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富有講座 自然生態論談登首場座無虛席
▲佛光山南臺別院「安樂富有」系列講座講。(圖/南臺別院,下同)
佛光山南臺別院4月1日起,在人文薈萃歷史悠久府城古都,一連舉辦14場的「安樂富有」系列講座講,首場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與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偉文、臺灣玉山國際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陳隆升,和主持人陳麗妍,一同主講「佛教與生態~從上山下海看萬物無常」。
以星雲大師全集爲主軸,邀請菁英名人與佛光山法師,帶領民衆沉浸無邊妙義廣含藏的智慧法海。講座首場「佛教與生態~從上山下海看萬物無常」,用各自不同的人生觀察,展開一場佛法與自然生態的深度對談,一同分享「環保與心保;護生與放生」的人生智慧。現場聽衆1千多人及透過人間衛視youtube直播及佛光山南臺別院臉書直播聆聽法義,受沾法喜者達5000多人。
住持滿舟法師引言,21世紀是環保議題的世紀,向內剖析則是心靈三毒的貪瞋癡,向外延伸則是生態環保的落實。覺培法師首先以佛法「因與果」的觀點切入,《維摩詰經》提到,「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環保與心保同等重要。人類與外在環境互爲連結因緣的「同體共生」,在同一個地球發生的任何問題,都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所謂外在的護生,不只是愛護有情生命,在愛物和惜物也是護生的表現。然而素食的推廣和佛光會每年在全球種下500萬棵樹,更是生態保護愛地球的重要方法。
「環境運動變成普世價值後,竟是最大的困境。」李偉文如此提到,現在的生態保護要用「溫柔的革命」,以改變自己,從生活中去實踐,進而影響周遭人,改變世界。並強調「期約放生」與「當下放生」不同,前者是商業性行爲,易因生存環境的不當,造成集體死亡;後者則是佛教具慈悲心不殺生的展現。人是自然的一部份,在全球暖化,如何認識臺灣的美麗與脆弱,生態保育及生活環境保䕶,各項資源永續利用,是當代永無止盡的重要議題。
「玉山是臺灣的聖山」,擁有最美麗和豐富的生態資源,陳隆升呼籲每個人,一起守護關懷臺灣這塊引以爲傲的淨土,並將其擴展到每個人生活周遭的環境,讓世間的每一個美好,都變成人間淨土。他提到各物種有都有相互依存的關係,例如生活中的小黑蚊變多,是因爲蜻蜓減少。人們應有正確的護生觀念,如何覆育自然生態並愛惜,而非以無知的放生,最後卻成了放死的結果,成爲生態浩劫。
覺培法師期勉大衆「開源節流」,以開發心田的慚愧、感恩、歡喜;節制心中的貪、瞋、癡,做好自心的環保。李偉文以「佛法不能與生活脫離,而家庭就是最好的實踐場所。」生態保護亦同,應與生活的每一個時刻做結合,從生活中做環保,方爲長久之策,才能爲下一個安樂富有而努力。
陳隆升則提到做任何事要以「不忘初心」來實踐,把543的散漫人生,變成345的生活實踐,以三好、四給、五和的力行,成就人生淨土。陳麗妍更提到的「道德可以莊嚴儀表;宗教可以清淨身心;大自然可以當良朋友伴」,爲講座議題作爲結語。
滿舟法師爲提升講座會後,聽衆對內容的印象加深,特別安排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高淑敏,帶領大衆再次將講師所言做總複習,併發願「舉手之勞做環保」。聽衆郭南宏和姚秀香伉儷表示,人們擁有高度的物質享受,卻迷失了心靈良善認知,大自然也深受影響。藉由這次講座,大家應該深深的思考,如何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法則取得平衡,藉此喚起人類的心靈覺醒更爲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