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

走進皇城,就不必如同在宮外一般嚴加守衛了。允熥與昀芷和她的兩個侍女走在前面,只有兩個侍衛不遠不近的繼續跟隨允熥一路護送至乾清門。

昀芷指使開自己的兩個侍女,有些不解的對允熥說道:“皇兄,妹妹看着那兩個人既不像文官,也不像武將,皇兄有何事要吩咐他們?”

“其中一人兄長曾經見過,是商人,另外那人兄長並未見過,但多半也是商人。”允熥隨口答道。並未意識到昀芷有干政的嫌疑。

“商人?皇兄見兩個商人做什麼?”昀芷有些驚訝的問道。自從漢代以來四民就是士農工商的排序,雖然蒙元時期商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朱元璋繼位後又對商人進行嚴格限制,直到允熥繼位一年多以後逐漸解禁。可由於慣性,大多數人仍舊瞧不起商人。

“當然是朕有事情要吩咐他們兩個。”允熥說道:“自從爺爺開創大明已來,一直想要廢除漢人爲奴的情形,在《大明律》上也如此規定的,但始終無法實現。可兄長今日見到了這兩個人,就發覺解決這個問題有望了。”

“另外,商人也有商人的作用,有的時候,他們會比錦衣衛還要好用,又不必花費朝廷的錢財。”

昀芷聽了這話很是驚訝,允熥說的兩點她都無法理解。兩個商人,如何解決雄才大略的爺爺都沒有解決的事情?並且商人怎麼會比錦衣衛還好用?

不過她此時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話有干政的嫌疑,也就住嘴不問。

不多時,允熥帶着她來到坤寧宮,又把昀蘭和昀蘊叫來,一起用了晚膳。昀芷將從宮外買的小玩意拿出來分給昀蘭、昀蘊姐妹和自己的兩個嫂子與侄子侄女,又和她們說起這次出宮的見聞。她着重說了在瓦肆看到了那些令人驚歎的表演,惹得昀蘭等人都十分羨慕。

允熥瞧見她們眼神中流露出來的豔羨之情,笑道:“你們也不必羨慕昀芷。回頭朕讓王喜與教坊司的人商量一下如何安排,以教坊司之名將這些人召進宮來,爲你們表演。”

昀蘭等人當然大喜,連聲感謝,允熥笑呵呵的應了。

用過了晚膳,衆人散去,允熥對熙瑤吩咐幾句,起身前往謹身殿。熙瑤雖然對於他這麼晚了還有事情要處置有些疑惑,但也什麼都沒有問,只是囑咐不要太晚了。

……

……

謹身殿內,兩個身上並不缺少物件的男子正坐立不安的在一間閣子內。這裡可是皇宮,大明的皇宮,他們本來就十分緊張;同時四周又有許多身上缺少一個物件的人盯着他們,目光還有意無意的掃過他們胯下,就讓他們更緊張了。

其中一個皮膚黝黑的人實在忍不住了,對身旁的人說道:“剛纔那人真的是大明的皇帝?這裡真的是大明的皇宮?”

“你問過好幾遍了,如此雍容華貴之人,世上除了皇帝陛下還能有誰?這樣富麗堂皇的宮殿,世上除了大明的皇宮還能在哪裡?”

“可是,大明的皇帝宣召我們做什麼。”問話之人雖然不是大明百姓,但也曾在大明做過生意——幹過走私的買賣,也知道商人在大明的地位不高,所以對皇上竟然會親自接見兩個商人疑惑不解。

“多半是有什麼事情要吩咐吧。之前皇上在上滬外海召見我的時候,就是吩咐我隨軍商人之事。”

“莫非又要打仗,徵召隨軍商人?”這人興奮起來。打仗的時候做生意可都是暴利。

“不會,有了上次的例子,只要朝廷並未宣稱不要隨軍商人,一定會有許多商人願意跟隨大軍去做買賣的。皇上也不必再來一次。”

“那這是爲什麼?”皮膚黝黑的人說完這句話,正要再嘀咕幾句,忽然聽到從門口傳來通傳的聲音,馬上站直了身子與另外那人並排站立,待一個被人羣簇擁着的男子走進來後馬上跪下說道:“草民蕭卓/番外之民鄭派,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允熥站在原地,等他們依照禮儀三跪九叩之後才坐下來,由王喜吩咐道:“平身。”

蕭卓馬上與鄭派站了起來,繼續惴惴不安的站在允熥面前。

允熥側頭問王喜:“你那日見到的人可是這二人?”

“陛下,蕭卓此人確鑿無疑,確實是奴才那日見到的人;但這個叫做鄭派的,奴才不敢保準。”王喜答道。

“蕭卓。”允熥轉過頭對他說道。

“草民在。”

“那日你售賣奴僕,可是與這人?”

蕭卓聽了這話,心裡一顫,頓了頓才說道:“草民那日售賣奴僕,並非是與此人,而是另外一人,那人三日前已經離開京城去了上滬,現在多半已經出海了。”

他隨即馬上跪下道:“草民擅自售賣來自外番的奴僕,違背《大明律》,罪該萬死!罪該萬死!”

鄭派此時也反應過來,雖然動作有些僵硬,但也跪下說道:“陛下,當時與蕭卓一起售賣奴僕的人就是外番之民,若是陛下要處死蕭卓,外番之民也願一同赴死。”

蕭卓聽了鄭派的話心裡頓時覺得不妙。面對皇上說罪該萬死只不過是慣常用語,並不一定是得了死罪。可鄭派這話一說,皇上沒準就真的賜死他們兩個了。

他心裡着急,但此時什麼也不能說,只能“砰砰砰”的以頭蹌地,自認有罪。

卻不料,允熥忽然笑出了聲,說道:“蕭卓,鄭派,你們二人平身。”待他們兩個站起來後,又說道:“朕何曾說過要因爲你們售賣外番奴僕的事情處置你們。”

“謝陛下開恩。”蕭卓馬上又道。同時心裡思索:‘竟然對此並無處罰?那皇上要吩咐我們的事情到底是什麼?能連《大明律》都不顧了?’

之後蕭卓就靜靜的站在允熥三丈外的地方,等着允熥最後對他的吩咐。

可允熥說出了讓他大吃一驚的話:“從明日起,你們不僅要售賣外番奴僕,還要大肆售賣,讓京城的權貴人家都知道了,將奴僕賣到這樣的人家去。”

……

……

原來允熥回京後放了王喜十多天的假回家陪伴母親家人。這一日他與幾個兄弟聊天,就聽他大哥說道:“老五,這京城奴僕的價錢也太貴了,一個長相周正的丫鬟都要幾十貫錢,即使是小丫鬟也要十貫錢,成年的男子也要五六貫。咱們老家那裡,長得再漂亮的姑娘也不過是幾貫錢而已。”

“京城富庶,何況在天子腳下官府管的也嚴,所以這麼貴。”王喜說道。

他們二人又說了幾句,忽然王喜的四哥說道:“說起來,這兩日在人市,倒有人很便宜的賣奴僕,一個大漢不過二三貫。”

“哪有這麼便宜的奴僕?”他大哥馬上問了起來。

“就是城東的人市。這人是個生面孔,不過有熟面孔作保。”他四哥說道:“不過這人賣的奴僕都不太一樣,不怎麼會說官話,一口誰也聽不懂的話,那人說是從福建山區買來的,但我怎麼聽怎麼像是番國的人。”

王喜聽了這話頓時注意起來。《大明律》中,規定不許私自售賣外番之人,這人怎麼這麼大膽敢到京城來賣?並且價錢還這麼便宜?

他後來與他四哥一起去人市上看,馬上認出售賣外番奴僕的其中一人爲他見過一面蕭卓,頓時明白他爲什麼會賣得這麼便宜了。

這次出征安南,前前後後有超過三十萬安南人被殺,有超過三十萬安南人被販賣爲奴,由於是大明的官兵批量供應給人販子,所以價錢很便宜;安南又靠海所以運輸成本也低,蕭卓就打起了將他們販賣到大明的主意。

大明的幾個主要城池非常繁榮,奴僕的價錢在南洋各國之上,賣出一個賺的利潤就比在南洋賣出兩個賺的還多,其中京城又是最貴的地方。若是平時他未必願意冒這個風險,但這次因爲向整個東方市場供應的奴僕太多一時半會兒在南洋諸地難以出手,即使願意都買下的出的錢也太低,蕭卓爲了儘快賺到錢也顧不得危險了,與鄭派兩個親自來到京城售賣安南奴僕。

雖說此事違反了《大明律》,但王喜知道允熥似乎對於這樣事情的看法與《大明律》不同,所以沒有讓兩個哥哥將此事告訴應天府,而是回宮後自己告訴了允熥。

允熥聽了這話,當時可是大喜過望。他早就想真正廢除漢人奴僕制了。爲了做表率,宮裡的宦官早就都是從小閹割的夷民了,宮女只要沒有被他看上大多數人二十歲也能夠出宮。

但允熥也知道,自己的威信也比不上朱元璋,朱元璋都沒有做成的事情,自己想要做成很困難。大戶人家不可能不要奴僕,更不可能所有的下人都是僱傭來的,一部分貼身服侍的僕人必須要將他們的身契握在手裡,要不然不放心;也不可能讓他們全都使用夷民:一般情況下,抓一個夷民來到中原成本高的嚇人,價錢當然也會遠在當地的奴僕之上,沒有人會買的。

可這次蕭卓售賣的奴僕價錢比大明國內的人還低,就給了允熥做成這件事的辦法:讓蕭卓聯繫所有從大明官兵手裡買了便宜的奴僕的人販子,將安南的奴僕全部送到大明來賣。

同時他還會利用《大明律》中‘只是規定不許販賣外番之民爲奴,但安南現在成了朱贊儀的封地不是外番了,安南的百姓理論上也不是外番之民了,可以在大明出售’的漏洞,讓朝臣無話可說。

在這種情形下,一方面是價錢便宜又合法的安南奴僕,另一方面是價錢貴又容易觸犯《大明律》的本國漢人奴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購買安南奴僕。

至於以後,允熥打算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廢除這條規定,允許外番之民在大明爲奴,從而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他絕不會允許長相與漢人差別太大、或者信奉天方教的人被販賣到大明爲奴,更加不可能允許黑人被販賣過來。不過大明距離黑人的原產地這麼遠,南洋地區本身的人口也不少,倒也不用太過擔心。

……

……

允熥的想法蕭卓與鄭派二人當然是不知道的,不過他們也用不着知道。蕭卓雖覺奇怪,但他是個生意人又不是官員,不需要思考爲何如此,只知道自己能安心賺錢這份錢了,頓時好像生怕允熥反悔一般,又跪下說道:“草民謝陛下隆恩。”鄭派也依照他的樣子來做。

允熥此時卻沒空搭理他們。他讓王喜拿來一副筆墨紙硯,在紙上寫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天下之民俱爲朕之子民,朕何忍以其爲奴僕?……,今允許安南之民在大明販賣爲奴。”

寫完了這些,允熥又拿出一張小紙條貼在上面,又用鉛筆寫到:“明日讓金善潤色。”將紙交給小宦官讓他送到平日裡批答奏摺的桌子上。

隨後允熥吩咐他們招呼自己認識的所有手上有許多奴僕的人販子來大明販賣,其中身爲大明百姓的人販子可以帶着奴僕來到內地販賣,不是大明百姓的人販子只能在市舶司販賣。

同時,允熥特意對他們強調絕不能將信封天方教的人與印度等地長相與大明差別很大的人販賣進來。其中允熥更重視不能將信奉天方教的人販賣進來。畢竟長相與大明百姓差別太大的人很容易被發現,即使有被賣進來的也一定是少數,而南洋長相與大明百姓差不多的天方教徒可不少。

‘只能對皮膚的顏色進行限制了。中南半島這樣的人不多,基本上都在東印度羣島,東印度羣島的土著還是比漢人要黑的。’允熥想着。

說過此事,王喜以爲允熥沒什麼事情要吩咐他們了,低頭問道:“官家,今晚如何安置他們?”

“這個時候宮門已經快要落鎖,他們出宮很是顯眼,讓他們在侍衛當值的屋子裡休息一晚,等明日上午放他們出宮。”允熥說道。

王喜聽了這話就要吩咐侍衛將他們帶下去,卻不想允熥馬上阻攔道:“慢,朕還有事吩咐他們二人。”

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1212章 在人市第629章 檢閱第338章 出嫁與江浙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615章 奉先殿三年祭第727章 帖木兒的反應——猜測與返回第384章 秦與浙第206章 目的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416章 定性與尋人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680章 三清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1529章 小武則天第340章 繼續與下棋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305章 見水師副將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1789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爭論與差事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第1200章 殷商後裔?第12章 兩個爆點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4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休息一下第1229章 不要着急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758章 南巡——風景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649章 糧典婿第305章 見水師副將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1658章 巴布納——援兵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323章 新世界計劃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362章 從兩輪到三輪第13章 初到兵部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1225章 查處完畢第1150章 分析動機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761章 三元宮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165章 送行第1739章 偉大的航行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1269章 目的駙馬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562章 滿江紅第1742章 賞賜與求賞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1521章 勸說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1201章 宴飲的最後第1002章 出馬(補昨日欠更)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1555章 印度之戰——損失與建藩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121章 兗州事件——誰第322章 後續發展第302章 嚮導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99章 通知第1409章 接見——託兒所第727章 帖木兒的反應——猜測與返回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637章 相模國第652章 岷王——過兵第1285章 兩個想要的技術第978章 迎接拜訪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1122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