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根樁基超大直徑4.5公尺 平潭公鐵兩用大橋上下皆可通行
中國首座跨海峽公鐵兩用的平潭海峽公鐵大橋,自2013年11月動工建設以來進展順利,近日持續加緊施工,全橋使用了直徑2公尺至4公尺等不同長度的1895根樁基,橋樑施工從「看不見」的水下施工轉入「看得見」的橋身及樑部施工。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全長16.34公里,從福建省長樂市松下鎮開始,經過四座島嶼後到達平潭島。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的上層爲時速100公里的六車道高速公路,下層爲時速200公里的雙線I級鐵路。在平潭海峽公鐵大橋上的1895根樁基中,從直徑2公尺、2.2公尺、3公尺到超大直徑4公尺、4.5公尺,從數字上看不出實際施工的難度,但是施工中的每一根樁,如果沒有設置妥當,都有可能發生危險的突發狀況,所以在施工之前,必須經過許多測量與評估,才能順利完成。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的行拍照。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始於福建省長樂市松下鎮,經人嶼島、元洪航道和鼓嶼門水道,再通過大小練島水道抵達大練島,全長11公里。江蘇海通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承擔了大橋通航孔全部113個整節段的鋼結構建造任務,總長度約3公里,總重量約9萬噸,是所有節段中施工難度最大的部分,其中最大的整節段吊重爲1244噸。
據《中國江蘇網》報導,海通海洋鋼結構事業部總工程師金勇飛表示,海通海洋之所以能夠承擔這樣的大型工程,從硬體方面來看,是因爲公司擁有巨大的場地,能夠滿足節段的預組裝需求,同時全國排名第九的1200噸龍門吊能夠滿足吊裝要求;從軟體方面來看,大橋節段採用的是一種特殊的高強度鋼材,焊接要求極高,需要大量三級以上適應全方位焊的高級電焊工才能完成。
▼工人在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上加緊施工。
金勇飛說,除了建造過程,吊裝轉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因爲單件重量較大,且需在船上進行二次總組,除了起重設施之外,還需要考慮潮水漲幅等因素,對起重人員、裝載船船員的素質要求極高。具有大型船隻造船經驗,也是海通海洋能夠承擔建設任務的重要原因。他也表示,「8根黃色的吊索,每一根的價格都在9萬元上下(人民幣,約臺幣40多萬元)。」
據《中新網》報導,平潭位於福建省東部,有「千礁島縣」之稱,與臺灣隔海相望,是中國大陸距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2013年7月,平潭綜合實驗區獲得市轄市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近年來,平潭積極承接臺灣產業轉移,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發展電子資訊、海洋生物、清潔能源等現代產業體系,打造低碳經濟島,構建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現代化的生態海島城市。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正在加緊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