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慶功宴——減罪一次的勳章

衆人忙張望,只見允熥手裡有一個黃澄澄的圓形物品,正中間紋着一條龍,還有一些細紋,不過他們就看不清楚了。若是不算這些細紋,看起來和去年年初陛下發明的金幣差不多。

“當年太祖皇帝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重訂丹書鐵券之制,賞賜諸位立功之臣。”

“朕以爲,此善舉不可僅限大功之臣。所有將士,均是父母所生、父母所養,爲大明盡忠後卻無法養育幼子、無法侍奉父母,豈不悲哉?”

“更有甚者,孩子自幼失於教養,犯下過錯,若是再受到朝廷律令的處罰,豈不更是悲傷之事。”

“所以朕決定設立次於丹書鐵券之物,命名爲一級勳章,賜予所有爲大明戰死的將士之子,許一次減罪一等,除十惡不赦之罪外,其餘死罪一律減爲流放。但不免軍法。”

“並且此一級勳章可世襲,若是前代未曾用掉可世代傳給後人。但只可傳給子孫,若是本人無子或子無孫,世襲的官職可傳給侄子侄孫,此勳章不可傳。若是有過繼侄親者,需在衛所登記造冊,若是未曾登記也不可傳。”

“此外,爲大明受傷殘疾之人,朕亦憐之,特賜予二級勳章,未及死罪之罪減刑一等。其餘與一級勳章類同。”

“此戰之前戰死或殘疾的將士,若戰死或殘疾時繼承家業的子孫尚未成年,追賜勳章;其餘每戶賞賜十貫錢。”

允熥的話的意思就是:這些爲大明戰死的將士太可憐了,朕一定要看顧他們,決定賜給他們的孩子一個能減罪一次,只減罪一等的勳章。至於爲何要單獨提死罪,是因爲理論上斬首減罪一等是絞刑,減到流放是減二等。二級勳章的邏輯也一樣。

提出這個勳章,也是允熥提高普通士兵地位的做法之一。傳統上之所以大家不愛當兵,不就是當兵打仗有可能死麼,所以天下承平的時候良民都不愛當兵,當兵的都是各種社會渣子。這些人當兵後當然也不可能當個良兵,騷擾百姓,使得百姓對他們的印象很低,從而導致普通士兵地位低下。

當然士兵地位低下還有其他原因,但這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緣故。

允熥對於如何提升士卒的待遇想了很多辦法,但其中大多數都被否決;他之前曾經想過給所有爲大明犧牲的人賜予給祿不授官的世襲百戶,但發現全面推開的話大明朝廷得破產,只能作罷。

但又不能給予他們太多的特權。武人的地位太高也不是什麼好事,唐代的例子歷歷在目。可別說造反的安祿山是胡人,跟隨他造反的將領漢人也不少。

即使安史之亂後,大唐說是藩鎮割據,但實際上許多藩鎮所謂的節度使根本說話不算,權力掌控在一羣在普通士兵中有威望的老兵手裡,若是節度使不合他們的意,連節度使都敢殺,感覺有點兒像扶桑昭和時代的皇道派。新舊《唐書》上這樣的例子歷歷在目,層出不窮。

依照允熥看來,給予普通士兵類似於秀才的小小特權最好,思來想去,就想到了這個辦法。不是完全免罪,只是減罪,而且只有一次,用過就算,即讓他們有點兒特權,不至於過了,地方上也不至於管不了。

若是在場的有文官,定然對此不滿意,馬上就進諫起來,即使平時面對皇帝最膽小的官員也一定會站出來。這涉及全體文官的利益,不能不勸諫。

可現在在場的一個文官沒有,中下級武將們可不像大將們考慮的這麼多,他們雖然多半有世襲的官職,但沒有丹書鐵券,若是自己不幸戰死了——就像這次的葉子高——有了這個勳章子孫後代就多一點兒保障。

並且這還不是僅僅頒給少數人的丹書鐵券,皇帝翻臉了收回也不會有太大影響;賜予所有爲大明戰死或殘疾的將士的勳章,他們憑藉想象就能夠知道一代代積累下去將來很可能會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朝廷絕不敢不承認。

所以馬上,場內就充斥着“陛下聖明”之類的話,聲音震耳欲聾,就連慶功宴外的人也能聽得清清楚楚。在這樣的情形下,即使一些大將仍舊對此有意見也不敢提。

過了許久,待衆人不再呼喊,允熥笑道:“之後,就是朕對諸位有功之臣的獎賞了。”

允熥話音落下,一個身形壯碩的侍衛上前一步,展開聖旨,大聲喊道:“李堅、徐景昌上前聽封。”

“駙馬都尉李堅,,……,加封河內伯,世襲罔替,賞賜黃金千兩、上用綢緞百匹,欽此;魏國公徐暉祖之侄、羽林左衛指揮同知徐景昌,……,加封其父徐增壽爲擒虜伯,世襲罔替,賞賜黃金千兩,珍珠一斗,欽此。”

“臣謝陛下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李堅和徐景昌同時說道。

剛纔說要對他們頒發勳章之事,已經將因爲默哀陣亡的將士導致的悲傷驅散一空,現在正式開始賞賜又加封了兩個世襲的爵位,頓時讓大家都高興起來,伸着耳朵聽自己的名字。

在場一共有上千人,即使念人名也得花很長時間,若是都念過來一直到晚上都甭幹別的了。好在李堅提前有所預備,已經通知過了不同功勞的人,此時這些人在侍者的帶領下聚在一起,聽一個人念聖旨。一時間,整個院落到處都是念聖旨的聲音。

在所有聖旨都宣讀完畢後,衆人又一起跪下來,對允熥行禮:“臣謝陛下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都起來吧,”允熥笑道:“你們都是朕的有功之臣,今日是給汝等的慶功宴,不必這麼跪來跪去的。”

又命傳膳:“汝等都等這麼久了,也該用飯了。”李堅隨即吩咐一句,開始上菜。只見無數侍者再次出現,手裡端着蓋着蓋子的盤子,走進來放到各張桌子上。不一會兒,院落內已經全是飯菜的香味。

允熥又首先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肉吃,下面的將士們再也忍耐不住,大口吃了起來。

感謝所有訂閱的書友。

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559章 入城第52章 ……陰謀——搏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981章 本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121章 兗州事件——誰第489章 胥史第73章 關於常家第1697章 朝鮮之事的大幕拉開第1124章 傅安(一)第776章 解惑(一)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208章 用方第1383章 事情第1325章 漢洲攻略(一)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1534章 賜予《鑑文大典》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1457章 怎麼猜到的和爲什麼要猜第1330章 南洋風雨——啓程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743章 講武堂和過去的麪館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551章 海務院和新市舶司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796章 最後醒來第963章 鋼鐵廠第982章 評論第1738章 出人預料的變化第1379章 偷樑換柱第979章 要不要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1119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沙使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1431章 與卡斯蒂利亞談判——考慮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1064章 決戰——決戰第352章 得知真相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587章 恭貢子折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843章 軍醫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561章 鬆綁第1085章 最強男人對話——放心早了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248章 龍潭第891章 再次見到未來的王妃第651章 岷州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850章 總之效仿就對了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1654章 巴布納——阿洪國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709章 有共同點的談話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180章 突發事件番外12:政府、政黨與辯論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110章 見藍珍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720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江州第536章 接見官員第135章 宣府第1059章 最終決戰——僧人營第400章 齊王女第223章 讀書之苦與文采飛揚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