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運河  生機勃勃

米迪運河沿線有衆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旅遊線路遊客選擇。圖爲遊客在米迪運河旁騎行。  米迪運河旅遊中心網站供圖

巴拿馬運河連接太平洋大西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運水道之一。圖爲一艘貨運船舶正在通過巴拿馬運河。  本報記者東君

2019年11月17日,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舉行慶祝蘇伊士運河通航150週年儀式。150年來,超過130萬艘船舶通過這條連接地中海紅海的黃金水道,運送貨物超286億噸。圖爲一艘大型集裝箱船駛過蘇伊士運河的一座大橋。  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攝

基爾運河上往來的船舶。  影像中國

巴拿馬運河

致力打造綠色水路

本報駐巴西記者  朱東君

8月10日,一艘液化天然氣船緩緩通過巴拿馬運河新船閘,成爲2016年新船閘建成以來見證的第1萬次新巴拿馬型船舶過境。“運河擴建僅4年,我們就實現了這一里程碑式的目標,再次證明了這條‘海洋間高速公路’的競爭力。”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局長巴斯克斯說。

同樣是在8月,這條縱貫巴拿馬地峽的水道迎來了106歲生日。作爲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巴拿馬運河於1914年正式開通。運河總長約81公里,船舶通過運河所需時間爲10小時左右。運河開通後,從歐洲至美國西海岸、從亞洲東部至美國東海岸等地的航程運輸成本大幅降低,極大地影響了世界航運和貿易格局。巴拿馬運河通過140多條海上航線,連接着160個國家地區的1700個港口,全球每年有約6%的貿易運輸通過該運河。

隨着世界航運業發展,船舶呈現大型化發展趨勢,超過巴拿馬運河航道承載能力的船舶越來越多。爲了適應新的航運需求,提升運河競爭力,巴拿馬在2007年開啓運河擴建工程,並於2016年完工。此後,運河可通行貨輪的承載能力提升至約1.5萬標準箱,是此前的3倍多,運河的貨物年通過量也有望從3億噸增加到6億噸,被稱爲“全球海運基礎設施的重要升級”。

在全球經濟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巴拿馬運河,也給巴拿馬帶來巨大經濟效益,成爲該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19財年,巴拿馬運河的船舶過境次數超過1.3萬次,通行費收入爲25.9億美元,對國家財政的直接貢獻超過17億美元,全部經濟貢獻則超過28億美元。依託運河,巴拿馬發展起航運、物流產業,位於運河大西洋入海口處的科隆自由貿易區,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貨物集散中心之一,吸引超過2600家公司進駐。

一個多世紀以來,由於運輸航程的縮短,巴拿馬運河直接減少了約8億噸二氧化碳排放。2016年運河擴建完成後,也讓體形更大、載貨量更多的船舶有了優化航線的機會。2017年,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推出一款計算碳排放量的工具“排放計算器”,輸入船型、載貨量、運輸方式、始發地和目的地數據,可以計算出不同航線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個月,運河管理局還會推出運河客戶減排排名,以激勵相關方採取環保措施。使用更清潔燃料、碳排放更少的貨船,在需要排隊通過運河時會被優先考慮,通過改進技術等方式達到高環保標準的船舶,還會被授予“綠色連接獎”。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巴拿馬運河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至關重要。巴拿馬運河需要足夠的水量才能保障船舶正常通行,而全球變暖、降雨量減少等原因將使運河面臨缺水挑戰。擴建運河時,新船閘旁修建了巨大的節水池,船閘用水量的60%可以循環利用,比原有船閘減少了7%的用水量。同時,巴拿馬運河管理局還在運河流域開展植樹造林和環境經濟激勵項目,通過向當地民衆提供土地、培訓和相關支持,鼓勵他們發展可持續農業。目前,重新造林的面積已超過8900公頃,未來5年還計劃實現4000公頃土地的綠化。

(本報里約熱內盧電)

基爾運河

三次擴建提升競爭力

本報駐德國記者  李  強

夏秋時節,德國石荷州倫茨堡市中心的公園裡,常常停滿房車,專程來休閒露營的遊客邊喝啤酒,邊欣賞着基爾運河上往來的船舶和周邊風景。基爾運河是全球最繁忙的運河之一,每年超過3萬艘船舶從此經過。

1895年6月,經過8年的施工,全長98.6公里的基爾運河正式開通。從此,來往波羅的海和北海的船舶,不必再繞行丹麥日德蘭半島。這不但節約了250海里(約460公里)航程,還避免經過風暴頻繁的斯卡格拉克海峽,令航行更加安全。1907年至1914年,基爾運河進行了首次拓寬工程,河道底寬從22米擴至44米,通過能力大幅增強。到上世紀60年代,基爾運河年通過船舶超過8萬艘,石荷州1/5的工業經濟與運河緊密相關。

隨着大型船舶逐漸成爲主流,建於19世紀的基爾運河,受限於河道寬度、吃水深度等,逐漸無法滿足現代航運需求,通過船舶數量開始減少。爲保證運河的競爭力,德國政府從1965年開啓運河的第二次拓寬工程,在保證運河同期正常使用的同時,將80公里長的運河底寬由44米拓寬至90米,工程於2002年完工。

拓寬後的運河可通行3.5萬載重噸的船舶。同時,運河管理部門還通過便捷通關機制、優化通航規則、增加電子助航設施等方式,保證運河全天候的安全通航能力。隨着拓寬工程主體完成,歐盟整體市場擴容以及全球航運市場興旺,基爾運河貨運量從90年代的6000萬噸增長至2014年的近1億噸。

近年來,全球航運持續低迷,基爾運河也受到波及。加之運河運行多年,船閘等基礎設施老化,自2014年以來,運河船舶和貨運量均處於下行區間,2019年貨運量爲8348萬噸。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運河第二季度初期貨運量同比下降近30%。爲應對危機,德國政府宣佈從今年7月至明年底,免收運河通行費,以吸引更多貨船。在一系列鼓勵措施影響下,基爾運河船舶通過量開始穩步提升。

今年1月,運河東段拓寬工程開工,基爾運河的第三次擴建工程開啓。此外,河道截彎取直、更換老舊船閘等工程也在進行中。德國政府計劃,在未來10年投資20億歐元用於基爾運河的現代化改造,以提升這條百年運河的競爭力。

雖然基爾運河貨運船舶通行量有所減少,遊艇通行數量卻在不斷增長。近幾年每年都有超過1.2萬艘遊艇造訪基爾運河,作爲旅遊目的地,基爾運河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德國國家旅遊局也推出名爲“渡口之路”的主題旅遊線路,列出包括倫茨堡市在內的運河沿岸幾十個觀光點,遊客可以從水路或是陸路遊覽運河兩岸的自然風光歷史名城,瞭解運河歷史和海事文化。由於豐富的旅行體驗,“渡口之路”曾在德國50條度假路線中被票選爲第二名,獲頒“德國夢想之路”稱號。

(本報柏林電)

蘇伊士運河

帶動沿岸產業集羣發展

本報駐埃及記者  周  �q

經此運輸的貨物約佔世界海運貿易的12%,每年約有1.8萬艘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船舶通過運河――位於亞非歐三洲交界處的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和紅海,溝通大西洋與印度洋,是世界上最重要和繁忙的海運通道之一。

蘇伊士運河有過多次修建記錄,埃及人對它一直保有特殊感情。現今的蘇伊士運河於1859年動工,耗時10年建成通航。1956年,埃及政府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進入新世紀後,世界航運業的發展需求不斷增長。爲了給長163公里的運河主河道減負、提升運河的通航能力,2014年8月,在原有運河河道的北段,埃及啓動新蘇伊士運河建設項目。次年8月,新蘇伊士運河開通,爲國際海運提供了新便利,也極大提振了埃及推動經濟發展的信心。

新運河長度爲72公里,其中35公里爲單獨開鑿的新河道,與拓寬加深的舊運河連接。新運河開通後,爲原有航道提供了雙向通航條件,船舶通過運河的時間從原先的22小時縮短至11小時,日均通航船舶數量大幅增加,運河通航效率明顯提升。如今,來自蘇伊士運河的通航收入成爲埃及國民收入和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之一。據蘇伊士運河管理局8月發佈的數據顯示,蘇伊士運河在過去5年間共收入272億美元,有9萬艘船舶從這裡通行,運送貨物達55億噸。

蘇伊士運河不僅爲埃及帶來經濟收入的增長,也爲其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機遇。2014年,埃及提出“蘇伊士運河走廊開發”發展戰略,次年設立蘇伊士運河經濟區,旨在全面發揮運河的通航能力,並計劃用10至20年時間在運河沿岸地區打造出集製造業、物流和商貿等經濟活動於一體的產業集羣。得益於新運河的帶動作用,過去5年間,蘇伊士運河經濟區內6個港口總收入約爲6億美元,吸引超過170億美元的投資。

近年來,隨着中埃經貿關係的不斷深化,雙方圍繞蘇伊士運河開展系列合作。位於蘇伊士運河經濟區內的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便是兩國經貿合作的示範性平臺。截至2019年底,合作區共吸引85家企業入駐,實際投資額超過10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超1億美元,直接解決就業約4000人,帶動就業4萬人。

“蘇伊士運河經濟區將成爲重要的物流中心,爲促進埃及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發揮關鍵作用。”埃及規劃部部長哈拉・賽義德指出,“蘇伊士運河走廊開發”發展戰略與共建“一帶一路”十分契合,期待未來與中國開展更多合作,推動當地建設和發展,讓運河經濟帶持續煥發勃勃生機。

(本報開羅電)

米迪運河

文旅融合助力經濟發展

本報駐法國記者  劉玲玲

河道中游艇漂盪、沿河古道上騎行者穿行而過、兩岸樹林中游客漫步……作爲歐洲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蜿蜒流淌的米迪運河如今已成爲歐洲水路旅行的熱門之選。依託沿河建築文化遺產價值,米迪運河相關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爲沿岸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因連接地中海與大西洋,米迪運河也被稱爲雙海運河。1667年,法國開始修建米迪運河,工程持續15年。運河東起地中海港口城市塞特港,西至上加龍省首府圖盧茲附近與加龍河相接,涵蓋了船閘、溝渠、橋樑、隧道等328個建築工程設施,是當時歐洲工程技術領域最高水平代表之一。直到現在,米迪運河仍具有極高的技術和文化遺產價值。1996年,米迪運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運河的建成給河岸兩邊的城市和村莊帶來了巨大財富。在運河建成的頭10年,當時最大的葡萄園每年通過該線路運出130萬升葡萄酒。在運河建成後的100年中,運河上主要中轉碼頭的人口增加很多。19世紀後期,隨着鐵路興起以及貨運船舶噸位越來越大,米迪運河因通航能力不足而逐漸喪失競爭優勢,最終停止作爲貨物運輸通道使用。但運河及其沿岸城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現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每年吸引衆多遊客慕名而來。

在法國南部歷史遺產基金會地區代表貝爾納・卡薩涅看來,米迪運河如今之所以能繼續滋養沿岸城市和人民,一方面是運河河道的保存與維護工作做得比較好,精巧的建築技術和沿岸優美風光融爲一體,具有極大的旅遊觀光價值;另一方面,沿岸城市大多是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老城,經常舉辦展覽、藝術節、戲劇節等活動,帶動了運河旅遊業以及沿線城市經濟文化的發展。

卡爾卡鬆就是坐落於米迪運河沿岸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每年6至8月,這裡都會舉行卡爾卡鬆藝術節,各種戲劇、歌劇、音樂會、馬戲團表演等藝術活動在運河沿岸舉行,吸引了大量遊客。2019年,近180萬名遊客來到卡爾卡鬆。旅遊旺季時,一些沿岸小鎮還會舉行葡萄酒節、美食節等,充分發揮該地區的產區優勢,吸引國內和國際遊客參加。

目前,米迪運河歷史遺產和景觀的管理由法國國家建築與城市管理局統一負責,但具體維護和管理則由各大區環境管理局進行。爲吸引更多遊客到來,各地政府不僅加大了推廣力度,而且推出形式更多樣、內容更豐富的文化活動和旅行線路。遊客可提前在網上進行規劃,選擇自駕遊、騎行、乘船等多種線路,欣賞運河風光,品嚐當地美食。

在諸多運河遊線路中,沿河水路遊是最熱門的線路之一。米迪運河旅遊中心數據顯示,僅運河水上相關旅遊業務每年可創收1.2億歐元。卡薩涅指出,米迪運河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與旅遊項目的融合進一步拉動了沿岸城市經濟發展,已成爲一些沿岸城市的重要經濟來源。未來,應在保持特色的基礎上創新形式、擴大範圍,實現文旅產業與更多領域的聯動。

(本報巴黎電)

版式設計:蔡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