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多領50萬 臺大教授仍買不起北市蛋黃區

教育部「彈性薪資方案」加持,但國內大學攬才仍遇困境。圖爲臺大校園一景。(本報資料照片)

雖有教育部「彈性薪資方案」加持,但國內大學攬才仍遇困境。大學說,即使加上彈性薪資,我國在延攬海外人才也缺乏競爭力;至於高科技領域(如AI、半導體),大學在國內搶人也搶不過業界。臺大黃教授則表示,除了原本薪水,他曾每年又領50萬元彈性薪資,但也買不起學校附近房子,現在就住桃園。

清大副校長戴念華表示,彈薪方案在延攬海外人才方面確實難看到成效,臺灣助理教授月薪7萬元,若每月再給5萬元的彈性薪資,1個月12萬元是傑出年輕學者才領得到,但跟其他國家比還是很少,像香港的大學教師薪資是臺灣的4、5倍,臺灣拚不過。

臺灣還有「玉山青年學者」計劃,延攬優秀海外年輕學者回國,可外加薪資每年最多150萬元,這樣難道沒有競爭力?戴念華說,到香港等國外大學工作,是一直領高薪,但我國的「玉山青年學者」計劃,領高薪有期限(5年),之後能否繼續領要重新評估。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說,105學年升大學人數有24萬人,到117學年只剩16萬人,12年內少了三分之一,在這樣學生減少過程中,大約會有1萬多個大學老師沒工作,多數大學沒必要去新聘老師。

不過何明果又說,科技變動快速,大學非常需要相關的老師,但現在就算用彈薪方案每月給20萬元的薪水,還是難聘到人。優秀科技人才到業界去,過幾年薪水就會超過他們的學校老師,如果又位居重要職位,年薪可能是500萬元、1000萬元,相較之下,大學裡面每個月多5萬元、10萬元的彈性薪資,能幹什麼?

中華民國私立科大校院協進會理事長、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表示,彈性薪資制度爲一些表現好的大學老師加薪,可產生激勵作用,但如果用來聘新人,原有老師會認爲「憑什麼他得到比較高的薪水」,將造成校園內的矛盾,這是學校需要考量的。

臺大黃教授說,他之前曾領過每年50萬元的彈性薪資,不過學校會檢視表現,以決定來年是不是可以續領,像他現在就沒有,不過會繼續努力,以爭取彈性薪資。對於是否在臺大附近買房,他說,臺灣任何一所大學教授的薪水,都難在臺北市蛋黃區買房,他也早就放棄這種想法,現在住到桃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