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的曾鬱雯 打磨出最好的自己

曾鬱雯回首進入珠寶界三十年的歷練,相信不論經歷何種考驗,一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陳怡誠攝)

寫《57+1的鑽石人生:打磨出自己最好的樣子》(時報出版)時,正是珠寶詩人曾鬱雯的年紀,回首進入珠寶行業30年,及人生57年的風雨點滴,曾鬱雯表示,鑽石依明亮式切割的最佳比例是57面,一些鑽石的底部中央,卻還有一面尖底刻面,象徵每人擁有不同的人生,「每個人的面貌不一樣,也就擁有不一樣的完美。你應該保留自己最完整的一面,認識自己,想像最想要的未來,打磨最完美的樣子。」。

曾鬱雯畢業臺大歷史系,成爲珠寶設計師源自於前一段婚姻。雖然因爲寶石找到人生志向,但喜愛投資前夫,卻讓家中經濟捉襟見肘,她爲母則剛,忍痛結束12年的婚姻,帶着因珠寶店積欠下的龐大債務,身兼寫稿、演講、主持節目等5份工作,撫養3位女兒成人。一路走來,雖風雨飄搖,卻也打磨出她豐富的人生閱歷。  曾鬱雯表示,她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爲什麼會成爲珠寶設計師?在這本類自傳中,她坦承必須勇敢面對過去三十年,赤裸裸把自己一一拆解再重新組合,詩人鄭愁予在她的新書序中特別提到,曾鬱雯的文字溫潤如玉,設計出的珠寶有一種細緻的抒情專業珠寶首飾設計經歷,讓這本書的內容有如刻劃一個尋寶美麗印記

曾鬱雯笑稱自己是最跟得上時代的「斜槓青年」,儘管愛上珠寶設計,她不斷從旅行、歷史與文學中獲取創作靈感,例如最新的「巴黎系列」,就是她一次次造訪巴黎,收納眼中城市作品,「看到巴黎聖母院失火的新聞,我想我還可以做點甚麼,將我記憶中的巴黎,用珠寶表現出來。」於是,「巴黎系列」中的珠寶「流動盛宴」就此誕生,曾鬱雯將巴黎鐵塔線條與聖母院花窗顏色融合,完成這條鮮豔而華美的鑽石墜。

曾鬱雯表示,「流動的盛宴」是全系列中花費時間最多的作品,靈感來自海明威所着的《流動的盛宴》,書中描繪的巴黎深深影響着她,「我認爲,每人的生命也像是一場流動的盛宴,不管你是誰,又在哪裡,都歡迎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