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強化減碳新目標太保守?環團批沒拿出破釜沉舟魄力

環保署今宣佈2030年碳排減量新目標爲24%加減1個百分比。記者胡瑞玲/攝影

國發會今宣佈2030年碳排減量新目標爲24%加減1個百分比,但環團批評,新目標只比現行訂定的減量20%增加約4%,過於保守、未拿出破釜沉舟魄力;環保署表示,以臺灣整體的產業結構進行務實盤點及檢視。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環團共同發表聯合聲明指出,行政院會4月21日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並將名稱修正爲「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年淨零排放入法,並在今年3月提出淨零路徑,宣佈2050年達到全面淨零。

環團表示,今年公佈的2030年減碳新目標爲24%加減1個百分點,與原訂標準僅增加4%,認爲政府的減碳目標過於保守,未拿出破釜沉舟的減碳魄力。更舉例六都的淨零自治條例、淨零路徑或承諾,都已提出至少30%以上的減量目標,如臺北市40%、新北市30%、桃園市40%、臺中市30%、臺南市30%、高雄市30%。

環團也指出,工業淨零強度不足,2021年直接與間接的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相較於2005年仍高出17%,顯示過去的輔導或獎勵措施並不足以推動工業深度減碳,認爲主管機關需積極整合內外資源、強化各類政策工具,才能降低工業碳排總量ㄡ

環團表示,目前12項關鍵戰略仍欠缺良好的溝通設計及長期的協作機制,首要之務就是公開基礎資訊,如預算、具體目標、能源及產業評估的量化數據等,讓淨零轉型的討論能夠立基於真實的數據資料,同時也要邀請各利害關係人成立監督小組,檢討各戰略執行進度。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今天在會中表示,淨零是臺灣有史以來期程最長、規模最大的計劃;今年3月30日公佈後,也積極進行12項關鍵計劃,不管是利害關係人等溝通,已辦50多場溝通討論會,未來會持續進行;只要大衆關心此議題,這個計劃就有機會成功。

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長蔡玲儀會後接受採訪時表示,地方2030減碳目標在計算時會扣掉電力,由於能源供給是國家負責,因此地方主要是針對住商、運輸部分及轄內製造業等加強減碳;由於國家能源供給還是要穩定、安全,電力業是必須要統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