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尿完又憋不住?中老危機來臨:半夜「尿2次」恐患夜尿症!

9成40歲以上臺灣男性有睡眠問題,其中一半原因都與夜間排尿有關。 圖/123RF

一名擔任保全的40多歲男子,因作息日夜顛倒,導致荷爾蒙分泌失調,經常睡覺10分鐘就得上一次廁所,甚至夜尿嚴重到在馬桶上睡着,他被睡眠問題困擾長達兩週後,才就醫治療。

許多中老年人有晚上起牀尿尿的問題。根據調查,高達9成40歲以上臺灣男性有睡眠問題,其中一半原因都與夜間排尿有關,但有近8成民衆認爲夜間排尿是正常老化現象,不須理會而未就醫。臺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表示,夜尿症盛行率會隨着年齡上升而增加,40歲以上盛行率直逼4成,推估中老年族羣恐有250萬人罹患夜尿症。

臺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廖俊厚指出,一個晚上至少起牀上兩次廁所而中斷睡眠,即得了夜尿症。夜尿症發生有三大原因,一是夜間膀胱容積減少,膀胱容積小於夜間尿量;二是夜間多尿症,受到抗利尿激素荷爾蒙分泌不足影響;三是兩者的混合型。

廖俊厚說,「抗利尿激素」主要功能,是將尿液中的水分回收到血液循環中,睡眠時濃縮尿意、減少尿量。近9成夜尿症患者是屬於夜間尿量大於整天尿量三分之一的「夜間多尿症」,民衆常誤以爲夜尿症是因爲喝太多水及攝護腺肥大所致,有正確認知的民衆僅3%。

臺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許毓昭表示,夜尿症不只會中斷睡眠,還可能造成跌倒、骨折、中風、睡眠品質差、隔日精神不濟,甚至延伸到憂鬱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夜尿嚴重程度跟死亡風險高相關,並且夜尿睡不好,會影響睾固酮分泌,因而可能出現勃起功能障礙。

爲方便民衆快速發現自己的夜間排尿問題,泌尿科醫學會、尿失禁防治協會共推「夜尿23醫,ByeBye中年危機」口訣,透過簡單口號幫助民衆簡易檢查排尿狀況。許毓昭提醒,當出現2次以上的強烈尿意,且已中斷睡眠需起牀如廁,且夜間尿量大於整天尿量的三分之一,就應儘速至泌尿科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