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關注點

允熥也知他並不滿意,又道:“秦鬆,是因朕想起派人去撒馬爾罕國爲細作的時候已是二年初,至今年纔不過四年時間,撒馬爾罕國又無論人口長相、文化習俗或語言文字均與大明不同,是以錦衣衛進展不大,並非是錦衣衛無能。”

“臣慚愧。”秦鬆趕忙說道。他覺得委屈是一回事,允熥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是另一回事,即使他覺得允熥說得對,也不能承認。

允熥又分說幾句,秦鬆見無事再吩咐想要告退。可允熥又對他輕聲吩咐道:“……,這幾個地方,你可提前預備。”

“這些地方,陛下,臣遵旨。”秦鬆聽了這幾個地名十分詫異,但總算這些年爲官有所歷練,馬上躬身答應。

“這次在撒馬爾罕安排細作因爲時候太晚是以並未有多大作用,等過了年你就派人去這幾個地方,就有足夠的時間來安排了。”

“是,陛下。”秦鬆口頭答應着,但心裡暗自嘀咕:‘皇上將來要征伐這麼遠的地方。’

說過此事,允熥徹底沒什麼事情再吩咐,命王喜拿來些東西賞賜給他,讓秦鬆退下。

之後幾日,允熥一邊與諸位皇家王爺喝酒聊天增進感情偶爾也商議些事情,一邊在宮中陪伴妻妾兒女。其中以敏兒佔用的時間最多。去歲過年允熥不在京城她十分寂寞,今年乾脆就黏在了允熥身旁,除非睡覺的時候,否則即使允熥會見王爺也非要跟去,熙瑤阻止也不管用。允熥想着都是同族兄弟或叔叔,讓敏兒見到也無礙,所以就帶着她了。

當然,敏兒也不是嬌寵的無法無天了。她只是允熥會見藩王的時候也在乾清宮玩,從來不打擾談論事情。

這一日允熥要去吳王府與允炆說話,半路上遇到昀芷,她瞧了一眼允熥身後,笑道:“皇兄這是去哪?怎麼除了敏兒不算,還帶着這麼多人?”

“去和二哥說話。”允熥也笑了:“二哥也把孩子們都帶來京城過年,是以兄長也帶着他們去和侄子侄女一起玩。”

“妹妹也要去。”昀芷一開始以爲是允熥召王爺入宮,可一聽是出宮去,馬上說道。

“今日出宮不會在宮外閒逛,在吳王府待幾個時辰就回來。”

“那也比在宮裡待着強。娘總是嘮嘮叨叨的,尤其過了年妹妹十五歲了,她總說讓妹妹有個公主的樣子,還要與皇兄嫂子說爲妹妹挑選駙馬。我也不愛聽,又不能反駁,只能躲出來了。”

允熥哈哈大笑起來。“其實太妃說的也不錯,你已經十五了,是該爲婚事預備起來了。”

“二姐今年都十九了,不也沒成婚呢。”

“你別跟你二姐比。她情況不同,後來又被皇兄耽誤了一年,要不然前年後半年就該成婚了。”

“那我也不這麼早出嫁!”昀芷看允熥的態度好像是認真的,有些慌張,趕忙說道。

允熥看她急了,忙說道:“放心,兄長一定不會讓你太早嫁人。不過現在確實該挑起來了。要不然過二年與你年歲相差不多的青年才俊該都訂婚了。你二姐要不是楊峰恰好喪偶,還真不好處置。”

“那皇兄,你可得答應妹妹,妹妹看不上的人皇兄絕不能逼迫妹妹出嫁。”

“你放心,若是你自己看不上,兄長絕不強迫。”允熥答應道。

一邊說着,此時他們二人已經走到了乾清門,坐上馬車前往吳王府。

馬車上,允熥又道:“可是你自己如何相看人家?兄長總不能將全京城適齡的青年才俊都叫進宮,讓你一個一個的挑選吧。”

“這,”饒是昀芷已經很大膽開放了,聽到這話還是臉色通紅,實際上剛纔她說‘妹妹看不上的人皇兄絕不能強迫妹妹出嫁’這句話的時候就是低着頭紅着臉說的。此刻她聽到允熥這話,不知該怎麼回答,紅着臉轉過頭假裝看風景。

允熥見她這麼害羞,也不好再打趣,只能轉爲其它話題,說道:“四妹妹,你可信佛或者道?”

“略有些信佛。”昀芷回答:“妹妹的母妃信佛,拜觀世音菩薩。妹妹因此也有些信,在宮中無事時抄寫經書,求嫂子派人去京城的大廟讓主持在佛前誦讀一番再帶回來,壓在枕頭底下。妹妹覺枕頭底下壓着經書的時候比不壓經書的時候睡得要更好些。”

“這都是心理作用。”允熥脫口而出。

“什麼是心理作用?”昀芷不解。

“這,就是信則靈不信則不靈的意思。”允熥也不知該如何解釋,只能這樣說:“因爲你信觀世音菩薩,所以枕頭底下壓着佛經會睡得更好,若是你不信,就不會有用。”

“若是不信,佛祖自然不會保佑,無用不是當然的麼?”昀芷說道。

允熥又與她辯駁幾句,發覺自己很難用口舌將這件事說清楚,想了想道:“你回去可以這樣做:將佛經交給自己的貼身侍女,告訴她在十日內隨意選擇五日將佛經壓在你的枕頭底下,其餘五日不壓佛經隨意壓一本書。但不論壓不壓都不告訴你。你記下這十日內哪幾日睡得好哪幾日睡得不好,再讓侍女告訴你哪幾日壓了佛經,若是不能完全對上,就足以證明皇兄說的不錯了。”

“這個作法真是新奇。妹妹還從未聽說過,回去後就依照這個來做。”昀芷說道。

“你不知這個法子?”允熥詫異,這就是最簡單的雙盲實驗法而已。

“不知道啊,從未聽人說起過。”昀芷回答:“這個法子在外面很平常麼?”

允熥聽了這句話卻並未答話,而是愣了愣重新談起佛來。昀芷稍覺奇怪,但也不再問。

他們兄妹又談論了一會兒佛教,昀芷忽然想到什麼,說道:“皇兄,爲何不修復普陀山。”

“原來爺爺之所以廢棄普陀山是因爲遷界禁海,可如今皇兄已經廢除禁海令,廢棄普陀山已無必要,爲何不下令恢復?”

“是太妃說起過吧。”允熥說道。依照從唐代已來的傳統,普陀山是南海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昀芷的母親既然信奉觀世音菩薩當然會對此很在意。

昀芷也不否認,點頭道:“確實是妹妹的母親曾私下裡說起過。”

“兄長之所以不恢復普陀山,是因爲要把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放到別處去。”允熥接着說道。

“要放到哪裡?”昀芷好奇。

“南海觀世音,自然要放到南海去。不過此事還不急。”允熥露出高深莫測的笑容。

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1389章 教徒與意外的點評第1012章 母女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2章 太子將死第851章 忘了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1414章 李家慶賀第1089章 血色(一)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1476章 結束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第1521章 勸說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217章 爲何讀書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280章 心得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953章 婚姻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488章 貢院第184章 醒來第1212章 在人市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551章 海務院和新市舶司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156章 兩家第361章 濟南城外第113章 出行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260章 鍊鐵第259章 土槍土炮第1676章 哪裡來的援兵?第1686章 總督府第965章 工業第490章 薛氏第625章 體育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444章 對待扶桑與取名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987章 不得不應酬啊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981章 本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741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二與其它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1446章 對歐洲的謀劃—遠在西方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1483章 天文學大發現——太陽黑子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1664章 巴布納——第一聲大笑第905章 相見不相識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1555章 印度之戰——損失與建藩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5章 各自盤算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816章 戰安南——儀第1078章 最後的圍殲戰(一)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629章 檢閱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第152章 追悼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916章 暫且不說第81章 下基層下第1421章 大喜之極與大悲之極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