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大體檢 七大指標檢視壽險公司

保險公司大體檢 七大指標檢視壽險公司。(圖/現代保險雜誌提供)

你的保險公司財務結構健全嗎?獲利能力是否足夠?把未來一生的財務和人身風險託付給保險公司,他們是否能秉持公平待客原則陪伴你度過接下來的人生

數字會說話。但密密麻麻的數字放在官網上,你真的看得懂嗎?除了業績保費、佔率,還有哪些數據,更能精準檢視一家保險公司的體質?而這些數字背後,又代表什麼意義

七大指標檢視壽險公司

2020年壽險本國公司有19家,外商分公司3家,合計22家。本文透過負債資產比、資本適足性、身故保障額度投資報酬率、繼續率、理賠訴訟率,以及公平待客原則共7大指標,一一檢視本國壽險公司。

負債佔資產比

負債佔資產比的比率愈低,代表保險公司應付經營風險的能力愈高。2020年壽險業總資產,來自保戶的部分高達81.97%(保險負債/資產總額),來自股東的自有資金僅7.93%(業主權益/資產總額)。

隨着主管機關對保險公司財務結構的要求日漸嚴格,壽險業這幾年頻頻增資以厚實資本實力。2020年壽險業的負債比,創下近十年新低,比2019年的93.43%,下降1.37%。2020年負債比最高的是宏泰人壽,最低的是以健康險商品主力國際康健人壽。

資本適足性:RBC&淨值

壽險公司承接來自保戶的風險轉嫁,透過「風險基礎資本」RBC和淨值比,可具體檢視壽險公司是否有足夠的清償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資本適足」。2020年受全球金融環境變化的影響,國內壽險公司的淨值快速縮水。根據最新公佈的2020年下半年RBC和淨值比,以宏泰人壽的狀況最令人擔憂。

宏泰人壽2020下半年RBC未滿200%,屬於「資本不足」,雖然淨值比已經從2020上半年的1.88%力挽狂瀾拉回2.78%,但仍未達到3%以上的安全範圍。

直到今年2月,宏泰人壽終於完成19.5億元現金增資,自結資本適足率達207.87%,淨值比達3%,暫時脫離危機。去年下半年RBC未達200%的臺銀人壽,也於今年3月增資110億元,自結資本適足率逾300%,迴歸法定標準

身故保障額度

「保險保障」是近年來主管機關最重視的議題,尤其在國人「死亡給付」普遍偏低的狀況下,各壽險公司的身故保障額度,更備受各界重視。

若以新契約平均保額來分析,2020年身故保障額度超過200萬元的壽險公司,由高至低依序合作金庫保德信國際和安聯。其中,合作金庫和安聯的主力商品都是投資型保單,保德信2020年在投資型商品的佔率也高達3成,投資型壽險保額採自然費率,愈年輕投保,就愈有機會以「低保費」換得「高保障」,這也是這些公司近年來身故保障額度都較高的原因。

投資報酬率

2020年壽險業可運用資金爲28.66兆元,創近四年來新高,其中投資項目以海外投資佔比最高,達64.73%,其次爲有價證券22.16%,而不動產也有5.17%,資金運用率超過100%。

2020年本國壽險公司的投資報酬率,保誠人壽以7.33%傲視同業,繼2019年的9.33%,再度拿下本國壽險公司投報率之冠。

其他壽險公司的投報率則普遍落在2~4%之間,2019年排名第十的富邦,2020年則衝到第二,投報率直逼4%,表現搶眼。

保單繼續率

人身保險大多爲長年期契約,解約件數愈少,繼續率就愈高,表示保戶對該保單的認同,因此,保單繼續率可視爲招攬品質的重要指標。一般觀察保單繼續率的時點,在第一年末(13個月)及第二年末(25個月)。2020年壽險保單第13個月繼續率平均爲96.99%,25個月平均爲91.59%。

在14家本國公司中,13個月繼續率高於98%的公司,包括臺銀、中國、全球、合作金庫、新光國泰、保誠,以及南山;低於95%的則是國際康健和宏泰

而25個月繼續率高於98%的就只有臺銀一家,高於96%的則有中國(97.77%)、合作金庫(96.16%)、南山(96.63%)、臺灣(97.71%);掉到90%以下的則有宏泰和國際康健。

理賠訴訟率

理賠訴訟率愈高,表示保戶與壽險公司對簿公堂的情況愈高。2020年理賠訴訟率高於萬分之1的本國壽險公司有第一金、合作金庫,以及中華郵政。不過因爲這3家公司的理賠件數都低於1萬件,在分母小的狀況下,整體理賠訴訟率就容易衝高。

理賠訴訟率低於萬分之0.1的本國壽險公司有2家,爲三商美邦和國泰。三商美邦近3年的理賠訴訟率表現都在前段班,2018年爲萬分之0.13,2019年則只有萬分之0.05。國泰雖然理賠訴訟件數最多,但在業務量龐大、申請理賠件數墊高的狀況下,整體理賠訴訟率不到萬分之0.1,2020年排名第2。

本文作者: 編輯部

(本文摘自《現代保險雜誌389-390期》)

《現代保險雜誌389-3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