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

允熥隨即讓小宦官拿來筆墨紙硯和許多絲絹,開始擬定對武將們處置。

“陛下,可否讓秋輔官郭鎮過來?”王喜問道。

“不必。”允熥說道。雖然郭英現在萬事不沾身只求安穩,追隨的武將也不多,但他派系的武將也未必沒有摻和進這次事情。

最令允熥欣慰的是,常家和李家這兩個派系的武將未發現牽扯進此事。李家還罷了,李景隆在安南,李增枝大家又都知道他是個比徐膺緒還沒本事的人,指使不動自家派系的武將;可常家也沒有牽扯進來,可見常升還是很顧全大局的。

允熥提起筆寫了幾道聖旨,交給王喜道:“你派侍衛去五軍都督府傳旨。”

之後允熥看着王喜離去的背影,輕聲嘀咕道:“等與帖木兒的仗打完了,朕再和你們算賬。”

等他領命退下了,允熥又在閣子裡坐了一會兒,氣消了下去,才返回前殿繼續批答奏摺。

四輔官與舍人擡頭看了一眼,就又低下頭去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陛下忽然離開這許多時候,不用說是有關這次彈劾之事。彈劾勳貴這樣的事情,外朝的大臣做得,他們內朝的大臣可不能做,還是小心爲妙。

王喜對他彙報此事的時候已是下午申時,沒過多久天就快黑了,允熥強打精神和四輔官談笑幾句,讓他們休沐日好好在家休息,起身去了後宮。

鍾粹宮內,正坐在羅漢牀上逗文堃的妙錦聽到守門的小宦官大喊“奴才見過官家”,臉色先是一喜,但又是一變,這才站起來去迎接他。

若是往日,初四晚間皇上來自己的宮殿歇息她自然非常高興。明日是休沐日不必上朝,允熥早上起來多半會和她說說話,再逗逗文堃,纔去乾清宮批答奏摺;若是懶了不願意去批答奏摺,不去乾清宮的情形也是有的,那對她就更好了。

可今日不同於往日。妙錦將允熥迎進來後寒暄幾句,瞧着允熥的心情不是很差,斟酌着說道:“夫君,臣妾聽聞朝廷上有許多言官彈劾景昌,這次也確實是景昌自己處置不當,又太過粗心大意才釀成禍患,夫君不如加重對景昌的處置,以平息輿情。”

妙錦很擔心此事。這與她之前擔心徐景昌在安南戰死是一樣的,生怕徐家現在第三代唯一一個能撐起來的人被允熥厭棄沒了前程。所以以退爲進,先請求允熥對他加重處置。

“夫君對景昌的處置完全依照爺爺定下的祖制而來,並無疏漏,是以夫君不會因爲幾個文官的進諫就加重對他的處置。你也不必擔心,這次的事情夫君也很清楚並非是景昌有意爲之,以後還要重用他。你也告訴景昌,不必憂心。”允熥安慰道。

聽到允熥這樣說,妙錦心下稍安,心裡想着明日叫三姐入宮來,面上卻已經將此事放下,把文堃抱過來笑着與允熥一起逗弄。

……

……

五軍都督府,數名武將跪在地上,聽兩個穿着御前侍衛服飾的男子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東平侯韓勳,……,改任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安慶侯仇正,……,改任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欽此。”

……

“臣等接旨。”掌控五軍都督府的幾位都督聽完宣讀的聖旨後跪下說道。

宋青書面無表情的將手裡的聖旨遞給陳桓,又隨意寒暄幾句,與另外幾個侍衛趕忙離開了。他雖然不太懂政治,也不想懂,但也察覺這幾封聖旨對面前接旨的人來說不是什麼好事,還是趕快回宮爲妙。

右軍都督普定侯陳桓現下是幾位都督中身份最高的,所以剛纔跪在最前面。他將從宋青書手裡接過的聖旨分給各位都督,後軍都督尹清一邊接過聖旨,一邊說道:“陳普定,陛下爲何忽然要改任幾位都督同知與都督僉事?現下才是三月份,就是要和撒馬爾罕國見仗,也不至這個時候就這樣預備起來。”

“陛下的心思,我如何能夠得知。”陳桓這樣回答一句,又對衆人說道:“現下天已經快要黑了,等後日一早再將陛下的旨意傳出去吧,大家以爲如何?”

在場的人除尹清外都已經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了,聞言紛紛答應:“今日天色已晚,等後日上值來再說。”

尹清能當上後軍都督主要因爲他是含山公主的駙馬,家傳的世職不高,年紀也不大,並無派系所以不知曉此事;但他此時見幾位侯伯如此表現,頓時明白這是有內情的,也就不再多言。

陳桓於是返回自個兒的公房內,讓都督府裡的吏員收拾文書,待初六再處置。

可忽然,此時擔任右軍都督同知的永定侯張銓手裡按着一份文書走進來,笑着說道:“陳兄,這是今年河南都司的幾個衛所武將升遷的名單。”

“這個名單三日前就報上來了,但因爲大軍正陸續從安南出發返回,事情太多我給忘了,剛纔回公房裡收拾東西看到纔想起來。不過是慣例升官的名單,也不是什麼大事,陳兄現在就給批了,趕着發回去,也讓他們早吃一個月的餉銀。”

“行,那我就現在給批了。以後可要多注意,地方上的事情可不能這麼輕忽。”陳桓也笑了,從他手裡接過名單看了起來。收拾文書的吏員已經收拾完畢,見陳桓沒有其它吩咐,轉身退下。

等他們都退下了,張銓馬上對陳桓說道:“我說陳老哥,陛下這忽然調派了許多將領,莫不是咱們做的事情被發現了?”

“瞧着樣子,應該是被發現了。”陳桓輕聲說道。

“這可如何是好?”張銓十分焦急的說道:“陛下今日只是調任了這幾人,下一步就該處置咱們了。”

“把心放到肚子裡。”陳桓臉色不變:“若是陛下想要處置咱們,今日就不是調任他們幾個,而是我和張翼他們了。既然我們幾個沒動,說明陛下只是稍作警告,不會對咱們如何。”

張銓心下稍安,又問道:“那現下咱們應該怎麼做?”

“什麼也不做。陛下雖然現在只是稍作警告,但咱們要是再做什麼就不一定了。至於之後,就是等着正式決定出兵西北後,爭一爭統兵的大將人選。”

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1258章 婚第1777章 第四件事與李泰元求見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140章 戰——死戰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206章 目的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565章 道理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575章 回 道第836章 多邦城——強攻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11章 文官反撲第396章 濟、青第15章 賜名朝鮮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1191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襲營第62章 二十八日第1092章 血色——冤有頭債有主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1556章 印度之戰——目的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704章 晚會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61章 ……陰謀——差點兒第415章 降與死第518章 爲什麼第1070章 決戰——槍斃第1181章 軍與監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10章 後續發酵第403章 犒軍救國之計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954章 續婚姻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129章 過山東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番外12:政府、政黨與辯論第1113章 繼續談論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1013章 離京坐船第1003章 在吐魯番第173章 張彥方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490章 薛氏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844章 治傷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333章 漢洲攻略(五)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829章 多邦城——謀劃獻城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837章 多邦城——繼續猛攻第1313章 準備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648章 糧食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1454章 銀行業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145章 卡廷——截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1010章 焦急第533章 府試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第1533章 不同人的回答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1083章 最強男人對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