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黎澄

允熥對他們會反對設立格致院早有預料,當即說道:“儒學雖是正途,是大道,但有道無術也是不成。天文曆法、數學演算、造船修船、大鍊鋼鐵、研習火器、鑽研醫術甚至養馬餵馬,哪個不需要研究?”

雖然允熥真正想要設立的是科學院,但現在也只能拉出技術來墊背了。畢竟大明的官員對於技術還有了解,對於科學則是完全不知所云。至於以後,格致院把門一關誰知道研究什麼。

“這只不過是工匠之術,如何能夠爲他們單獨設立一個衙門專司研習這些事情?”已經奏了請求退休的摺子但尚未履行完退休程序的宋麟道。

“就算是工匠也是爲國效力,工部若無那些工匠如何能夠做下這麼多事情?”允熥反問。

“這,”宋麟對於現在工部除了尚書、侍郎和幾個郎中外其它的官員都是識字的工匠當着很不滿意,但畢竟工匠也是爲國效力,他也不能對此說什麼,只能說道:“即然如此,將除研習天文曆法之外的人劃歸工部,即能研習這些事情,又能節約了朝廷的錢糧,豈不一舉兩得?”

“現下工部的差事已經很多,如何再能承擔起這許多事情?”允熥說道:“不過按理說這確實是工部份內之事,就劃歸工部管着,但仍舊爲一單獨的衙門。”

“陛下,若是劃歸工部管着,那品級就有些高了,不如降爲五品。”吏部尚書李仁出言道。

“可。”允熥答應。

既然允熥已經退步,並且說得也在理,衆官員也就沒有在反對設立格致院。

允熥也鬆了口氣。對他來說,只要這麼個衙門設立了就成,至於品級高低與什麼名頭倒不重要。就算劃歸了工部,工部尚書也不是沒眼力見兒的人,敢隨意插手麼?

等下了朝,允熥馬上派人將曹徵叫來,在自己平日裡批答摺子的前殿,對他與楊士奇吩咐了有關格致院的許多事情,包括衙門設立在哪裡、如何開展工作、如何招攬人才,又吩咐楊士奇與曹徵商議一番格致院內的官制如何設立,回頭報給自己。

楊士奇頓時明白皇上這是表明自己對格致院的重視,讓他們不至於生出自己被貶鏑的想法。是的,他們。內閣現在這麼多中書舍人、通事舍人,楊士奇平日裡最勤奮肯幹,從來沒有出過紕漏,要是無緣無故的被分到冷衙門,可就散了人心。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對此很明白的允熥自然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至於爲何挑選楊士奇也是有門道的。現在他身邊的這些中書舍人,楊士奇、楊溥、金善、王艮等人是資格最老的,理應從他們中間挑選;而這些人中楊溥、金善、王艮都是進士出身,恐怕看不起格致院,只有楊士奇只中過秀才,還因爲家裡窮曾經四處漂泊,不至於鄙視格致院裡的人。

將此事吩咐完畢,允熥又把王艮、楊溥、金善三人叫過來笑道:“若不是最近的會試殿試,朕也想不到你們幾個已經到朕的身邊三年了。”

“這三年你們在朕身邊爲官,票擬摺子議論政事,朕也可以放心的委託給你們一些重任了。”

“王艮,現在吏部文選司出缺,朕命你爲吏部文選司主事,明日就去吏部吧。替朕將文選司管好了。”

“楊溥,朕命你爲鳳翔知府,協理軍務。這二年西北就要有仗打,你可要好好爲此籌備,與陝西布政使夏原吉、提調西北軍務的徐暉祖有事多商議。”

“金善,朕命你爲國子監祭酒,仍舊兼任中書舍人,替朕將國子監打理好。”

“是,陛下。”他們三人忙躬身行禮。

允熥又吩咐幾句,讓他們退下交接自己手頭的差事。

之後自然是批答奏摺。中午用過膳允熥又回去睡了一覺,醒來後一邊被小宦官服侍着穿衣服,一邊聽王喜說道:“官家,蕭卓與鄭派兩個商人已經離了皇宮,楊士奇報請下午出宮去勘察一番選定的衙門,……。”林林總總的奏報了不少事情。

允熥認真的聽着。這些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但也不能完全輕忽,尤其是他對於事情重要性的判斷標準與一般人不太一樣,即使跟隨他已經超過十年的王喜也未必一定能判斷準確,所以每次他都吩咐王喜在空隙的時間,比如午睡前後和伴晚停止處理政事返回後宮前奏報給他這些事情。

正聽着,只見王喜說道:“官家,昨日吩咐曹行前來宮裡商議選擇一上直衛練精銳騎兵之事,還有接見胡元澄之事,可要今日下午就宣他們二人入宮?”

“曹行,還是讓他多休息幾日。”允熥說道:“他經年不在京中,多陪曹震。曹震現在年紀也大了,也不知還能輔佐朕幾日,現在曹徹又在臺灣,就讓曹行在家陪着。”

“不過胡元澄之事朕有些興趣,下午宣他入宮覲見。對了,胡氏一族的人現在如何安置着?胡季犛的屍首如何處置的?”允熥問道。

“胡氏一族的人大多被安置到了鳳陽府天長縣爲農戶,少數人入了軍戶在武德衛,留京爲兵的人戶籍落在江寧縣,朝廷在城外給他們批了一塊地方作爲墓地。四月初二胡季犛被處斬後,禮部的人不知官家是什麼意思不敢擅自處置,上奏摺請官家示下。不過那份奏摺不太要緊,所以雖然前日已經奏報上來,但尚未被陛下批答。”王喜答道。

允熥嘴脣動了動,猶豫了一下才說道:“胡季犛好歹曾爲安南的高官,還曾有世襲的爵位,命禮部以正五品的官的禮儀安葬了他吧。至於胡漢蒼,就以正七品官的禮儀安葬。”

王喜答應一聲,服侍着允熥來到前殿後出了乾清宮吩咐去了。

過了許久,一個大約三十上下、皮膚黝黑。穿着一身衛所普通將士衣服的人在小宦官的帶領下,走進來,在允熥將視線轉過來後跪下說道:“罪民黎澄,見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第400章 齊王女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552章 人選和人員到齊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439章 許久之前的南洋第一戰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1414章 李家慶賀第435章 還有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1555章 印度之戰——損失與建藩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909章 禮儀完全忘在一邊第1231章 藉口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711章 要求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619章 約法三章第696章 孩子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1011章 更加焦急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953章 婚姻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1335章 漢洲攻略(六)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1656章 巴布納——合圍悼念金庸第968章 教育子女第25章 立儲之兆第809章 戰安南——探查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153章 慶功第55章 ……陰謀——誤事第843章 軍醫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1234章 足球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90章 除夕宴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第1249章 解釋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976章 第一次商議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202章 小說家第571章 朝鮮勞動力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246章 接旨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394章 燕軍第1134章 甘州城之危第1265章 車禍引發的事情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1361章 流淚的樹第1257章 說話囑咐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218章 從前之事第814章 雷州第77章 兩個相關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278章 相第93章 講武堂——允熥講話第1405章 友情第167章 國力第4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半面館半皇宮第1390章 蘇州府的行動第1308章 反應第1686章 總督府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139章 戰——血戰第613章 滁州牧場第565章 道理第980章 唱戲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814章 雷州第954章 續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