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刪科目時數 恐弱化學生能力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左)與藍天行動聯盟主席武之璋(右)8日於記者會共同抨擊108課綱的弊病。(Photo by 簡嘉佑/臺灣醒報)

【臺灣醒報記者簡嘉佑臺北報導】

108課綱須全面檢討,籲增加基礎學科教學時數!國民黨立委吳怡玎8日召開的記者會中,學者李昱宏指出,雙語政策註定失敗,應將資源挹注於母語教學,讓新住民下一代學習父母的語言。理化老師史耀雄指出,108課綱刪減基礎學科的時數,導致學生數理能力弱化,恐難以銜接大學課程。

用意識形態教歷史

「同心圓史觀」是由前教育部部長杜正勝於1990年代所提出的史學觀點,以臺灣爲中心,一圈圈向外認識世界、認識歷史。藍天行動聯盟主席武之璋表示,108課綱是依循「同心圓史觀」制定,理論是比起遠在中國的長江、黃河,學生更需要認識臺灣的濁水溪。

他諷刺說,「這樣我也可以說濁水溪離我家很遠,我應該先研究我家附近的臭水溝」,且民衆要是不知道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等重大國際歷史,那就是「史盲」。武之璋呼籲,108課綱充滿「去中國化」的意識形態,應該要全面廢除。

教雙語不如教母語

針對雙語國家的教育政策,文藻外語大學傳播藝術系專任助理教授李昱宏指出,從馬來西亞2002到2009年實施雙語教育的經驗來看,英文授課提升學生外語能力的效果有限,還使得學生其他學科表現下降。他指出,「雙語教育是絕對會失敗,同時臺灣新住民逐漸增多的狀況,學生更應學習父母親的母語,更質問「當小孩不能與母親溝通,學習英文有什麼意義?」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表示,108課綱不僅國文去經典化、歷史去脈絡化,其他基本學科淺碟化,更導致學生失去從經典中學習價值觀的機會,無法認識范仲淹遭遇貶謫時,興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感悟,108課綱無疑是自毀文化長城,斷送年輕人在中華文化上的優勢。

基礎學科時數被砍

理化老師史耀雄表示,108課綱削減基礎科目時數,導致學生數理能力弱化,不僅不懂定義定律,計算能力也不足,同時新課綱還要求學生學習各式各樣的小論文等,導致教師落入「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根本無法教好學生。

會計師王鎮東指出,108課綱將基礎科目從每週7個小時降低爲4個小時,原本是想要讓學生有多元學習、跨領域的機會,但結果卻是一場大災難。他舉例「學習歷程」爲例說,如有學生實驗製作醬油的過程,但結果卻是一無所成,反而將醬油工廠釀製的流程直接複製貼上,根本失去意義。

他呼籲,應終止108課綱,增加基礎科目的時數,應先讓學生的基礎紮根,再來討論適性揚才的議題,「要是物理基礎都沒打好,在就讀電機或化工等大學科目,又怎麼會順利呢?」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