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獲得了人民羣衆的支持

“那看來就是真的了。這撒馬爾罕國也確實太張狂了。皇上大人有大量,他們竟然就蹬鼻子上臉,早就該打他們了!”

“我說也是。朝廷一定得派大軍去西北,一次將撒馬爾罕國打服才行!就是今年多徵幾個稅我也願意!”

“哎呦,你什麼時候這麼擁護朝廷了?”

“你這話說的,我什麼時候不擁護朝廷?”

“我說錯了,罰酒一杯。”隔壁安靜了一分時間,剛纔說話這人又道:“要擱我,當然願意朝廷狠揍撒馬爾罕國一頓,但多徵稅是不願意的。”

“我和你不同!我可是鳳陽人,這些年我和我爹在京城做買賣,藉着在各大戶人家的關係一直沒怎麼遇到過刁難,皇上也是鳳陽人,我也算是皇上的老鄉,要是朝廷打仗錢不夠了怎麼能不爲老鄉掏幾個錢?”

“再者,按理說西北的仗和咱們也不相干,但這人哪有不貪心沒夠的?撒馬爾罕國佔了西北肯定還不知足,向東來佔領中原。這二年的戲曲裡面不是有好多說當年蒙古人南下佔領中原的時候十個裡面殺了九個?我一開始也不怎麼信,後來問了讀過書的秀才公,秀才說這是真的,朝廷編的《元史》裡面寫的很清楚,況且他們蒙古人自己編的什麼,記不清了,反正是前朝的史書也寫了這些,我纔信了這些。”

“我還問了打過仗的朋友,說要是大軍在西北被打敗了,依照常理整個中原都守不住!得一直退到淮河或許才能站住腳,但也不保險。我家是蒙城人,在淮北,萬一朝廷在西北打了敗仗,我家可就遭殃了!撒馬爾罕國的人與蒙古人都是北邊的蠻夷,據說撒馬爾罕國的國主叫做什麼帖木兒的還娶了蒙古人一個什麼公主爲妻,也是一丘之貉,還不和蒙古人一樣在中原屠殺百姓!就是爲了老鄉們,爲了家裡人,也得支持朝廷在西北與撒馬爾罕國打仗!”

“哎呀,我家是河難項城人,也在淮北,這麼說來我也必須支持朝廷在西北打敗撒馬爾罕國人!好吧,要是朝廷多徵的錢不多,我也願意掏。”這人彷彿下了極大的決心一般說道。

“還有,這撒馬爾罕國的人和蒙古人還不一樣,多很多花頭。他們都信天方教,天方教又有很多規矩,其中有幾個聽起來就不對,”他說了幾個與漢族習俗格格不入的規矩,接着說道:“聽說他們到了哪都非要讓當地的人信了他們這個教。”

正在聽他說話的幾個人都十分驚訝:“還有這樣的規矩?做了這些,不是成了畜生了!就是畜生也不做這樣的事情!”“這天方教絕對不能信。看來朝廷必須在西北擋住這個什麼撒馬爾罕國才行。”“就是就是!”“我說皇上爲什麼會這麼厭惡他們,原來他們還有這樣的規矩!就該將這樣的人都趕出大明!皇上一定是明察秋毫知道他們還有這樣的規矩所以會厭惡他們!”

“皇上真是明察秋毫,真是聖人!”幾個人忽然齊聲讚頌起允熥來。

“呵呵。”允熥當然聽到了這聲讚頌,高興地笑了幾聲。

不過陳立傑此時說道:“皇上,隔壁幾個人聽起來都是百姓非官非宦,這樣妄議朝政是否有些不妥?”

“哎,民間百姓私下裡議論幾句朝堂上的事情,也沒什麼。這樣大的事情,凡是有些見識的人誰不議論?若是連這都管,那大明成什麼了?莫非要弄得大明百姓道路以目不成?”允熥說道。

“臣愚鈍。”他馬上認錯。

允熥聽了這番話心情大好,雖然眼瞅着戲子們又已經休息完畢上來繼續演戲,但也沒有看的必要了,吩咐宋青書去結賬,自己則帶着其餘的侍衛下樓。

他沒法不高興。雖然平日錦衣衛也會彙報一些民間的思想動態,告訴他普通百姓因爲看多了戲聽多了書對於和撒馬爾罕國之戰還是支持的,軍中將士思想也沒有波動,但允熥對此十分謹慎,生怕是錦衣衛和鎮司編出來糊弄他的;即使不是編的,也未必能夠代表主流民意。

但這次他親耳聽到議論終於確定百姓真的支持他派兵與撒馬爾罕國交戰,終於可以放心下來,所以很高興。

‘這幾年不斷編寫這樣的本子,終於有效果了,朕這幾年在文宣司的投入總算沒有白花錢。’允熥心想。他在文宣司的投入可不小。現在一共有上百個讀書不成的文人在文宣司混飯吃,一年光薪俸就數萬貫錢;這也罷了,更爲關鍵的是每個本子出來後都要印刷許多份,這就費老鼻子錢了。銅活字是有磨損的,每年都得刻幾百個,還有人工和紙張的開銷,比薪俸還多。因爲養活文宣司花錢太多,他都想過是不是縮減一下規模了。

允熥離開戲園子,很快回到宮裡,馬上吩咐人將錦衣衛指揮使秦鬆叫來,對他說道:“朕也知道大過年的還讓你忙公事過不去,但這事朕不立馬吩咐下去總覺得心裡不得勁。”

“皇上吩咐,臣無有不從。”秦鬆言簡意賅。

“你吩咐錦衣衛的人馬,也不必專門說,就是與親戚朋友聊天的時候告訴他們明年大軍要出征西北對付撒馬爾罕國了,再將撒馬爾罕國做的事情添油加醋說一說。”

“是,陛下。臣回去後馬上吩咐他們。”這個任務不重,即使過年的時候幹也毫無困難,所以秦鬆馬上答應。

允熥又叮囑他幾句話,坐下來談笑道:“這幾日過年,你家肯定很忙碌吧?”

“陛下,臣身爲錦衣衛指揮使,絕不敢私下裡交接大臣。現在來臣的家裡的都是本衛的人,這些年一直住在一處鄉里鄉親的不好推絕,或者錦衣衛的人,或者當年臣在皇上身邊的時候的熟人,絕無其它人等。”他馬上辯白道。

“你不必如此緊張,朕也沒說你私下裡結交大臣。”允熥笑道:“你朕還不相信,朕還能相信誰?”

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177章 端午第208章 用方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1792章 敏兒的選擇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1226章 來京第737章 色目後裔第1732章 奪回我們的財富第876章 胡朝的末路——遇襲第615章 奉先殿三年祭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787章 大案——捉到(五千字章節)第163章 新人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番外14:大辯論下第1076章 決戰——擋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1171章 繼續調查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361章 濟南城外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第1363章 吃飯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1177章 演戲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768章 繼續解釋爲什麼攻打埃及第101章 玻璃第711章 要求第34章 寶鈔戰爭——間隙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1200章 殷商後裔?第951章 任官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165章 送行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1458章 求封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976章 第一次商議第103章 應酬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651章 岷州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55章 ……陰謀——誤事第784章 大案——抄檢高家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101章 玻璃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239章 海外華國第492章 閱卷第163章 新人第1364章 不同的想法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1399章 李案的終結第302章 嚮導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25章 立儲之兆第83章 告一段落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286章 酒爲媒介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1125章 傅安(二)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90章 除夕宴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1556章 印度之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