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

於是我又查其三清之中的大上老君.....................................................................

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開天創世與救贖教化的太上道祖。

"道家之原,出於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爲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爲飛仙之主。"太上老君者,混沌之祖宗,大道之主宰,萬法教主,歷代帝王之師,無始無終,無形無名,無邊無際,無師無上,自然而然,而且常常分身下降諸界,傳教度人,弘揚道法。故《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大道家令戒》曰:"道亦形變,誰能識真?"老子是老君爺的第十八次世化身。著有震古爍今的萬經之王《道德經》。

每年農曆2月15日爲道祖老君的聖誕日,爲國際道教節。

至於佛家始祖如來佛與儒家孔夫子之根源,乃"老君一炁化三清"之後自出,一炁流傳轉化發生三友分爲三教,以中天終南山出老子(公元前1301年2月15日卯時誕生),西方熊耳山出如來(即釋迦文佛,公元前687年4月8日夜出生),東方太行山出孔子(公元前550年10月21日生)!《武術匯宗》 。以太上爲祖。釋迦爲宗。孔子爲科牌。《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 道冠儒履釋袈裟,和會三家作一家。《佛門傅大士》。

未分天地,化元光一道,乃太上先天原始之祖炁也,稱名曰道(老君起無始)。第一化先天教主,元始天尊;第二化玉宸道君,靈寶天尊;第三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此乃道生一,一生化二,二生化三,三生化萬物。陰抱陽,生天地萬物,生仙佛,生聖,生賢,倶以從道而生,生生化化,無極無窮之妙哉。

老君之出,莫知其原,自混沌以來,無世不出,上三皇號萬法天師,中三皇號盤古神王,後三皇號鬱華子,神農時號大成子,軒轅時號廣成子。千變萬化,難以盡推。在天爲衆聖之尊,在世爲萬教之主,謂之老子者,道之形也。應既不一,號亦無量。

太上無極大道、無形天尊、無始天尊、混元上帝、盤古神王、創世主、無爲父、萬物母、真元教主、無上尊、元始天尊、道君、自然元始太上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廣成子、務成子、老子等等尊號,都是太上老君在不同時期的稱號。先天后天,無極太極,應既不一,稱號亦無量。

太上老君主宰大道,大道統領無極,無極生太極......

太上老君創世、創神、開創諸天,爲一切無有有無之祖,一切神聖之上。老君隨方設教,爲萬教之主。

太上老君開闢天地的歷史:洪元→混元→太初→太始→太素→混沌(太極)→九宮→元皇→太上皇→伏羲......

道教把宇宙的形成過程分作幾個階段,《太上老君開天經》講得非常清楚,未有天地時,那時無天無地,無陰無陽,無日無月,無晶無光,無東無西,無南無北,無前無後,無園無方,百億變化,浩浩蕩蕩,無形無象,自然空玄。窮之難極,無量無邊......唯吾老君,猶處空玄寂寥之處、玄虛之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而生。而後,"八表之外,漸漸始分,下成微妙以爲世界,而有"洪元"

"洪元"是道教創世紀的第一大世紀。"洪元"之時(老君下降爲師,老君八十一化之一,號鴻元老祖,也就是民間所謂"鴻鈞老祖")。亦未有天地,空虛未分,清濁未判,玄虛寂寥之裡,"洪元"一治至於萬劫。"洪元"既判,而有"混元"(老君下降爲師,號混元上帝)。"混元"一治萬劫,至於"百成"。百萬亦八十一萬年,而有"太初"。

"太初"是道教創世紀的第二大世紀。這時太上老君從空虛而下,爲"太初"之師,"口吐《開天經》"以教"太初"。這時才分別天地。清濁剖判,溟鴻蒙,置立形象。安堅南北,制正東西。開暗顯明,光格四維。......清氣上升爲天,濁氣下沉爲地,三綱既分,從此始有天地,猶未有日月。天欲化物,無方可變,便乃置生日月在其中,下照闇冥。這時雖創造了日和月,但還未有人。太上老君又創造了"人"。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間和合以成一神,名曰人也,天地既空,三分始有。生生之類,無形無象,各受一氣而生。或有樸氣而生者山石是也;動氣而生者,飛走是也;精氣而生者,人是也。萬物之中,人爲最貴。"太初"一治至於萬劫,"唯有天地日月人民,都未有識名"。

"太初既沒"便進入了道教創世紀的第三大世紀"太始"。這是太上老君下爲師,"口吐《太始經》,教其太始置立天地"。"太始者萬物之始"。"太始"既沒,以後便是"太素"世紀。老君下降爲師,"太素以來,天生甘露,地生醴泉,人民食之,乃得長生。死不知葬埋,棄屍於遠野,名曰上古。""太素"既沒,爾後便是"混沌"。

"混沌"既沒,而有"九宮"世紀。老君下降爲師,"口吐《乾坤經》,結其九宮,識名天地"。天是陽,地是陰,陽者剛強,遠視難睹。在天成象,日月星辰是也;在地成形,五嶽四瀆是也;在人成生心肝五臟是也。分別名之有異,總而名之是一也,取三綱名也。

"九宮"沒後,進入"元皇"世紀。老君下降爲師,"吐《元皇經》,教元皇治於天下"。"始有皇化道流後代,以漸成之"。"元皇"之後,次有"太上皇";"太上皇"之後有"地皇";"地皇"之後有"人皇";"人皇"之後有"尊盧";"尊盧"之後有"句婁";"句婁"之後有"赫胥";"赫胥"之後有"太連"。"混沌"以來,"太連"以前,名曰中古。"太連"之時,"天生五,地生五味,人民食之,乃得延年"。在"太連"之後,進入下古,首有"伏羲",老君下爲師,曰無化子,一名鬱華子,教示"伏羲"推歸法,演陰陽,正八方,定八卦。爾時民有名無姓,世上亦無五穀,"皆衣毛茹血,腥臊臭穢,男女無別,不相嫉妒,冬則穴處,夏則巢居"。"伏羲"沒後,而有"女媧"、"女媧"沒後,而有神農。"神農"之時,老君下爲師,曰大成子。"作《太微經》教神農嘗百草,得五穀,與人民播植,遂食之以代禽獸之命也"。"神農"沒後而有"燧人"。"燧人"時,老君下爲師,"教示燧人鑽木取火,續日之光,變生爲熟,以除腥臊。""燧人"沒後而有"祝融",老君下爲師,號廣壽子。"教修三綱,齊七政。三皇修道,人皆不病",作按摩《通精經》。次有"高原"、"高陽"、"高辛"、"侖頡"、"軒轅皇帝"。黃帝之時,老君下爲師,號廣成子。"黃帝"以來,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別,貴賤有殊。"黃帝"之後,次有"少昊"、"帝顓頊"、"帝嚳"、"帝堯"、"夏禹"......

三皇五帝,道在帝王之家,伏羲氏首出,此時民風淳樸,大道暢行,唯賢任用,道之整也。五帝接續道統,心法一脈相傳。三代以後,周厲王、周幽王之世,大道廢弛,戰國時期,禮樂崩壞。道轉紅陽。老子東渡孔子問道,西化釋迦求真。分設:道、儒、佛、耶、回,各傳一方。五教原歸一炁,萬變即是同宗,五教原來是一家。蜀郡西遊日,函谷東別時,羣胡皆稽首,大道復開基。道演萬法濟衆生,安邦定國掌權衡。水火木金生萬物,傳經演教獨爲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