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專刊「讓世界看見臺灣」 宋文琪笑稱:我的Baby

臺北101董事長宋文琪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訪,提及專刊笑稱:「這是我的Baby!」。(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魏妤庭/專訪

邁入10歲生日的臺北101,日前發表專刊《眺望未來─讓世界看見臺灣》,內容從臺北101的四季到臺灣人文科技以及工藝,不僅被說是本「最不企業的企業專刊」,更是臺北101董事長宋文琪口中的「Baby」。而這個「Baby」的「誕生」,其實是熱愛旅遊的宋文琪心中對臺灣的感慨。

對許多企業來說,歡慶10週年的方式就是辦酒會慶祝會,但臺北101卻不這麼做,而是花了將近1年時間籌備專刊《眺望未來─讓世界看見臺灣》,不僅集結了過去10年來臺北101的各種風貌,從四季到臺灣文化、建築藝術等,簡要介紹搭配約108張照片,將臺北101、臺灣的美景盡收眼簾

每當聊到這本專刊,宋文琪總是神采奕奕地介紹內容,對書中的每張照片如數家珍,每一段文字都能細細描述,更抱著書笑稱:「這是我的Baby!」。對她而言,這不只是一本介紹臺灣第1高樓臺北101的書,更是能從中看到臺北、臺灣之美,進而讓世界看到臺灣的「代表作」。

談到專刊的最初構想,其實是來自於宋文琪心中對臺灣的感慨。她提到自己很喜歡旅行,每到一個城市就買一本具有代表性、介紹當地書籍,如此一來,即使年紀大了沒辦法再回去那些曾去過的地方,也能勾起當時旅行的回憶,這比買任何紀念品更有意義。

但有次宋文琪接待國外友人,想買本介紹臺灣的書讓朋友回國做紀念,卻花了很大力氣才找到一本以臺灣風景爲主的攝影集。這讓她不禁感慨地說:「臺灣的城市多采多姿,也是國際觀光客公認值得旅行的國家,但當我們要向人介紹的時候,卻拿不出簡單的東西說明,當別人來了想帶點東西回去,卻也不容易找到一本可以放在桌上介紹臺灣的書。」。因而讓她下定決心做一本能代表臺灣的專刊。

▲熱愛旅行的宋文琪,曾感慨臺灣沒有一本具有代表性、介紹臺灣的書籍。(圖/記者黃克翔攝)

來到臺北101任職董事長一職已有2年多的宋文琪,正好適逢滿10週年的機緣,讓她想起了初衷。她表示,人生有很多個10年,但這是臺北101的第1個10年,希望能爲未來留下記錄,若只有談10週年就太可惜了。而「臺灣是臺北101的母親,臺北101也是臺灣重要的必要」,所以促成了專刊的誕生。

同時,宋文琪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若每個企業規畫自己的專刊,都能帶到所在城市與臺灣,當這本刊物被送到世界各地,「『讓世界看到臺灣』的口號就更容易被做到」。

至於對臺北101下一個10年的期許,宋文琪指出,臺北101在興建時雖是世界最高建築,但高度隨着建築技術不斷增進,一定會有更多其他大樓取代成爲世界最高樓。可是「由經營深度所建立起來的高度是沒有辦法被超越,而且還可以一直不斷地長高!」,希望臺北101能成爲一棟不斷「超越自我的『超高建築』」。

▲宋文琪期望臺北101在下一個10年,除了能成爲超越自我的超高建築外,也能成爲充滿感情熱情大家互動的建築。(圖/記者魏妤庭攝)

宋文琪舉例表示,除了繼續「自我挑戰」世界最高綠建築再認證,挑戰節能減碳最高標準。並結合臺灣科技優勢人才專業能力,大樓管理更智慧化,如利用穿戴裝置提供購物中心當季商品、促銷活動等訊息,或是讓想上觀景臺的觀光客,可以省去排隊時間,從買票拿票上樓參觀、導覽等速度更快。

同時,宋文琪說:「我常覺得臺北101作爲地標,不應該是一個冰冷的建築,而應該有感情、熱情,能與大家互動的建築。」,她進一步舉例表示,就像是國外百年建築紐約帝國大廈,也許不是最高大樓,但每當人們想起金剛或是西雅圖夜未眠等電影腦海就會浮現畫面。因此期待100年後的人們,談到臺北101時,腦海中也能有那麼多動人感人且美好的感情交流印象

宋文琪語重心長地表示,臺北101的經營當然會有更多10年,期望每個接棒的人,都能做些對臺北101、臺灣永續懷念的事情,而這段歷史就是由每個階段的人記錄下來。▼臺北101董事長宋文琪專訪影音。(東森新聞雲影音部拍攝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