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後的賴清德

(圖/本報系資料照)

520賴清德總統就職典禮,可想見凱達格蘭大道人羣涌動、八方各國外賓來賀,但這卻是臺灣半數人民冷漠無感的一場「新總統就職」:沒有「舉國歡騰」,僅有「局部排演的歡欣、半冷半熱的側目」!

不只是因爲這是一位僅有4成選民支持的總統,執政8年後卸任的蔡英文寧可選擇「長期遠離羣衆民意」,也已經將民進黨執政的印象,稀釋分解成「權力你們隨便搞,日子我們自己過」的臺灣民意觀感了。

而這場就職典禮的「盛事」也僅有少數藍、白在野政治要角願意出席。原因無他;賴清德與蔡英文都並非聲望貢獻卓越,而是臺灣政治局勢牽引下「幸運崛起的僥倖者」!僥倖者從來都不是歷史的創造者,而更多擅長圖謀與鑽營、粉飾與轉移。尤其賴清德「臺獨務實工作者」的鮮明烙印並未因總統大位的權力光芒而消失!政治祝賀是一種「背書」,許多人寧可選擇轉身迴避。

520這一天,意味着臺灣的命運落在賴清德的手裡!然而賴骨子裡最深邃的政治性格終將不會有所改變,一旦在最高極致權力薰陶放大後,衝動的賴豈能容忍「英規賴隨」,未來4年的臺灣命運深深綁定,必然將經歷一條難以想像的「擦槍走火」之路!

賴清德未來4年極有可能超越陳水扁當時被美國稱之爲「麻煩製造者」的水平!比如立法院日前針對「國會改革」法案的朝野激烈衝突,背後竟然來自賴清德以黨主席身分要求民進黨團「反守爲攻」,據此清晰揭示了賴「性好鬥爭、沉不住氣、難以妥協」的深刻本質。

也因此縱使美國毫不遮掩給予「看管」的強大壓力,賴清德的執政之路,註定終將與蔡英文分駛兩道、截然不同,眼前賴已有一種「本能的想要掙脫」!以國安系統掌握的「總統維安」爲例,賴偏要改以「警務」系統取代「國安」,就是不願意自己被美國意志掌握的國安控管一切。

賴清德此次並非「政黨輪替」,這意味着他「執政成績」的競爭對象不是別人,最終是蔡英文!這也是觀察賴清德今後所有「政治決策」的核心點。

賴清德就任前的內閣人事,已經在「兩岸、核電」議題上有所鬆動,一方面當然是迴應「現實情勢的困窘」,另一方面卻也是蔡英文8年執政「困頓停滯的死穴」,只要略略給予突破,幾乎就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超越蔡英文,取得臺灣民意正面滿意的最大可能。只是,「開放觀光交流」真的是賴清德內心裡真正期待的「兩岸關係」?

民主選舉是一場意志的集體對抗,輸贏後勝者全拿,也因此必然產生出朝野對抗的延伸軌跡。而賴清德今後對臺灣的朝野對抗能有多少更大格局的容受度?

年初總統大選結束後,無論藍綠朝野陣營、媒體輿論始終表達着對賴清德的「深深期待」:期待「兩岸和平、重啓核電、朝野互動」能一新政局耳目。520無論總統大位、權力支配都是「新手上路」的賴清德,如何才能最大降低今後在兩岸國際、島內政局「擦槍走火」的必然性,幾乎是一場不可能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