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客棧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看過現在大明最優良的種馬,定下曹行的差事,允熥一行人離開牧場,返回城裡。

等入了城繞道城南,允熥正要看繁華的商業街,就聽曹行與楊峰說道:“陛下,現在天色已晚,臣等告退。”他們總不能跟着一起回宮,現在允熥要視察民情他們也不好跟在身邊,所以現在就請求告退。

“楊峰,曹行,既然天已經不早了,你們兩個回家吧。曹行,記得過兩日入宮來見朕,朕親自安排你帶兵之事。”允熥說道。

曹行答應一聲,與楊峰一道退下。

允熥回過頭,從馬上下來,與昀芷一起走着,看繁華的街景。

這裡就是現在京城,甚至整個大明最爲繁華的地方了。現在又將近酉時,正是熱鬧的時候,只見道路上摩肩接踵,一個個帶着一張或滄桑、或風雅、或童稚、或世故臉龐的人行走着。

不遠處傳來商販頗具中華傳統樂器穿透性的吆喝聲,偶爾還有一聲馬嘶長鳴,不同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就好像一出交響樂一般使得人不禁沉浸在其中。

允熥看到此情此景,也不禁露出高興的神采。現在這個國家是自己的,看到治下的百姓生活富足安康,就是對他最好的褒獎。

昀芷此時也已經從下午差點兒墜馬的事情緩了過來,不時停下腳步拉着允熥走進一家店鋪,買些東西。

走着走着,他們路過一家客棧,昀芷就拉着允熥的手說道:“兄長,妹妹還沒去過客棧呢,咱們進去瞧瞧吧。”

“客棧也沒什麼好瞧的。”

“妹妹也知道沒什麼好瞧的,但畢竟沒見過,想進去看看。陪妹妹看看嘛,兄長。”昀芷撒嬌道。

允熥對於自己妹妹或女兒的撒嬌沒什麼抵抗能力,聽到她這樣說也就答應道:“那就進去看看。”

他們一行人隨即走進客棧,找了一個靠邊的位置坐下,允熥與昀芷和她的一個侍女,以及陳立傑、宋青書兩個侍衛坐在一桌,另有四個侍衛坐在旁邊的一張桌子。

客棧的夥計那都是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的,一眼看出來他們定然是富貴人家出來的,又注意到昀芷轉着溜溜的大眼睛十分好奇的看向四周,料定這是京城的大戶人家的公子陪着妹妹出來逛街,待他們選定桌子坐下,馬上湊過去恭敬地說道:“見過公子,小姐,幾位客官。不知公子想吃什麼?本店的大廚是從四川來的,善做一手川菜。幾位客官都是京城的人吧,我們四川雖然比不得京城繁華,但菜品也別具一格。”

“宋代的時候大詩人陸游在四川爲官,對我們四川的菜品可是讚不絕口,還寫了好幾首詩來紀念呢。其中有一首《飯罷戲作》中寫到:“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可見我們四川的菜品絕對不差。”

“你這夥計不錯,還能記下來陸放翁的詩。”允熥笑道:“看你說的這麼熱鬧,本公子也餓了,你說說你們的大廚善做哪些菜。”

“公子,我們店裡的招牌菜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雜煎事件、生熟燒飯,川飯分茶等十幾樣,都是被陸游大詩人在詩中寫過的。”夥計說道。

“你說的這十幾樣招牌菜每樣都來一份。”允熥聽着這些菜品與自己從前聽說過的都不一樣,與宮裡大廚做的也不一樣,不禁好奇起來,每樣都要嘗一嘗。

夥計馬上滿臉帶笑說道:“好勒,客官稍等。”他隨即走向櫃檯,與掌櫃的說了幾句話,又端着一碗湯過來,說道:“這是本店的特色開胃湯,請幾位客官嚐嚐。”

宋青書拿起碗倒了半碗湯一口喝下去,過了一會兒沒什麼事情,允熥與昀芷這才也盛了半碗喝起來。

允熥一邊喝湯,還一邊聽着周圍的人說話。現在殿試剛剛結束,今日上午張貼了進士們的排名,再加上這家客棧的位置不錯有許多舉人入住,此時周圍的人十個倒有八個正在談論殿試。

只聽有人說道:“今年的這個殿試題目,在下回頭又想了想,和幾位同省的人也議論過,但始終琢磨不出陛下的另外一層意思,不知幾位可有見教?”

“我們也沒有想明白這道題目。不過過一會兒,今科的狀元,也是我大明又一位連中三元的周述周兄要來,問他必定可以知曉題目的另外一層意思。”另一人說道。

“崇述兄也要前來?這可太好了。今年的會試與殿試策論題目都是陛下親自出的,與他談論一番,就能知曉陛下的意思,以後做官可要方便許多。”說着,他們開始談論起允熥的想法來。

聽到這裡,昀芷悄悄的碰了碰允熥的手臂,低聲笑道:“兄長,那邊的人正談論如何揣摩兄長的意思呢。”

“這也避免不了。自古以來,做官的哪有不想法兒琢磨上意的,就是如同包拯這樣的清官,爲了懲奸除惡,不也得……”允熥說到一半,忽然沒了聲音。

“不也得什麼?”昀芷問了一句,沒聽到回答,不由得擡起頭來,見允熥看向三個剛剛從門口走進來的男子,也順着他的目光看去。

“這三個人好生奇怪。”昀芷馬上看出了問題:“其中兩人文質彬彬,多半是讀書人,沒準其中一人就是他們剛纔提到的周述。這兩個人的長相也像,多半是兄弟,但這也罷了。”

“可另外那人就很奇怪。看他的樣子,走路下盤堅實,步伐穩當,兩肩寬闊,定然是習武之人;又帶着一股氣度像是做官的人,應該是武將,爲何會與兩個今科進士在一起?”

昀芷說話的功夫,他們三人已經來到剛纔那張桌子,只聽原本坐在桌旁的幾人都站起來,其中一人熱情的說道:“崇述兄與孟簡兄來了,坐。”寒暄幾句,又看着剩下那人對周述說道:“不知這位仁兄如何稱呼?是哪一省的人?”

那人躬身說道:“在下曹徵,見過諸位。”

第380章 囑咐大臣第228章 文學泰斗第1772章 最終定論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103章 應酬第1162章 蒙古謀劃——吩咐第1109章 伊吾慶功宴——爲什麼厚賞第475章 疑慮與父親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1008章 額爾齊斯河與甘州第748章 雲南的兩個反應(五千字章節送給大家)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1170章 調查第138章 戰——兩邊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629章 檢閱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680章 三清第1516章 抓人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1301章 簡化字與標點符號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1738章 出人預料的變化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302章 嚮導第249章 烏龍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171章 上朝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1761章 蘇伊士截殺第361章 濟南城外第1555章 印度之戰——損失與建藩第102章 考試第219章 技術發明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291章 家族宴第1777章 第四件事與李泰元求見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576章 封賞第288章 追捕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1299章 簡化字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958章 拜祭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697章 永問第768章 大案——猜測進展第1383章 事情第223章 讀書之苦與文采飛揚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1212章 在人市第564章 吳王府第969章 計算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666章 攻緬——投降第1674章 用什麼辦法挑釁第269章 驚動番外15:民衆的日子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1373章 重力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206章 目的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322章 後續發展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1382章 聯繫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