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再生塑料使用要達13.5萬噸 業者盼納入政府綠色採購

我國也推動塑膠容器添加再生料比率目標,盼從2020年的6萬噸、2025年盼達13.5萬噸。(林良齊攝)

我國也推動塑膠容器添加再生料比率目標,盼從2020年的6萬噸、2025年盼達13.5萬噸。(林良齊攝)

我國也推動塑膠容器添加再生料比率目標,盼從2020年的6萬噸、2025年盼達13.5萬噸。(林良齊攝)

因應日益嚴重的塑膠污染,國際已採取多項行動,我國也推動塑膠容器添加再生料比率目標,盼從2020年的6萬噸、2025年盼達13.5萬噸,但有業者直言,添加再生料後的成本增加2成5至3成之間,呼籲政府應儘速公告添加再生料的優惠清除處理費率外,也應納入公部門綠色採購的範圍內。

環保署推動產業於包裝摻配塑膠再生料使用比率達25%、2030年再生料使用比達30%,推測2025年再生料要提高至13.5萬噸,環保署今天邀請花王、耐斯等企業出席響應,盼減少原生物料使用,邁向資源循環零廢棄。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科長蔣震彥表示,國內塑膠產業仰賴進石化資源,盼透過增加再生料使用,減少原生資源消耗,提升資源自主性,也訂定推動塑膠容器添加再生料比例目標,並透過再生料平臺、研擬管理制度及發佈相關作業要點等達到目標,目前預估2025年塑膠再生料使用量可增加約7.5萬公噸、減碳效益約達15萬公噸。

花王公司採購部部長吳孟娟說,花王盼達到零廢棄目標,致力倡議減塑,也希望增加再生料使用,但希望政府應夠簡化查證程序及優惠費率等配套措施,才能加速推動;耐斯企業生產部協理許輝煌則說,目前採用再生料生產成本較高約較新料高出3成左右,希望環保署儘速推動再生料的清除處理費減免及綠色採購範圍之內,纔能有更好的效果。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處長賴瑩瑩表示,我國目標爲2050淨零碳排目標之下,積極推動資源循環零廢棄,就塑膠而言在臺灣已有豐沛且成熟的技術,針對業者盼簡化程序部分,也已着手進行中,至於優惠措施等,也思考要納入環保標章或減免清除處理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