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與中國打交道的密碼

6月底結束的G20峰會,中、美領導人習近平與川普會面衆所矚目。然而峰會開始前日本首相安倍與習近平的會面,確認習明年正式訪日,其重要性不亞於川習會。自去年起,中、日雙方從經貿合作到安全互信各方面交往陸續展開,此次習近平赴日出席峰會,日本方面的特殊規格接待,則是全面恢復最高層級的政府交流。安倍說此次會面代表日中關係全面正常化,意在言外之處則是作爲東道主的日本,展開與美、中並立的大國外交

既然是並肩而立,自然不必一定要水乳交融。根據大陸外交部新聞的發佈,習近平稱中、日雙方「互爲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並稱安倍對此加上「化競爭爲協調」。日本政府則將雙方關係定位爲「永遠的鄰國」,強調既然地理上無法隔離,雙方關係自不應再惡化,且願意加深合作。如此定位透露中、日對關係會否再惡化,以及對雙方能否深化合作仍存在不確定,對於雙邊合作也僅止於意願的確認,較諸2008年胡錦濤訪日時的「戰略互惠關係」要略退一步。《日本經濟新聞》用「低位穩定」來描述,看來更傳神

自民黨政權處理日中關係,往往有很深刻的歷史感和由此而來的使命感。13年前中、日雙方從僵持對立轉而握手言和,即始自2006年10月安倍旋風式訪問北京。此後雙方最高層領袖頻繁互訪,終有2008年日中籤署聯合聲明,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而此一聯合聲明也成爲中方視爲中日關係支柱之一的政治文件

2006~2008年間,中日修好的難題主要是圍繞於參拜靖國神社的歷史問題,之後雙方再度交惡,則始自於2012年日本將釣魚臺國有化,以及2013年大陸宣佈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引發雙方在東海頻頻擦槍走火。東海問題涉及領土安全,較諸當年的歷史問題更難於妥協。從日本方面來看,此刻雙方能夠重修舊好,除了有立基於歷史的嚴肅態度,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甚爲關鍵

二階本屬於促成日中建交的田中角榮派,長期與中國大陸友好,2014年接任自民黨總務會長後,即密集訪中溝通,促成安倍與習近平於2014年首次會面。2017年5月首次一帶一路峰會,美國保持觀望,僅由國安會亞洲事務主任代表參與,安倍卻委派二階率政經高層人士組團出席,大幅推進中日和解之路,因而有李克強去年5月訪日,和安倍去年10月訪中,最終實現雙方關係正常化。二階因長期與中國大陸交往,在擔任經濟產業大臣時被罵爲「賣國經產相」。

不少近身觀察者認爲,中日關係正常化更多來自於大陸方面的積極態度,且改善關係有助於安倍政權,日本自然樂意接受。但是,若僅有改善關係的意願而沒有深厚的諒解和互信,就不可能在外交談判調和歧見,維護各自立場。G20期間的中日高峰會,安倍雖在儀節上對習近平充分尊重,也敢於提出敏感的香港問題和新疆問題,同樣反映雙方已有相當的諒解和互信。對此,安倍政權的深刻歷史感,和借重二階俊博與習近平政權頻繁溝通,功不可沒。(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