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

“噢,”允熥從他手中接過這一百多份試卷,看了起來。頭一份試卷纔看了幾眼,他就略帶驚訝的說道:“周述竟然想到了朕的另外一個意思。”

頭一份自然就是周述的文章。老實說,看到他的文章,允熥是有些驚喜的。他並不是歧視這個年頭的人智商,根據錄取比例計算,古代能考中舉人的書生相當於現代大多數省份考中清華北大的學生,能考中貢士或進士的書生相當於現代的全省前幾名,甚至有些省份的第一都考不中進士。能考中進士的,除了極少數以外都是即聰明又勤奮的人,只論智商允熥還比不過他們。

但允熥的出題思路是這個年代前所未有的,雖然古代人也經常使用隱喻,但與允熥的思路並不一樣,並且他出題的時候也不多,至今解縉等人還無法完全理解他出的題目想要表達什麼。所以允熥看到周述竟然能夠理解自己的意思有些驚喜。

他又仔細看了看文章的文采與行文脈絡,發覺邏輯性很強,文采也出類拔萃,頓時就起了心思。

‘連中三元也是一段佳話,就點他爲狀元。至於之後,照例留在身邊爲中書舍人,看他生性如何再分派官職。’允熥定下了對周述的安排。

隨後允熥又看了接下來的試卷。想到另一個意思的貢士不多,但也有那麼一二十個,允熥將這些人排在前面,其餘的讓解縉等人斟酌,排定了這次殿試的名次。

殿試結束,侍者帶領準進士們對皇上行禮後離開皇宮,允熥返回乾清宮吩咐過王喜派人宣楊峰、曹行等人入宮,自己又回到前殿批答起奏摺來。

過不多時就到了午時,允熥放下筆,和四輔官一起用過午膳,又睡了個午覺,未時起來正要繼續去批答奏摺,忽然宇哥小宦官跑進來說道:“官家,中山長公主與淮南長公主殿下求見。”

“她們過來做什麼?”允熥雖略有疑惑,但還是說道:“讓她們進來吧。”

不一會兒,就見到昀芷拉着昀蘭的胳膊小跑着進了這間寢殿,見到外衣沒有穿戴整齊的允熥也沒有避諱,反而走過來從小宦官手裡接過腰帶,笑着對允熥說道:“皇兄,讓妹妹給你係腰帶。”

允熥坦然受了她的服侍,笑着問道:“今日怎麼這麼勤快,還給兄長系起腰帶來?”

“這些宦官都笨手笨腳的,如何能夠將皇兄服侍得好?”昀芷答道。

“他們都是服侍兄長久了的人,可比你會服侍人。”允熥笑道:“你是有什麼事情要求兄長吧,所以才如此殷勤,”說着,他看了一眼昀蘭:“還把你二姐拉過來,是因爲所求之事重大所以讓你二姐幫你求情?”

“什麼都瞞不過皇兄。”好不容易將腰帶繫好的昀芷笑道:“妹妹是有事要求皇兄。”

“皇兄,現在是四月初,天氣已經暖和起來,正是出門踏青的好時候,妹妹想去宮外轉一轉。也不去別的地方,就去皇兄給了妹妹的莊子上看看,嚐嚐農家飯,看看農民是如何辛勞。”

“你少來。”允熥馬上說道:“兄長還不知道你!看什麼農民如何辛勞,你現在嘴上這樣說,但真出了宮就不會這樣做了。”

“何況你最愛熱鬧,僅僅去莊子上看看怎會滿足?定然會要去街上逛一逛。若是沒有兄長陪同,那些侍衛和宮女如何敢違揹你的意思?最後定然會在京城最繁華的街道上轉過後纔會回宮。”

“所以兄長是絕對不會答應你出宮的,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兄長!”昀芷馬上抓住他的胳膊,撒嬌起來。建業三年昀蘭被發現喜歡楊峰,允熥從此對公主見外男提防起來,當時他正在氣頭上,昀芷也不敢求他允許她出宮。

之後建業四年開春開始朝堂上就不安穩,允熥整天琢磨安南的事情,昀芷瞧着也不敢求。

好不容易,今年沒什麼事,允熥和昀蘭的關係又緩和了許多,她才壯着膽子過來求允熥允許她出宮,可不會這樣輕易放棄。

昀蘭也出言幫襯道:“皇兄,四妹妹年紀還小呢,又從小喜歡武藝,想在宮外多轉轉也是有的,皇兄不如就答應了她。”

“也不小了,”允熥看了一眼昀芷:“馬上就要過十四歲生日了,該像個大姑娘的樣子了。”

“十五歲纔是大姑娘,昀芷還差着一歲多呢。何況就是大姑娘,也不必一定不能出宮。妹妹有一次去女子學堂,就聽到她們說,在入宮上學前有時還出府到外面看看,即使入宮上學後過年時也會跟着父母去集市上逛一逛。”昀蘭又道。

“那好吧,皇兄就許你出宮去轉一轉。但是你絕不能自己出宮,明日下午,皇兄帶着你到宮外去。”允熥說道。他畢竟是來自後世的人,對於皇家的公主成婚前不能出宮之事有些不忍,最終還是同意了她出宮的請求。但也不能讓她一個人與下人和侍衛出宮,他被言官彈劾倒不是什麼大事,但若是昀芷的名聲毀了就十分不好了。正巧自己已經回京二十天,也想體察一下民情,於是決定親自帶她到宮外去。

“多謝皇兄。皇兄對妹妹最好了。”昀芷馬上高興的說道。

允熥又與她們說笑幾句,昀蘭帶着昀芷就要告退。可王喜忽然小跑着走了進來,看了一眼昀蘭,湊到允熥耳邊輕聲說道:“官家,楊峰和曹行求見。”

聽到這話,允熥也看了一眼昀蘭。正好此時昀蘭說道:“皇兄,既然皇兄還有事,妹妹帶着昀芷就告退了。”說着,帶着昀芷就要離開這間寢殿。

卻不想忽然從她背後傳來聲音道:“二妹妹你先別走,皇兄過一會兒還有事要吩咐你。”

昀蘭停下腳步,轉過頭來好奇的問道:“皇兄還有何事要吩咐妹妹?”

“待會兒再說,等皇兄將他們二人打發了就回來告訴你。”允熥又對昀芷說道:“四妹妹你先回去吧。”

“我也要聽聽皇兄要交代二姐什麼。”昀芷說道。

“這,”允熥猶豫了一下,思量半晌才說道:“也好。”

允熥又囑咐她們二人幾句,自己帶着王喜走出寢殿。但沒走幾步遠就走進一間屋子,並且吩咐王喜道:“叫楊峰和曹行到這裡來見朕。”

王喜一看他挑選的這間屋子就明白他的打算了,馬上轉身去宣他們兩個過來。

允熥側頭看了一眼右面的牆壁,之後才坐下來,讓小宦官沏了一壺茶,等候楊峰二人過來。

……

……

‘陛下怎麼會在這裡接見我們二人?’楊峰看着兩邊的房屋,有些疑惑地想着。

剛纔他與曹行在乾清宮外等了一會兒,王喜出來帶領他們二人去面見允熥,他們二人馬上跟着王喜走過來。但越走,楊峰越是疑惑:‘此處已經是陛下平日裡休息的地方了,爲什麼要在這裡接見我們二人?’

同時心裡也有些忐忑。他倒是沒有想到類似於‘林沖誤闖白虎堂’之類的事情,允熥要想幹掉他有的是辦法不必這樣做;他是想到:自古伴君如伴虎,做大臣的與皇上的距離太近,雖然容易升官,但若是讓皇帝失望了,受到的處置往往比一般大臣更重。

可陛下接見他,他能挑選地方?只能心裡一邊暗自擔憂,一邊跟隨王喜走着。

不過時,他們走進一間閣子,允熥正坐在閣子裡看書。他們二人馬上跪下說道:“見過陛下。”

“和你們說過了叫官家便好。”允熥放下書,站起來將他們二人扶起,笑道。

他又問道:“朕上午派人去叫你們兩個,如何現在纔過來?”

“官家,上午臣去城外了。”曹行說道:“臣在宣府的時候得了兩匹好馬,其中一匹進獻給了官家,另外一匹自己騎着。”

“臣回京已來因爲一直在城內,也沒有跑馬的時候,正好今日上午沒什麼事就出城騎馬去了。卻不想官家正好宣召臣。楊峰雖然未出城,但因等着臣一起入宮見官家,所以與臣一道此時才入宮。還請官家恕臣之罪。”

“你有什麼罪過?你現下又沒有在五軍都督府辦差,也不是故意耽誤朕的事情,並無罪過。”允熥又帶着羨慕的語氣說道:“說起來,朕已經許久沒騎過馬了,真想去騎騎馬。”

他旋即下定決心道:“明日下午朕就去城外的馬場騎馬。”又對他們二人說道:“你們兩個明日下午未時入宮,陪着朕一起去騎馬。”他們二人連忙答應。

說過此事,允熥和他們說起正事來。“楊峰,曹行,你們以爲,朕若是要徵召蒙古本部的兵馬跟隨一起征伐撒馬爾罕,可使得?”

“陛下,若是要徵召蒙古人一同去打仗,自然使得。但鬼力赤又受不到撒馬爾罕東進的威脅,即使勉強派出兵馬跟隨打仗也是三心二意,說不定會拖全軍的後腿。”

“何況陛下若是需要輕騎,還有亦力把裡和瓦剌這兩個番國,他們也是蒙古人的國家,又直面撒馬爾罕,必定願意出兵征戰。”

“何況若是要徵召他們爲大明打仗,即使不給軍餉依照功勞酬謝,總要在見仗前給他們一些刀槍鎧甲。等對撒馬爾罕之戰打完了他們回到草原,憑藉這些武器鎧甲騷擾邊界如何?”

“所以臣以爲,陛下還是不徵召蒙古本部的兵馬爲好。”過了一會兒,楊峰很認真的說道。稱呼都恢復回去了。

“你說的朕也想過,但是征伐撒馬爾罕出動的將士絕不會少,說不得還會從北邊調兵,留他們在草原上陣不放心。”

“何況大明與撒馬爾罕激烈交戰,卻讓許多蒙古人在草原上修養聲息,朕總覺得不應該這樣。至於給他們的一些刀槍,朕倒並不在意。有了這些刀槍,他們也不攻不破城池,只要不給鎧甲就好。”允熥說道。

楊峰還要說話,忽然曹行說道:“陛下,臣以爲,若是要徵召蒙古本部的人打仗也不是不成,但不能讓鬼力赤派兵。不僅是他們打仗三心二意的緣故。”

“蒙古人之所以不得不退回草原,就是被太祖皇帝趕出中原的,如同鬼力赤這般有所謂黃金家族血統的人對此都很憤恨,只是現在大明勢大,不得不臣服而已。”

“所以對鬼力赤來說,對付大明比對付撒馬爾罕更爲重要。若是徵調鬼力赤的軍隊,他們很可能與帖木兒勾結在一起,爲其充當內奸。”

“如此,若統兵大將稍有不察就有敗亡之逾;即使察覺或有所防備,鬼力赤的軍隊也會牽制許多軍隊,得不償失。所以陛下,不能徵調鬼力赤的軍隊。”

聽了他的話,允熥忽然驚出冷汗來。曹行所說的他完全沒有想到,並且細想起來也不無道理。雖然鬼力赤對帖木兒也未必有好感,但大明纔是他的生死大敵,若是能讓大明出征撒馬爾罕的軍隊全軍覆沒或者損失慘重,帖木兒帥兵逼進關中與大明死鬥,他就可以在草原上安安穩穩的看戲並且休養聲息了。

“曹行你說的不錯,是朕想的簡單了。”允熥說道:“可你所說能徵召蒙古本部的人打仗,是徵召什麼人?”

“陛下,若是定要徵召蒙古本部的人打仗,只能不讓鬼力赤得知,徵召那些不從屬於他的小部落。”

曹行說道:“雖然鬼力赤當了蒙古大汗,但即使原大汗所轄的部落都有不服的,更不必提散居在草原上的小部落了。這些小部落總共也不過五六百人,勢力弱小,生活十分困頓,連鐵鍋和茶葉都沒有。雖然他們一些人聽祖父輩說起過當年在中原優渥的生活,但這樣的小部落都是以眼前利益爲主,只要陛下願意向他們提供伙食,並且賞罰得當,他們定然願意爲大明效力。”

“可如何能夠徵召到這些小部落?”允熥問道。

“陛下,這二年,來自烏斯藏的喇嘛的身影越來越多的在草原顯現,尤其是靠近青海的綏遠等地。陛下可命西北的將領以喇嘛爲中間人聯繫他們。”楊峰說道。

“陛下,隸屬寧王、遼王、英王所轄的兀良哈三衛,雖然現在爲大明效力,但與草原上的許多蒙古部落都有聯絡,也可讓他們聯繫。”曹行說道:“草原上的小部落少說也有數十,人口從五六百至一二千不等,足以徵召一萬人馬。”

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1685章 行刑第1042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沙迷查幹第340章 繼續與下棋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651章 岷州第564章 吳王府番外15:民衆的日子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1274章 再提足球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814章 雷州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552章 人選和人員到齊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59章 ……陰謀——兩處場景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148章 卡廷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1379章 偷樑換柱第1682章 “勸降”第1476章 結束第368章 濟南城破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866章 捷報第1457章 怎麼猜到的和爲什麼要猜第777章 解惑(二)第1483章 天文學大發現——太陽黑子第75章 常母密談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105章 殉葬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333章 漢洲攻略(五)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1456章 忽然變得‘自大’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1533章 不同人的回答第1761章 蘇伊士截殺第90章 除夕宴第748章 雲南的兩個反應(五千字章節送給大家)第1433章 打架與緣故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213章 發福利第1460章 爵位改革——對勳貴第1811章 新的軌道列車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1019章 趕路第536章 接見官員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167章 國力第687章 白帳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576章 封賞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533章 不同人的回答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1120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白帳與藍帳第1410章 接見——稅警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575章 回 道第515章 管稅第204章 彌勒佛第26章 內宮之患第219章 技術發明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1308章 反應第601章 競買第672章 經緯西南——兩個番國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687章 白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