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談|少兒美術教育機構如何打破發展生命週期?
2005 年的夏天,心懷教育理想的任林從公辦學校離職,開啓尋夢之旅。從早年的教學經歷中,任林發現:公辦學校的美術教育,並不能使孩子的藝術素養得到極大提高;墨守成規的教法,也無法展示孩子的個性。爲了讓更多的孩子在學習專業美術知識的同時提高藝術素養,任林創立了大衛美術教育,希望孩子們能在真正意義上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做生活中的藝術家。
從課件分享時代到系統教學時代,再到智能教學時代,直至今天的人工智能時代;從「大藝術家」視覺藝術課程 1.0 起步到 5.0 面世,大衛美術教育已經走過了 19 個年頭。站在行業「撥雲見日」的轉折點上,任林將繼續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帶領 800 餘所學校、近 5000 名專職教師團隊穩紮穩打,走過更多個 19 年。
大衛美術教育,是一家從事少兒美術教學和研究的全國美術教育連鎖品牌,開設兒童繪畫、素描、少兒書法、漫畫、速寫等課程,它運用「着眼於全球,落地於本地」的思維,既專注於國標美術課程產品,又主動結合國際美術藝術的思路和構架,因此產品視野寬廣、生命力旺盛。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作爲自帶非標屬性的品類,美術很難做到標準化。談及大衛美術教育的標準化之路,任林笑言其源自「機緣巧合」:「在陪孩子到學科類機構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相較於美術,學科類培訓模型在教育場景的標準化和體系化方面更爲超前。」於是,任林首先帶領團隊進行復盤,總結出標準化的核心爲以下三要素:產品、運營和市場。
三要素中,最核心的是產品,因爲產品一旦標準化就可以快速複製。大衛美術教育參考了衆多優秀老師、學科機構、互聯網教育公司的經驗,對教材進行了標準化拆分:將一個學期的教材拆成四個單元,並把每堂課拆成知識點學習、藝術鑑賞、知識擴展、思維創意、繪畫技能技巧、作品創作輔導等環節。在此基礎上,大衛美術教育成功推出了自己的課件、教材、教學系統和品牌,實現了產品的標準化。
在運營標準化方面,大衛美術教育直營開校經驗豐富。疫情前,每年由總部 100%投資開設的直營校最多達 20 所,從選址、裝修、招生到第一次打平盈虧平衡點,公司都「親自下場」積累經驗。比如,要求 17 天完成校區裝修,一般公司或外包方式很難實現,於是大衛美術教育組建了自己的裝修和環創團隊。因此,公司對於運營標準化細化刻度的把握更爲到位,即便面對最高峰時 1 個月要開 2—3家直營校的情況,也依然能夠使校區的整體環境、藝術氛圍、創意、識別度等保持高質量。
在市場標準化方面,大衛美術教育的模型可以保證「30 天招滿 300 個學生」。這是因爲,公司在簽訂租賃合同時,就啓動招生,到了學校裝修完畢,設備全部到位,達到開業條件的時候,就能夠立即開始上課。任林指出,做到標準化雖然需要藉助外來的大體構架,但最終還是得建立在自身對行業的理解之下。他說:「我們的標準化模型正是親自在市場中摸索進行流程和體系設計形成的。」
標準化操作對於公司的師資培養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師資匱乏是教培行業的一個通病,但任林指出,根據業內機構公佈的統計數據,每年全國美術畢業生人數在 60 萬左右,規模相對體育等類別反而具有優勢。他還提到規模優勢的背後,存在無法忽視的缺點,即藝術生的思維通常都比較隨性,「我們前期會花費巨大的功夫,在不斷的場景演練下全面覆盤老師的授課動作和場景,用標準化操作來弱化老師個人的工作。」
任林理想中的教育場景是:老師承擔線下課堂管理者角色,只需要維持教室秩序並按照系統設計完成播放動作即可。「有點類似於現在的 AI 智能教學,我們稱之爲‘中央廚房’,只要老師具備基本功底,跟家長和孩子溝通順暢,就能被打造爲一名合格的美術老師。」但這會不會一定程度上喪失了老師教學的主體性?任林表示,隨着長期在崗位上「熟能生巧」之後,除了成爲合格的老師,老師還應該進一步追求成爲優秀的老師,創造更多貢獻。「我們倡導‘同課異構’,提倡老師在教學中加入自己的個性化內容,把自己的經驗變成系統的經驗,形成與下一批老師共享思維體系的正向循環。我們並非放棄個性化教學,而是倡導老師在標準化教學的前提下做好個人加分項。」
線下教培機構通常都非常重視單店模型的打造。任林指出,美術行業雖然只是教培行業的一個分支,但其大體規律仍然與行業的核心管理要素息息相關。比如,學校招生和轉化時間越短,場地選擇越好,公司達到盈虧平衡點的時間就越短。而美術行業的特殊之處則在於培養團隊的速度更快,而且團隊能夠迅速投入校區開校進程中去,高質量地做好前期工作。
從學校發展的生命週期來看,由於房租、人員、辦公等成本基本固定不變,因此只要各方面正常穩健運營,逐步形成學校的口碑和影響力,經營一年以上的成熟校區每年的學生人數和利潤都會快速增長。因爲未至財年最後的核算期,純淨利潤需等財務報表出臺後精算,但根據目前公佈的數據,大衛美術教育的毛利大概在 30~40%左右,公司整體發展狀況和結構健康,利潤逐年遞增,今年預期還將增長 10%。
得益於前期產品、運營、市場標準化對團隊培養進行的梳理、規範和支撐,大衛美術教育後期開校的壓力被大量減輕。其單店模型主要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即「30 天招滿 300 個人」的模型;第二個階段是達到一定招生規模之後的口碑轉化,即通過家長和學生「老帶新」讓更多孩子加入校區學習;第三個階段是「絕對的爆發期」,或者說「飽和期」,在校區接近飽和,例如規模達到 700—800人的時候,考慮將學生分流到新場地,規劃下一個校區。
疫情之後,大衛美術教育開校速度下降。「不僅教育行業,其他連鎖經營行業發展的高峰期都在 2019 年疫情之前,當時加盟熱度很高,這兩年有所回落。」任林指出,後疫情時代人口出生率持續降低,少兒美術培訓的剛需性也同樣降低,行業整體發展節奏處於穩定期,因此公司對於學校最近 5 年的預期是拔高利潤,而不是擴張規模。「理論上,雙減後學科類培訓受限,家長可以將更多時間分配給美術,但實際上,還有家長在想方設法讓孩子參加學科類培訓,通過學習機、智能教室、託管等方式變相補課,學科類和非學科類的客戶羣體仍然是兩個不同的人羣劃分。」
除了外部環境因素,從內部發展考慮,相較於擴大規模,公司更關注加盟商後續的經營和內需情況。以長沙爲例,公司預測長沙的市場規模在 70 家左右。目前,長沙城區有 50 家直營學校,如果按疫情之前的速度發展,勢必早已飽和甚至超標,所以調整開校速度是一個正確的決策性思維。任林認爲,只有加盟校自身發展得好,投資人才會願意繼續跟隨總部投資下一個學校,形成加盟的良性循環。目前,大衛美術教育已經有 800 家左右加盟校,如果繼續大面積做前期招商,可能會造成加盟校的後期服務等工作與總部脫節,喪失大量投資商。因此,公司選擇主動降速、提升質量,力圖把加盟商、投資人與總部緊密聯繫在一起。
大衛美術教育的整體打法是深耕一個城市,在該城市發展節奏接近保護率上限的時候,就會啓用發展下一個城市的計劃。任林表示:「教培行業的市場發展路徑與其他行業不同,餐飲行業可能會首先佔據一線城市,但教培行業在二線甚至三線城市的發展空間更大,效率和成功概率更高。我們目前主要向武漢、南昌、鄭州、杭州等城市發展,一線城市暫時不是重點。」在省會城市,大衛美術教育以直營爲主,而在周邊城市,則以加盟爲主,將省會作爲支撐點,利用三、四線城市形成一個省的決策中心,提供運營等體系支持,以省會公司輻射帶動省內所有加盟校和合夥校的整體發展節奏。
近年來,受全球疫情和經濟下行等外部大環境影響,加之國家「雙減」政策對教育行業整體「洗牌」,少兒美術教育似乎正在被市場規模變小、發展增速放緩的陰影所籠罩。但與此同時,社會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卻在不斷提高,隨着國家法規政策和各地執行細則落地,少兒美術教育作爲文化藝術類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重要性日益彰顯。中經智盛發佈的 2022—2026年少兒書法美術培訓行業研究報告顯示,當前,我國 3—15 歲兒童藝術的入學率不到 15%,市場規模還不到 100 億;兒童藝術教育在今後 20 年內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預計其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
任林指出,市場環境變化給培訓機構帶來的衝擊可能會在未來 5 年慢慢顯現,賽道內機構之間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小型企業和大型連鎖機構在品牌技術和資源投入上很可能並駕齊驅。小機構會用「小而美」的方式去迎合家長和學生的需求,大機構可能會在內部發展,包括體系化、後臺、技術升級、思維和產品等方面進行創新,帶來更多新的模式和學習場景。「如果團隊投入不大,入場時間不長,企業就可以安安心心走小而美的發展路線。大機構如果想繼續保持行業領投地位,就需要不斷創新。」
隨着市場對行業的要求越來越高,機構需要具備更廣闊的視野來應對未來挑戰。「新時期的孩子更願意用遊戲場景體驗知識學習,包括美術在內,很多線上教育的互聯網產品正在逐漸向遊戲場景靠近,更加偏重於互動性和趣味性。」任林強調,好的產品形態是最終落地的關鍵所在,更有趣、更容易理解的產品纔是贏得孩子和家長認可、受到市場歡迎的產品。早在 2017 年,大衛美術教育就開始佈局,用動畫的方式進行美術知識學習,招募動畫團隊把枯燥、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做成了更具趣味性和觀賞性的動畫,形成了體驗型、實踐型、全景型的繪本故事教材產品,吸引了家長和孩子的衆多好評以及更多的加盟商支持。
除了在美術的傳統創作上發力,任林認爲機構還可以更多關注人工智能領域,思考美術如何與技術進行多學科融合:「2023 年‘大藝術家’視覺藝術課程 5.0 發佈,亮點主要就是人工智能等新的藝術課和產品形式,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基礎性投入。」大衛美術教育已經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對美術作品進行評測,爲孩子的課堂創作提供更多參考,生成後期動畫製作、配音等素材,利用這一輪人工智能發展紅利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推動課件質量和教學內容飛躍發展。同時,它還嘗試將人工智能成果直接轉化成課程產品,推出了 AI 繪本課,讓孩子自己完成繪本的腳本編寫和調教,通過 SD double diffusion 等人工智能軟件生成三維頭像、IP 形象和相關畫面。
目前,社會上對於孩子是否應該使用 AI 和人工智能還存在一定爭議。任林認爲,讓孩子提前接觸 AI 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成果非常有必要:「AI 和人工智能是大勢所趨,與其不讓孩子接觸這些工具,不如讓他們更加超前地掌握好相關知識和技術,至於抄襲等現實存在的弊端,需要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解決。」讓教育發揮本身內在價值是所有教育都要遵循的原則,人工智能只是工具和輔助,教育不能借用它終止思考,而應調教孩子的方式和思維,激勵他們在技術性層次之外迸發出更多的創意。
此外,政策也是機構未來發展需要重點關注的因素。校內延時服務是「雙減」背景下形成的新業態之一,任林表示,進校合作有優有劣,客觀考慮自身精力不足,沒有更多師資資源足以另外投入校園的情況,公司目前沒有太多涉及進校業務。他說:「雙減對於規範辦學的要求非常嚴格,不管是學科類還是非學科類,不具備辦學水平的機構終將被市場淘汰。」而隨着時代的發展,政策也在不斷變化,任林表示:「政策等外部資源具有時代性,長遠來看,教培機構要有自己的內核驅動和內在抗風雨能力,才能建立起市場信心,不至於讓整個盤面因爲時代和政策的改變而改變。」
素質教育誕生自中國教育產業在 1980 年代關於教育改革的大討論過程中,是一個相當有中國時代特色的教育概念。在近 40 年的不斷演變中,它所蘊含的深層次意義其實已經遠遠超出它誕生時承擔的歷史任務。從已有市場來看,藝術教育、體育教育、STEAM 教育等賽道剛需性強,已成爲近幾年的熱門品類;政策新規之下,素質教育賽道挑戰與機遇並存,規範經營成爲教育企業一致的發展理念;技術迭代中,素質教育領域有了更多的創新與嬗變,科技+素質教育持續推動教育內容和方式的變革……基於上述背景,本報告將對新時代下的素質教育行業進行復盤與梳理,總結素質教育行業面臨的內部變化與外部挑戰,展望素質教育行業發展趨勢,以期爲企業家、創業者、投資人及產業鏈上下游相關參與者的決策提供參考。
多鯨教育研究院長期關注中國素質教育市場的動態和發展走向,希望通過此份報告深入研究一系列政策對素質教育行業的影響,闡明素質教育行業的驅動因素、分析商業模式、拆解產業鏈,並對如藝術教育、體育教育、STEAM 教育、研學與營地教育多個素質教育典型賽道進行市場特點探究、市場規模測算、競爭格局剖析和典型企業案例分析。此外,報告希望通過訪談多位業內專家,集素質教育公司創始人、行業投資人、券商分析師觀點,多視角、多維度地預判素質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
掃描下方圖片二維碼參與報告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