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ier沛星互動執行長 遊直翰:讓企業想到AI 就想到沛星

沛星互動 小檔案

沛星互動大事紀

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沛星互動(Appier)上(3)月30日赴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Mothers創業板掛牌上市,完成自2012年創立以來關鍵的里程碑。沛星互動在上市前就已達到獨角獸門檻(成立不到10年、股票未上市且市值超越10億美元),而成功在日本掛牌,更對臺灣新創圈具有指標性意義。

對此,沛星互動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遊直翰說,IPO只是一個起點,接下來還有更長的馬拉松要跑,接下來將持續全球市場佈局,最終期望是要讓「企業想到AI就想到沛星」。

沛星由一羣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專家創立,從小小新創一路走到掛牌,沛星營運據點已擴及全球17個地點,員工數500人、客戶數達827家,且多半是具有龐大資料、B2C類型的中大型企業。

而沛星以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爲核心,提供企業AI解決方案,協助這些大企業能好好運用自己的數據與資料,解決顧客旅程中每一階段面臨的商業挑戰與痛點

募資亮眼 不乏知名國際投資人

事實上,在掛牌之前,沛星一路走來在募資上都有亮眼成績,且不乏知名國際投資人挹注資金,包括如紅杉資本軟銀集團與LINE等全球投資人,2019年完成D輪融資8,000萬美元,在赴日上市前,沛星總計獲得總額逾1.62億美元(超過新臺幣50億元)的資金挹注。

沛星屢獲資金挹注,帳上不缺錢,爲何還要進到資本市場?對此,沛星營運長暨共同創辦人李婉菱表示,確實每一輪融資後公司的帳上資金都相當足夠,但在資本市場拿到錢不只是用來維持,而是要開拓,接下來會持續開拓新市場,並把資金運用在深耕現有產品、以及開發新產品。

赴日上市 看上產業羣聚效應

沛星爲何能順利在日本掛牌?堅強的出海實力,是一大原因。攤開沛星的初步發行公告書,可以看到日本與韓國營收佔比近七成(68%),其次是東南亞(10%),再來則是大中華區(22%)。這次選在日本上市,遊直翰表示,日本的軟體產業發展成熟,投資人、分析師對於SaaS軟體的商業模式熟悉,也有同類型的企業,這樣的資本市場有羣聚效應,因此才選在日本IPO。展望接下來的策略,遊直翰說,日本、韓國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都還離天花板很遠」,另外,網路產業爆炸性成長的東南亞、中國與歐美等地,AI在商業應用上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沛星的商業模式爲SaaS(軟體即服務)模式,其中ARR(年度經常性收入)就是相當重要的觀察指標,以去年來看,沛星2020年度ARR爲8,990萬美元,年增40.8%,其中RRR(經常性收入佔比)更高達95.8%。值得注意的是,淨收入留存率(NRR)達118%,NRR代表既有的客戶願意留下來,同時也願意購買公司其他的產品,NRR超過100%,顯示用戶黏着度極高。而雖然沛星目前仍未獲利,但以去年第四季狀況營運來看,虧損已經開始縮小。

不過,AI行銷領域儘管商機大,競爭者也多,如AI技術提供者Google、IBM等,到雲端行銷解決方案提供廠商如Salesforce、Adobe、PLAID,或提供企業AI服務的C3.ai、Snowflake,都可能對沛星造成競爭。

四大產品 單一競爭者難以匹敵

對此,李婉菱表示,其實單一的競爭對手較難歸類,以目前沛星四大主要產品來看,每個產品解決的都是不同問題,「品牌消費者之間,在『消費者旅程』中都會經歷不同階段,而品牌要永遠『黏』住消費者,就需要在每個階段都滿足用戶的需求。」

而這也是沛星的優勢,沛星旗下共有四大AI產品CrossX、AIQUA、AIDEAL、AIXON,解決的都是消費旅程中不同的問題,覆蓋的領域也較廣,單一競爭者難以與其直接競爭。

例如沛星第一個產品CrossX,就是運用深度學習技術,來預測每個用戶的終生價值(LTV),並從中獲取最高價值的新客。AIQUA則是透過AI在多個行銷渠道中建置自動化訊息,以在最佳最佳的時機與用戶互動,另一款產品AiDeal,則是透過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預測電商平臺上買家的購買意圖

沛星在日本IPO,是臺灣軟體界自1998年以來首家赴日掛牌的新創,李婉菱說,其實團隊從創業以來就一直很認真在研發產品、開發市場,「老實說過去沒有認真想過要不要IPO,但這就是一個公司發展的必經過程。」,她表示,現在成爲公開的公司之後,責任變得更大,「以新創公司來說,IPO當然是很重要的里程碑,但比起更多很優秀的上市公司,沛星還有很多要繼續努力的事情,希望能成爲一個永續發展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