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平均有3.16張健康險保單…高達54%額度僅2千元!壽險公會「3大建議」檢視保障
▲用以支付「住院醫療費用」的健康險保單相當重要。(圖/pixabay)
臺灣民衆持有健康險商品,從1995年平均0.4件,至2019年已增至平均3.16件,然而個人健康險的日額給付,竟有高達54.6%國人都在2000元以下,且投保長期照護險的比率僅3.03%。爲此,壽險公會提出3大建議,民衆應及早檢視保障額度是否充足。
壽險公會引述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資料,國人1993年投保健康險約409萬件,在1995年實施全民健保制度後成長至862萬件,直至2019年已達7466萬件;若以當年度全國人口數爲分母,1993年國人平均持有健康險保單約0.19件,1995年每人平均持有爲0.4件,2019年已達3.16件。
另依身分證號碼歸戶後,國內健康險有效契約投保人數達1679萬餘人,也就是2019年每一位投保健康險的保戶,平均持有健康險商品件數爲4.47件,可見實施全民健保制度後,健康險市場並未因此受影響而衰退,反而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
▲面對重大疾病衝擊,須考慮個人儲蓄、投資收益或健康險商品保障。(圖/pakutaso)
不過,壽險公會表示,80%以上臺灣退休民衆,每月生活費約3萬元至5萬元,但健保不給付的醫療項目與手術,一次就要花費15萬元至100萬元,且投保實支實付醫療險者,有46%的保額在10萬元以下,恐難以支應高階手術費用。爲此,針對健康險投保分析報告,壽險公會提出「三大建議」,國人應定期審視個人醫療保障,並將退休後可承擔的風險程度納入考量。
首先,「個人健康險日額給付」有高達54.6%國人都在2000元以下;而「個人傷害險日額給付」,52%集中1000元以下的區間,等於可能不足支付住院醫療費用,尤其65歲以上退休族的費用,爲35歲至49歲中壯年的3倍,相當高昂。壽險公會認爲,隨着進入中高年齡,民衆有必要重新審視其日額給付保障額度是否充足。
其次,臺灣政府目前推出的「長照2.0」採稅金制,每年預算僅有300億元,但臺灣長照需求人口已逾79萬人,也就是說,若每位服務對象都需要依靠政府長照預算,兩個月的時間就會用光300億元;但截至2019年底,全臺個人長期照顧保險整體投保率僅3.03%。壽險公會建議,民衆不可忽視臺灣正面臨長壽風險及少子化趨勢,而未規劃長照保障。
最後,對於國人面對癌症、中風等重大疾病衝擊,壽險公會認爲,臺灣有全民健保制度,但受少子化趨勢影響,患有重大疾病的民衆最需要一筆大額的保險理賠金,用來補償家庭收入中斷及治療費用。然而,國人僅558.8萬人投保重大疾病險,遠低於1679萬人投保健康險、1521萬人投保傷害險,重大疾病險的投保率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因此,壽險公會建議,民衆在審視個人醫療保障時,須考慮個人儲蓄、投資收益或健康險商品保障,是否足以抵擋重大疾病發生時的個人及家庭損失。
▲臺灣實施全民健保制度後,健康險市場並未因此受影響而衰退,反而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圖/pixabay)
綜觀全民健保制度實施,健康險商品銷售卻未衰退,反而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爲何健康險投保件數仍持續每年增加?壽險公會也分析「三大原因」。
第一,全民健康保險是社會保險,也是社會福利,不過對新醫療科技開發出的新治療方式或新藥,在高額醫療費用因素下,無法全數納入健保給付項目,仍需由民衆自費負擔。
第二,早期的健康險多非保障終身且爲附約性質,保險公司於1999年開發住院醫療終身健康險,並陸續推出日額型及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費用保險、一次給付型的癌症保險、重大疾病暨特定傷病保險等;另針對全民健保未給付項目,也推出長期照顧、失能險等保單供民衆選擇。
第三,「健保Tw-DRGs」(住院診斷關聯羣支付制度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s)實施後,對同一類病症採用相同給付標準,若病患對於醫療品質若有更高要求,就必須經由自費方式使用較昂貴的醫療器材或新藥,促成部分險種如實支實付型或日額型健康險商品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