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虛實

從隴西向長安進軍,可以選擇兩條路,南線就是沿渭水東進,取陳倉、武功、槐裡,直逼長安,這是便是關隴大道,也是最近的一條道路。

另外一條路是沿涇水向東南,出安定,取新平、北地、池陽,一樣可以攻到長安城下。相比於南面的關隴大道,北面的涇水道要偏遠一些,但相對於南線魏軍的重兵防守,北線所受的阻力相對而言的要少一些。

所以牽弘向劉胤建議從北線進軍,這樣就可以繞開魏軍的主力,避免攻打陳倉眉縣這樣的堅固要隘,長安乃是關中之腹,一旦拿下長安,回過來再解決陳倉眉縣,便可以輕鬆許多。

王頎也比較贊同牽弘的意見,從關中守軍的薄弱處下手,相對而言比較有利。

牽弘和王頎久仕隴右,對關隴一帶的地形地勢瞭如指掌,這方面他們最有發言權,所以在議事會上提出進攻方案之後,傅僉黃崇等人並沒有反對。

劉胤沉吟未決,問計於鄧艾:“牽弘王頎都建議走北路沿涇水東進,艾先生以爲如何?”

鄧艾呵呵一笑道:“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魏軍在南路佈下重兵,而北路相對鬆懈,但牽弘王頎能想到的,司馬望未嘗不會想到,在下料定主公還未兵出安定,司馬望必定已經派兵前往新平進行阻截,涇水一路,也未必就是坦途。更何況,主公此番東進,首先必取者乃陳倉也,陳倉乃關中西面的第一要隘,佔據陳倉,便可向東窺視長安,向南截斷陳倉古道。不光擠壓掉司馬望在關中的生存空間,而且對進入益州的鐘會也是一個致命打擊。陳倉失守,向益州輸送的糧草輜重也只剩下一條子午道可行。子午道的艱險不言而喻。此舉便可沉重地打擊到鍾會在蜀之軍,也可以封死鍾會從陳倉道回援關中的可能。可謂是一舉多得。在下以爲,若想取關中,必先得陳倉。”

“那依艾先生之意,當棄北而南行了?”

鄧艾微微一笑道:“非也,主公還得首先兵出安定,攻打新平。”

劉胤奇道:“先生既然以爲該先取陳倉,爲何還是出兵安定?”

鄧艾從容地道:“兵法之道,在於虛實之間。主公若取陳倉,又豈可讓司馬望有備?首攻新平,司馬望必定以爲主公將從涇水道進軍,從而抽調兵力前往新平抵禦。主公以一部偏師出安定,主力則突襲陳倉,趁敵不備,奪下陳倉,關中之局面便可以打開。如果被司馬望看破主公的意圖,集重兵於陳倉,恐怕攻之難克。”

劉胤大笑道:“艾先生之意。甚合我心。”

其實在牽弘和王頎提出從北路涇水進軍以後,劉胤不置可否,並沒有點頭同意。在他的內心深處。還是傾向於從南路進軍的,不用鄧艾介紹,劉胤也知道陳倉的重要性,要不然當初韓信也不用選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謀了。而且此時鐘會的大軍在蜀,陳倉的重要性更是不得了,掌控了陳倉,就等於是掐斷了鍾會的糧草供應線和退路之一,這個意義是非同凡響的。

劉胤清楚。鄧艾和鍾會有着刻骨的仇恨,鄧艾爲了報仇。自然難免也時時想着算計鍾會,佔領陳倉。截斷鍾會的歸途,可以迫使鍾會陷入絕境,鄧艾報他的願望便可以再進一步。當然,鄧艾也未必就是全部出於私心,畢竟他的這個建議也是諸多建議之中比較理想的一個,陳倉的得失關乎到整個的關中大勢,自然不可等閒視之。

而且鄧艾提議在安定出疑兵,調動司馬望的整個關中佈防,無疑讓劉胤甚爲滿意,兵法講究的就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只要能調動司馬望一部分的兵力北移,自然可以減輕主攻陳倉的壓力。

於是劉胤下令王頎率後軍一萬人馬前往安定,從安定沿涇水向東進軍,直指新平。同時,劉胤吩咐王頎要搞大陣式,多豎旗幟,大張旗鼓地從安定出兵,給司馬望產生一種錯覺,認爲蜀軍就是要從安定出兵來攻打長安。

街亭之戰的失利讓司馬望痛定思痛,他很清楚,此役之後,整個關隴的形勢已經是慘遭逆轉,他已經從戰略進攻的位置上轉變成了戰略防守,雙方攻守易勢,他已經再沒有力量能組織得起進攻了。

當然也是指在現有兵力之下,如果司馬昭能再次派出援兵,或者是在蜀地的鐘會大軍部能火速地回援的情況,司馬望還是有機會再次發起反擊的。

但司馬望很清楚,關洛一帶已經是無兵可調了,現在京城洛陽的守備力量都是極爲地薄弱,更別指望司馬昭可以派出另一支的援兵來,都說魏國家大業大,兵力雄厚,但魏國佔據十州之地,疆域廣袤,再多的兵分配下去,每州每郡分駐的兵馬都是極爲有限的。司馬望明白,此次所調動的十萬大軍,也已經是司馬昭所能調動力量的極限了,司馬望都不好意思再向司馬昭開口要兵。

至於鍾會,他畢竟是司馬昭戰略體系之中的重要一環,司馬望自然是無權去調動他,很顯然,司馬昭還是希望司馬望可以解決掉關隴的問題,他也一直沒有聽到關於鍾會大軍撤軍的消息,看來鍾會的人馬是指望不上了。

司馬望無奈地接受了這樣的局面,既然無力反擊,那就打好關中保衛戰,絕對不能辜負司馬昭的期望。

比起進攻來,司馬望更擅長於防守,當年長城之戰,司馬望就是用一個拖字訣,將來勢洶洶的姜維大軍擋在長城之下,讓姜維欲進不能,欲退不甘,以四兩撥千斤的策略,化解了蜀軍的進攻,此次的戰役,也讓司馬望得以名揚天下。

所以對於這次的關中防禦戰,司馬望還是成竹在胸的。(。)

第735章 兵分兩路第850章 求援第455章 蜀中的新格局第1032章 三道詔書第788章 形勢逼人第591章 站錯隊的代價第753章 北上還是東渡?第723章 寒冬休戰第1113章 貪狼第90章 張網以待第667章 激戰潼關(下)第541章 甘露寺第386章 星流雲散第292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412章 千軍萬馬獨木橋第86章 前往陳倉道第1282章 吊打邪馬臺第233章 退兵梓潼第376章 街亭之戰(五)第1277章 三韓歸附第317章 牽弘的決擇第188章 永安之變(下)第97章 製作第899章 心生絕望第269章 成都大火第270章 一片焦土第1240章 被迫回師第88章 又見雪舞第382章 街亭之戰(十一)第672章 擊沉樓船第254章 密議第1248章 你們想錯了第216章 各懷心思第855章 蜀中戰局第788章 形勢逼人第433章 杯具的胡世第458章 圍魏救趙第154章 賣官鬻爵第376章 街亭之戰(五)第1192章 前功盡棄第105章 蔣舒的心思第1307章 弒君(上)第761章 風雨飄搖第249章 劉禪的發小第926章 解圍第224章 攻陷第986章 決戰高梁邑(下)第920章 再起烽火第412章 千軍萬馬獨木橋第176章 緊急朝議第1223章 四面楚歌第136章 靖軍山第193章 先生有何高見第865章 強勢歸來的傅僉第119章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735章 兵分兩路第481章 工匠叛逃第1039章 大局爲重第508章 浮華公子石崇第226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第1005章 插翅難飛第186章 永安之變(上)第658章 再戰武關(上)第704章 北地胡第707章 齊萬年第1303章 火藥弩第428章 堵不住的缺口第302章 劫後餘生第101章 狼煙起第794章 兩腳羊第1301章 初具規模第1066章 強渡黃河(四)第1151章 喋血開陽門第605章 五胡亂華的始作甬者第731章 走爲上第1030章 強攻不成用智取第916章 君命不可違第726章 再祭法寶偏廂車第1121章 雪地追擊第1068章 援兵來了又當如何第427章 城牆倒了第1087章 離情苦短第1155章 機會第390章 士家歸附第779章 左右戰局的山民第699章 匈奴爲王第342章 幹得漂亮第1076章 朕不做亡國之君第329章 諂佞小人第180章 脣亡齒寒第878章 顧全大局第757章 糾結第1095章 劉禪的心思第927章 變數第1082章 北地王駕到第170章 此事有些蹊蹺第999章 弓騎兵的妙用第1152章 後主駕崩第637章 斬草除根第695章 父子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