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條一週年/緩解臺商兩難尷尬 盼外商投資法也能「惠臺」

大陸惠臺措施,爲在陸臺商推進同等待遇。圖爲上海外灘。(圖/CFP)

記者陳政錄/上海報導

大陸國臺辦推出「惠臺31條」滿週年,對臺商朝同等待遇推動,不少地方落實辦法中更融入當地特色。臺商直言,近年面對大陸經濟結構轉型兩岸關係冰降「兩難」,惠臺措施的推動確實緩解了不少尷尬,也有助應對貿易風險,期待將於兩會上再次審議的新版《外商投資法》制定中,也能融入「惠臺精神」。

大陸去年2月28日發佈《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31條,其中12項涉及加快給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包括經營項目、產業合作放寬,鼓勵轉型升級、提供土地支持和投資獎補等,其中各地陸續推動的落實辦法亦融入當地特色,譬如福建鼓勵兩岸農業合作,上海提供金融、研發支持並鼓勵上市,以及廣西支持參與一帶一路,江蘇浙江廣東等臺商大本營也提出許多支持轉型升級的專項政策

▲貿易爭端和大陸生產要素改變、產業轉型升級是臺商經營的難點。(圖/記者陳政錄攝)

上海臺商協會副會長、高朋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蔡世明直言,近年因兩岸關係開始緊張,除了諸多協議停擺,許多在陸臺商也都很尷尬,因此大陸中央去年發佈惠臺措施,讓各地方政府陸續推動落實辦法,表明依舊照顧臺胞態度,緩解了許多人的心理壓力

不過蔡世明也提到,大陸許多政策早在改革開放以來,是將臺商視同外資的,「推出很多政策調整、建立框架,但落實的確也沒那麼快」。因此他也期待,在兩會即將審議的新版《外商投資法》中,也能融入「惠臺精神」,是否針對港澳臺設獨立專法,進一步強化同等待遇,並持續在對臺胞、臺企的執業、投資範圍放寬,都是臺商朋友期待的。

▲兩岸關係緊張,對臺商來講既尷尬又擔憂。(圖/記者湯興漢攝)

談到切實的獲得感,雷柏特南通實驗室系統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楚平表示,過去臺資企業較難與陸校進行產學合作,去年開始逐漸「開綠燈」,他也有不少臺企客戶因爲投入研發,或被評爲高新技術產業,成功獲得補助。

但他也強調,大陸產業結構轉變迅速,許多陸企在研發投入資金、公司規模上都相當驚人,因此臺商若要在新一波的轉型升級中成功,還需要仰賴自身努力。

而位於上海閔行,從紡織工廠轉型的麥可將文園區則在去年,因爲惠臺措施和上海當地政策均有支持臺資文創業發展,獲頒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申請成爲3A級景區等,麥可將文創園區總經理連泰瑞表示,惠臺措施中不少都是與文創產業有關,加上上海本地的文創50條,提供了他們很多想像。

▲上海麥可將文創園區總經理連泰瑞正講解園區企業。(圖/記者陳政錄攝)

南通市臺協會長劉璟芳指出,轉型升級和中美貿易爭端,對臺商的影響都很大,因此惠臺措施中包括於服務業領域對臺資企業放寬,鼓勵參與政府採購、一帶一路等,都對臺商轉型「開闢出了一條路」,而未來最重要的是如何更好的貫徹落實,可以說是「每一條都很重要」。

▼南通臺協會長劉璟芳。(圖/記者陳政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