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翁「狂腹瀉」呼吸衰竭險喪命 醫用「女兒的糞便」鬼門關前救回!

亞東醫院完成新北市第一例「糞便微菌叢移植」。(圖/亞東醫院提供)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一名70歲林先生脊椎受傷住院,之後出現嚴重腹瀉的情形,經糞便檢驗大腸鏡檢查,確診「困難梭狀桿菌」感染併發僞膜性腸炎,多次因嚴重腹瀉導致虛脫而造成呼吸衰竭,最後由女兒捐糞便完成「糞便微菌叢移植」才救回一命。

收治病例的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陳冠醫師指出,林先生住院期間因發燒疑似感染使用抗生素,在感染獲得控制後,出現腹瀉,確診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經過二線抗生素治療,腹瀉問題仍然存在,多次住進加護病房並且需仰賴呼吸器維持呼吸功能,最後取用林先生女兒檢驗合格的糞便進行手術,術後隔日,林先生長達數月的腹瀉問題立即改善。

陳冠至說,困難梭狀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會產生孢子人類致病菌,感染途徑是透過糞口傳染個案通常是接觸到被困難梭狀桿菌污染環境,而後再由口食入

一般正常腸道具有平衡的腸道微生物菌叢多元性,而當腸道微生物菌叢多元性遭受破壞而降低時(通常是因爲使用抗生素),再加上困難梭狀桿菌食入體內,就有機會在腸道內伺機繁衍,造成僞膜性大腸炎,通常會有嚴重的腹瀉,好發族羣爲使用抗生素、醫療機構住民以及大於65歲以上的老人

困難梭狀桿菌造成的腹瀉,容易復發且嚴重可能導致死亡,當複發性或嚴重感染時,經常規治療方式無效時,可以考慮用糞便微菌叢移植來進行治療,治療原理就是藉由移植健康者的糞便到患者腸道內,重建腸道微生物菌叢的多元性,進一步使得困難梭狀桿菌無法生存,讓腸道黏膜回到健康狀態

陳冠至表示,糞便微菌叢移植目前僅可用在複發性或嚴重性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未來糞便微菌叢移植,可能還可以應用在發炎性腸道疾病、大腸激躁症、肥胖、新陳代謝症候羣巴金氏症等疾病,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