活、創新動力強,更容易通過各類新型技術對金融業務進行嫁接,導致銀行面臨的客戶分流壓力持續增大。此外,基金、保險等各類業務加速發展對銀行負債管理帶來較大壓力,擡升了銀行負債成本。“雖然監管部門通過規範負債創新、引導存款利率下行等多種方式降低銀行負債壓力,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銀行負債成本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

針對上述主要風險,報告提出八方面的建議:瞄準“五篇大文章”,有效滿足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資金需求;完善職能定位,打造更加合理的金融供給結構;多措並舉防範信用風險,確保資產質量穩健提升;合理優化外幣資產負債頭寸,有效應對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帶來的“溢入”風險;拓展多元化資本補充渠道,持續增強風險抵補能力;有效完善資產負債管理體系,更好應對市場競爭;提升數據管理能力,確保數據體系安全;密切跟蹤國際政經格局變化,合理優化全球資產業務佈局等。

例如,在資本補充方面,報告認爲,一是可根據“五篇大文章”發展需要,監管部門可根據相關領域風險實質及需要設計差異化的資本計量規則,提升商業銀行的資源投入意願及能力,緩解銀行面臨的資本監管約束。二是地方政府可進一步通過優化認購可轉換債券的方式,幫助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拓展資本補充渠道。三是根據貨幣政策調控節奏,把握時機,發行次級債、永續債等方式募集資金,並使用老股東配新股等模式補充核心資本,持續夯實風險抵補能力。四是拓展非息業務收入,優化業務結構和收入結構,確保內源性資本的可持續增長。

在完善資產負債管理體系方面,報告認爲,一是及時清理不合規存款產品,避免再次出現激進式規模擴張來實現管理缺口的填補和管理視角的擴充,合理優化負債項目結構。二是制定合理的資金管理和考覈機制,定期、及時對負債管理水平進行評價,實現資產負債管理體系的動態優化和運行,增強資金來源與資產項目的匹配度。三是參考其他資管產品,在監管允許範圍內根據業務實踐,適度、合理創新負債產品,實現良性競爭。同時,組合運用同業存單、發行債券等各和方式獲取資金,不斷調整資金配置,更好推動資產業務經營。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中國經濟安全展望報告2024: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由來自多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課題組聯合撰寫,其中《我國銀行業經營形勢與面臨的主要風險》由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周景彤、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樑斯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