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最愛問/巴金森治療 年輕病人重「存本」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彥中。記者周佩怡/攝影

「她不想職場夥伴看到她吃藥,怕會有負面聯想,所以希望能減少服藥頻率。」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彥中分享,這是一名確診已7年的年輕型巴金森病患者,在職場工作時所面臨的問題。

陳彥中指出,5%到10%的巴金森病患者屬於年輕型,其治療重點會因餘命、工作需要而不同於老年型,但不論何者,「患者都應維持病況,未來纔有機會嘗試新治療。」

巴金森病是一種好發於老年人的退化性神經疾病,若患者不到50歲就發病則爲年輕型。陳彥中表示,兩者症狀並無差別,通常有手抖、關節僵硬、行動遲緩等動作障礙,以及憂鬱、便秘、情緒低落等非動作障礙,巴金森病雖不會痊癒,但妥善控制病情,可延緩病程進展。

目前巴金森病治療藥物分爲左旋多巴及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兩大類,陳彥中說,年輕型與老年型患者的治療目標大不同。考量到年輕型患者餘命較長,且須保持一定工作能力,治療建議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存本」,以防太早使用藥效較強的左旋多巴,若藥物蜜月期一過,容易因藥效波動導致不自主抖動的異動症,或肢體突然無法動彈的「斷電」現象,進而影響工作或人際關係。

運動延緩退化 甚至減少藥量

陳彥中表示,這名發病7年、擔任主管的年輕型巴金森病患者,希望能減少服藥頻率,避免引起職場異樣眼光,治療上平日以多巴胺受體促效劑維持其工作能力及改善睡眠品質,隨着發病時間已久,又常主持重要會議,纔再搭配低劑量的左旋多巴或其他藥物輔助。

「老年型患者治療目標是維持生活品質。」陳彥中指出,曾任看護10餘年的67歲羅阿姨,近一年來發現手腳不自主發抖,她直覺可能是巴金森病,就醫後按時服藥,並且規律運動,病情快速獲得控制。研究證實運動能有效延緩病程、改善生活品質,甚至減少30%藥量,因此呼籲患者「不要因疾病而封閉自己、不運動,應保持陽光心態,配合醫師治療,與巴金森病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