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園美谷“醫美生態”百億狂奔:故事美 業績難

千億房企中國奧園(03883.HK)在A股的另一觸角,奧園美谷(000615.SZ)正大力開拓“美麗新事業”。

5月21日晚間,奧園美谷發佈公告稱,總裁胡冉,執行總裁範時傑,執行總裁徐巍,董事會秘書蔣南,財務總監林斌5人拋出了一則增持計劃,計劃未來6個月內增持股份合計金額不低於7200萬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原控股股東籌劃的減持離場。

5月19日,奧園美谷的原控股股東京漢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京漢控股”)的一致行動人建水泰融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合力萬通信息諮詢中心(有限合夥)、段亞娟計劃在2021年6月10日至2021年11月13日,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合計不超過約156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

該股份對應的公允價值超過4個億。

增減持背後,核心上市公司實控權的變更。

隨着2020年5月以來,奧園集團(廣東)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奧園科星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奧園科星”)通過股權受讓成爲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其轉型佈局醫美業務,聚焦美麗健康產業

奧園美谷稱,將持續深化“美麗健康產業的科技商、材料商、服務商”的戰略定位,佈局“醫美服務”“醫美科技”“醫美原材料”“美麗綜合體”四大發展方向。

百億,故事

A股市場,從來最不缺乏故事。

奧園美谷先是在4月22日以來的7個交易日迎來4個漲停。

此後,又分別在5月10日、5月12日收下兩個漲停。

5月10日,嘉實基金、匯添富、中歐基金、中信證券、平安證券等240家機構454人調研,更是推高了奧園美谷的關注度。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計算,奧園美谷從4月下旬算起,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市值從80億元上下,迅速躥升至220億元。僅從A股市場而言,這不可謂不是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故事恰是來自一個“美”字。

按照奧園美谷的資產重組設計,原有房地產業務被考慮剝離上市公司體系。

昔日最賺錢的板塊,似乎在與新的“賺錢王”,默契的交接。

然而僅從數據來看,這項交易的核心,觸發點,來自一項不足7個億的資產併購。

4月29日,奧園美谷發佈《籌劃重大資產出售的提示性公告》,爲了解決與控股股東存在的同業競爭問題,擬出售持有的地產業務板塊的全部或部分股權。

更早的3月18日,奧園美谷發佈了一則收購公告,擬以現金收購廣州盛妝醫療美容投資有限公司(簡稱“盛妝醫美”)持有的浙江連天美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連天美”)55%股權。

這項收購,最終交易價格爲6.97億元。

截至目前,連天美擁有的會員數量超過30萬人。

連天美稱,已建立起一支由13名高級職稱專家領銜的專業醫師團隊。

下屬醫院擁有主任醫師5名,副主任醫師8名,專業醫護人員173名,另有特聘外院專家16名。

業績來看,連天美2019年實現淨利潤1766萬元,2020年實現淨利潤8055萬元,同比增長356%。

5月28日,高特佳投資執行合夥人於建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醫美產業鏈中,中游的醫療服務機構行業競爭是相對最激烈的”。

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同時市場上還充斥着很多不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從機構結構來看,行業集中度很低,大體量的醫美機構佔市場容量不到10%,更多的是一些中小型機構甚至是微型診所。

這也意味着,市場對於這項併購的預期,更多在於行業規範度提升及洗牌。

於建林預計,如果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淨利率將會超過當下的5%-10%區間。

前述交易於4月13日完成工商變更登記,連天美成爲奧園美谷控股子公司。對此,連天美給出了2021年、2022年兩年累計淨利潤(指合併財務報表中扣非淨利潤數)不低於1.57億元的業績承諾。

儘管如此,6.97億元,編織140億元的“熱點”,似乎牽強。

當然,這背後還有其它故事。

落霞、孤鶩

2020年年報中,奧園美谷提到,將持續深化“美麗健康產業的科技商、材料商、服務商”的戰略定位。

“我們希望成爲一個醫美生態的集成商,對奧園美谷來說,無論通過醫美產業的中游切入,還是在醫美產業鏈的上游進行立足,或者通過醫美的下游進行卡位,希望通過上中下游整體的佈局來爲消費者提供醫美生態集成。”在5月10日和17日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中,奧園美谷也提到。

“生態”,似乎纔是足以支撐一個資本故事的核心要義。

如果從戰略來看,“醫美材料”和“醫美科技”,恰似落霞與孤鶩齊飛,構成了其生態故事的兩翼。

不過按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跟蹤,除了6.97億元真金白銀進行的資產併購,目前奧園美谷拋出了海量的“合同”,牽手一衆夥伴。

合作標的涉及大學、醫美產品供應商等;合同內容包括自主研發、聯合研發、合作生產、代理產品等等。

其中案例十分多元,譬如,3月31日,奧園美谷全資子公司廣州奧美產業研究有限公司(簡稱“廣州奧美產業研究”)與廣州暨南大學醫藥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廣州市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到了4月6日,廣州奧美產業研究又牽手醫療美容產品供應商與服務商——大連肌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肌源科技”)。公告顯示,肌源醫藥旗下擁有“富勒烯”品牌相關係列產品,雙方稱合作方向包括:共同成立股權基金;基於肌源科技擁有豐富的產品資源,奧美產業研究未來將利用自身已有或合作線上渠道資源推動其產品發展;互相爲對方推薦項目等。

而在海外資源一端,4月21日,廣州奧美產業研究宣佈與韓國KD Medical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KD Medical公司2016年成立於韓國首爾,專注於醫療美容用醫療器械製造銷售,醫療美容用活性原料開發與研究,主營溶脂針,動能素,PDRN,注射用透明質酸鈉等產品。

在回覆投資者提問時,奧園美谷進一步表示,“KD Medical目前擁有自有品牌的玻尿酸,溶脂針和嬰兒針”。

其資本反響,正式起源於“玻尿酸概念”的加身。

4月22日,也是其主要行情啓動的時刻。

金融,往往是熱點不可或缺的情節。

4月20日,奧園美谷還與西部優勢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西部資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合作內容包括目標規模8億併購基金以及目標規模不低於3億的美麗健康產業股權投資基金。

而在上游醫美原材料板塊,奧園美谷稱將加快推進旗下綠色纖維產業轉型升級爲醫美材料供應商,瞄準載藥面膜新材料定位,全速推進綠纖醫美衍生產品。

2020年年報顯示,奧園美谷的新材料業務現有年產1.6萬噸粘膠長絲、7000噸玻璃紙、3.5萬噸化纖漿粕生產能力,以及日供水20萬噸、發電2.4萬千瓦時、每小時供汽325噸的自備公用工程。

奧園美谷稱,年產10萬噸綠色生物基纖維素纖維(Lyocell)項目將成爲公司未來的利潤增長點。

最新進度是,2021年4月23日,一期產能4萬噸面膜新材料綠纖生產線正式投產。預計2022年底完成共10萬噸生產線建設和試運營。

截至2020年年報,奧園美谷的醫美業務尚未產生收入。

業績,難題!

於建林認爲,“醫美機構需要建立精細化運營能力,最關鍵還是三個能力:品牌力,制定企業的品牌戰略,從營銷場景化、服務精細化、方案個性化、價格標準化等維度建立客戶品牌認知。轉化力,建立從獲客、客戶需求識別、信任度建立、提高醫美解決方案到影響客戶最終決策的全閉環流程。留存力,對老客戶進行分層分類管理,進行全生命週期管理,提高客戶復購率,提高老帶新率。”

生態故事,並不易。奧園美谷的“生態”故事,也總會帶給投資人似曾相識的感覺。

如果追溯其在醫美領域的大刀闊斧,則源於上市公司實控人的變更。

在實控人轉讓之前,奧園美谷(彼時爲京漢股份)市值僅30餘億元。

2020年5月15日,上市公司原控股股東京漢控股、實控人田漢與奧園科星簽署《股份轉讓協議》,京漢控股將其所持有的2.29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9.302%)股份轉讓給奧園科星,交易價格11.60億元。

至此,奧園科星持股上升至29.302%,京漢控股持股從37.04%下降至7.734%。公司控股股東由京漢控股變更爲奧園科星,實控人由田漢變更爲中國奧園(03883.HK)董事長郭梓文。

2020年6月24日,上述股權轉讓完成過戶手續。

到了2020年11月19日,“京漢股份”正式更名爲“奧園美谷”。

事實上,早在2020年12月23日,奧園美谷公告稱,依託控股股東中國奧園集團在上海東方美谷(國內醫美、化妝、健康產業基地之一)的戰略佈局,上海奧園實業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奧園”)、廣州奧盈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廣州奧盈”)委託本公司爲上海奉賢區東方美谷項目持續提供專業的醫美產業諮詢顧問服務,合作期限爲3年,上海奧園、廣州奧盈每年分別向公司支付諮詢服務費900萬元,諮詢服務費合計爲1800萬元/年。

目前市場擔憂的是,其剝離地產業務,是否會動搖其利潤基礎。

2020年,其房地產及相關業務收入佔比70.58%,化纖新材料業務收入佔比20.05%,醫美業務未產生收入。如地產業務板塊全部置出,2021年度公司預計主要收入來源爲化纖新材料業務和醫美業務。

奧園美谷2020年年報顯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9.87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業務實現營收14.03億元,佔比70.58%;化纖業務實現營收3.98億元,佔比20.05%,其他業務實現營收1.86億元,佔比9.37%。

此外,2019年-2020年,奧園美谷扣非淨利潤均爲虧損,分別爲-1.207億元和-2.010億元。

截至5月17日,奧園美谷稱,仍在積極推動地產業務出售所涉及的盡職調查、審計、評估等各項工作。

關注醫美行業市場人士分析指出,二級市場上,朗姿股份、奧園美谷、國際醫學這幾家“醫美”概念股累計漲幅均在4倍以上。其認爲,大漲能否持續,需要奧園美谷拿出靠譜的業績增長邏輯。

根據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數據,2019年我國醫療美容服務市場收入規模達到1436億元,2015-2019年期間我國醫美市場複合年均增長率達到22.5%,高於同期全球醫美市場規模增速。與此同時,從滲透率的角度看,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滲透率爲3.6%,不足日本的1/3,美國的1/4,韓國的1/5。

與國際成熟醫美市場相比,我國醫美市場尚未達到滲透率天花板。

5月27日,一位關注醫美的二級市場投資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愛美客、華熙生物等上游原料商漲得好,中游醫美機構也漲得厲害。奧園美谷剝離房地產業務只是時間問題,不剝離會拖累估值,公司應該把其他項目剝離,專心做醫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