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儒道神通

眼前的這一幕,着實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汩汩的酒水不住從玉碗中流淌而出,彷彿成了一道泉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賀知章也算是見慣了大風浪之人,見到這一幕,卻也是大驚,“莫非這邊是方外之術?道法神通?”

以他的身份,修道者於他而言,並不是什麼隱秘。

“非也,此才氣爾。讀聖人之書,養文華之氣,能爲人所不能。”這的確不是道法,而是他特意給儒家開闢出來的運用之法。

儒家自董仲舒開始,便講究天人合一,即人與先天本性相合,迴歸大道,歸根覆命。

天是道德觀念和原則的本原,人心中天賦地具有道德原則,這種天人合一乃是一種自然的,但不自覺的合一。

但由於人類後天受到各種名利、慾望的矇蔽,不能發現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則。

人類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慾望的矇蔽,“求其放心”,達到一種自覺地履行道德原則的境界,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在唐朝之前,這種關於“天人合一”的闡述實際上還是很模糊和抽象的,一直到南宋朱熹將理學大成,才真正的讓“天人合一”的理論完善。

即認爲理是宇宙萬物的起源,且是善的,理將善賦予人便成爲人之本性,將善賦予社稷便成爲禮,凡塵紛擾,人很容易迷失“理”之本性,社稷也會失去禮之根本。

想要成就聖人,就需要格物,即推究事物道理,從而尋找到理,也就是致知。

也就是《大學》中強調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朱熹的理學道理,本身只是學術學問,並不涉及到任何的修行道理。但是,卻也足夠爲王曜景提供足夠的理論支撐。

他以“理”來闡述天命,更加細緻的加強了人與天的交流。

此事對於天命來說,也是有裨益的,至少……能更好的割韭菜。

天命並沒有人格化的意識,正如有句話說的,歷史就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天命也是。

它不在意生靈認爲它是善還是惡,亦或者其他的屬性,它可以是天命,也可以是道,也可以是理,只要你能自圓其說,就可以得到它的認同。

王曜景現如今,以全真道法爲根基,以人身之氣運以及人自身對天地的理解,化作獨屬於儒家的神通術法。

這種術法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道法還要便利。畢竟,這種術法直接與天命相連,只要你寫出來的文章詩詞,能得天地威能,便可得天命降下威能。

若說起來,倒是跟道家的青蘸有幾分相似。

所謂青蘸,便是書寫各種詞句,讚揚上天,獲得上天的庇佑。如後世很著名的一句“惟願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便是青蘸。

王曜景現如今儒門神通只是草創,需要藉助全真道法的底子。

而等到他徹底將理學推廣出去,再於天下各道各府各州縣立下孔廟,令天下人祭祀,就能匯聚天下人之氣。儒生通過考試得此氣運加持,被天命承認,自然而然就能獲得力量。

到那個時候,便可以徹底的拋開全真道法,你只需參加考試,就能獲得實力。屆時詩詞可殺敵,文章能鎮邪,徹底構建一個才氣社會。

而王曜景本人,則必然會因爲創建此等儒家大世,成就聖人之位。最不濟也是如孟子等人的亞聖之位,若是傳承個幾百年,他的功績怕是能與孔子並列。

“此當真是儒家之法?”賀知章尤是不太相信,畢竟儒家之法雖然精深,可從未有神通現世一說。

“吾格物致知明天理,則天人交感,無有所惑。君只見神通表象,卻不明其中真理。”王曜景笑了笑,緩緩開口說道。

“願聞其詳。”唐時儒生,還未如後世一般,執着於學問之爭。這個時候的人更加開放,對於精深的道理,也更能夠接受。

“吾將在三日後,於長安講學,賀兄可有場地?”今日因緣際會,結識了賀知章,王曜景便直接問道。

賀知章有些心癢難耐,在稍作猶豫後,“長安的精誠書院乃我過去治學之地,你可前往此地講學。”

他的內心裡,還是覺得不信此等景象是儒家手段造就的,子不語,怪力亂神。這等景象,便已經是鬼神法術的範疇,但他偏偏又抱有幾分希望。

說來也是矛盾,中國的讀書人一方面喊着不語怪力亂神,但實際上,對於仙人那一套又有着憧憬,許多儒家的子弟,同樣也會學些道門的引氣之法或者誦讀佛家經典。

似後來的李白、王維,便是如此。

“好,三日之後,我在精誠書院,候君前來。”王曜景哈哈一笑,直接腳下一踏,便有青雲升起,直直的朝着樓外飛去。

這酒樓靠近鬧市,他踩踏青雲而行,立刻在街道上引起了一陣騷動。

“嗯?怎麼會有道人在鬧市施法?這是想死不成?”此地可是長安城,爲王氣最重之地,更有禁軍十萬,任何道人來此,都得被紅塵劫氣覆蓋,實力百不存一。

正待城中的人準備調撥兵馬,殺死這作亂妖人的時候,王曜景早就踏着青雲離去了。

他動用的並非道門之法,而是藉助自身氣運,與天命結合,正兒八經的儒門道法,正所謂“度白雪以方潔,幹青雲而直上”,而儒學又是治世學問,當然不會在意所謂的紅塵劫氣。

王曜景是離開了,但酒樓中那玉碗中,酒水依舊在向外流淌。掌櫃的看着玉碗和酒水,眼神也不由得放光,他可不管什麼儒家道家,他只覺得今日是撞見神仙了。

這隻玉碗得神仙點化,恐怕也成了珍稀寶物。

他伸手準備抱起玉碗,可卻驚訝的發現,玉碗彷彿焊在了桌面上一般,他又想搬動桌子,桌子也重重壓在地上,他連分毫移動不得。

掌櫃的有些不信邪,便找了店內的夥計,一同來搬動桌子。所有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終還是徒勞無功。

上一章關於“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一句的釋義有所錯漏,已經修改,抱歉。

第五百一十三章 脅迫第四百四十七章 公主殿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東宮隕落第六百四十三章 書院講學第四十四章 索倫恩怨第六百九十章 火焰抗性第六百一十章 合道之辯第四百八十一章 入武當山第二十七章 佈防圖第一百一十四章 妖魔不死第三百七十六章 降服外魔第六百五十一章 益州危機第七百四十七章 淨光舍利第二百六十七章 朕還有機會!第五十一章 反殺第二百七十九章 民以食爲天第二百四十八章 罡煞凝練第一百八十一章 毒藥第三百四十一章 刀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師餓了第二百零一章 邪神第四百五十七章 光暗第二百一十二章 初乾園第一百五十八章 後手第十三章 新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生而爲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再次增殖第三百二十章 膽氣第七百五十二章 鬼吏第三百七十四章 恕罪第四百四十二章 位格第十五章 告密者第三百七十三章 拿下襄陽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師餓了第六百四十二章 儒道神通第二百零四章 雲波詭譎第三百八十四章 亂我心者第四百七十九章 新皇登基第六百二十六章 講道第五百八十一章 百花樓!第三百三十三章 南方聯盟第三百六十一章 約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什麼鬼東西第七百三十三章 千里堪輿圖第一百一十五章 跟我走一趟第一百二十八章 逃第一百五十九章 漠北第一百四十一章 好一條猛漢第二章 敢殺人否第四百八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五百七十六章 不對勁第五百九十四章 極樂之樂第九章 若到寧古塔第四十四章 索倫恩怨第一百七十一章 狼王的悲劇第二百九十九章 路途偶遇第七百一十一章 天下變動第三百四十八章 實力暴增第三百四十二章 獨鬥一派第二百零六章 人皮筏第七百三十章 圍攻第四百二十五章 天下形式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可名狀第五百二十六章 力敵第四百四十三章 缺點洞悉第一百二十二章 傷神第一百一十章 刀!第五百二十二章 月圓之夜第五百四十八章 韋陀出馬第七百四十六章 爭鬥第六百章 天庭正神第五百一十七章 消息傳回第二百五十章 古怪罡煞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地再無李存勖第二百一十章 萬魔教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豐收第四十七章 冤家路窄第四百八十七章 誰也擋不住!第一百七十四章 神霄一府總諸天第六百六十六章 新學派第四百零七章 女武神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下城隍第一百二十九章 逃!第三百三十四章 迷霧仙島第四十六章 途遇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師餓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狠手第三百零一章 有情況第三十章 金福樓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刀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降祥瑞第三百五十七章 一拳無敵第一百零四章 再次出現的魔鬼第六十二章 以師叔的名義命令你第三百五十五章 破困而出第二十二章 神打第一百八十九章 再分化身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逼第四百四十二章 韋陀揮鞭第一章 王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