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年後議事

“今年已經是建業五年了,又老了一歲已經二十六了。時間過去的還真是快啊,眨眼間,就從十月份到了臘月,又從臘月到了正月。”

“不過去年還好,與安南開戰並且即將控制這個國家,讓他的領土、資源和人口爲大明做貢獻,距離我的目標又進了一步。今年,……”他躺在牀上自言自語道。

他正嘀咕着,忽然熙怡翻了個身面朝着他,睜開眼睛但半睡半醒地說道:“剛纔睡夢中恍惚聽到有人說話,妾就知道一定是夫君又在嘀咕什麼。這樣的日子夫君還不多睡一會兒。”

“夫君睡不了了,今天還有事情。你昨晚上挺累的,休息的也晚,多睡一會兒。”允熥迴應一句。

“嗯,妾還困着呢。”熙怡言罷,就又閉上了眼睛,繼續睡覺。

允熥從牀上站起來,將被角給熙怡掖好,慢慢的走到外間,招呼宦官宮女進來給他穿衣服,同時吩咐王喜道:“你去把胡儼、陳繼、楊任和錢明林叫來。”

王喜答應一聲,轉身退下。

允熥穿好了衣服,走出寢殿,招呼已經起來的李莎兒一起去用早膳;待早膳用完後,他與李莎兒又說笑幾句,離開後院來到前院的書房。

他到書房的時候,胡儼等人都已經在內等着了,見到他走進來紛紛躬身行禮;允熥揮揮手讓他們免禮。

然後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首先對胡儼說道:“昨日王喜記下的草稿你可看到了?”

“啓稟陛下,臣已經看過了王公公的草稿。”胡儼答道。

“你依照草稿馬上擬一份聖旨,擬好後給朕看。”允熥說。

“是,陛下。”胡儼答應一聲,見允熥沒有別的吩咐,拿起草稿到旁邊的屋子擬旨去了。

允熥轉過頭來,對楊任說道:“你馬上傳令下去,統計廣東省東面北面的幾個府,潮州、惠州、廣州、韶州、南雄五府的客家百姓人口,佔當地百姓的總人口的比例。”

“陛下,這是要……”楊任擡起頭來,對允熥的命令有了些猜測。

允熥當然不會答話,只是又吩咐道:“若是客家人爲主的縣,則統計土人的戶數人數。”

“是,陛下。”楊任沒有再提出疑問,躬身答應道。

“陛下可是要遷徙各地的客家人,以避免土客械鬥?”陳繼卻直接問了出來:“可是陛下,避免土客械鬥自然好,但這些客家人至少也在當地繁衍了上百年了,早已是當地人,若是強行遷徙他們恐怕會引起民變。”

前些日子,允熥從雷州府出發,先向西北來到廉州府,入廣西南寧府,經柳州府、潯州府、梧州府、肇慶府返回廣州府。

這其中廣州府的客家人已經很多了,陳繼在跟隨允熥出巡的過程中,不止一次目睹土客械鬥,雖然他們看到打着官府旗號的隊伍經過會避開,但連停手都不會停手,繼續同對面的人打。雙方手裡都拿着各種各樣的兇器,包括《大明律》中會重處的帶刃的武器都會使用。

陳繼完全無法想象這樣的事情。之前在城內聽楊任等人介紹的時候還覺得誇大其詞,但自己真正見到了,才知道楊任只是在敘述事實。

所以他支持將土人與客家人分開。但正因爲他們械鬥嚴重,所以都十分抱團,貿然遷徙他們恐怕會導致民變。何況如此規模的遷徙百姓,總要有個合理的藉口,這個藉口可不好找。

“一時的民變,總比數百年的持續不斷的流血要好!”允熥說道:“若是他們不願遷徙,就威脅他們,說會讓從它地調過去衛所將士協助當地佔多數的百姓屠戮他們,逼迫他們遷徙。”

“朕會將他們分別遷徙到臺灣、安南、呂宋、洛藩、蘇藩和蒲藩等地,不,臺灣現在已經有了許多福建土人居住,不將他們遷徙到臺灣。”

“在遷徙過程中,要盡力打亂原來的村寨,在新的地方重新安排村落,不能讓他們重新依照口音、血緣抱起團來。”

“至於遷徙他們的藉口,朕已經有了一個,雖然有些牽強,但總比沒有要好。”

“朕還會下令,禁止呂宋等藩隨意接收從閔粵二省跑過去的百姓,必須鑑別於本地原來的移民同屬一脈後才能接受。以防他們還沒和蠻夷打起來,自己先打得你死我活。”

既然允熥已經決定,在場的官員也不是遠在京城對此毫不瞭解的人,所以對陛下的決定也沒有異議,都躬身應諾。

決定了此事,允熥卻沒有讓楊任馬上退下讓他在一旁坐下休息,轉過頭來對錢明林說道:“錢愛卿,巫蠱案的幾個人犯,和抓獲的撒馬爾罕國奸細可還在在監獄裡面?沒有人病死或者自殺吧?”

“啓稟陛下,烏德等人犯無任何一人自盡或病死。臣請武當張真人對他們說,他已經在監獄施下法力,死在監獄裡面的任何一個人犯的魂魄,或者叫做靈魂都不會去到他們想去的地方,而是會淪落到他手裡。”

“這些人犯都對死後的世界有一個美好的幻想,其中天方教徒好像是可以在天堂肆意淫亂,極其害怕靈魂落到張真人手裡。所以無人自殺,有幾個人生了病也極其強烈的要求治病,病都很快好了。”錢明林說道。

允熥對錢明林的手段哭笑不得。不過,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更何況這些人犯不是外國潛入大明的奸細就是本國的叛徒,案子也沒有公開,他也就不會對錢明林苛責。

但讓他表揚也是不可能的。這畢竟不符合社會主流。所以允熥對此沒有發表意見,直接吩咐道:“從正月初十開始,慢慢放出有關巫蠱案的情況,今日一條消息,明日一條消息,始終吸引百姓的注意,到正月底差不多將消息都散佈出去。”

“那時朕會命令再次舉行公審,就依照採生折割案的方法來。讓百姓徹底知曉此事的來龍去脈,包括撒馬爾罕國在這其中做了什麼。”

感謝所有書友的訂閱。

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話第887章 奸細案的波折第931章 客棧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841章 打進升龍城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第1769章 李莎兒的請求第1267章 七月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953章 婚姻第666章 攻緬——投降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1722章 文坻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294章 四國使臣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75章 常母密談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第416章 定性與尋人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652章 岷王——過兵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1231章 藉口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98章 議婚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645章 鐵紀鐵第433章 二次抓捕第367章 濟南城中的官員第1475章 恭賀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137章 戰——初戰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381章 監國與納妃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610章 媒妁之言和鍾粹夜話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102章 考試第171章 上朝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963章 鋼鐵廠第517章 律法嚴苛麼第672章 經緯西南——兩個番國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458章 答謝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1428章 重要的事第259章 土槍土炮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743章 講武堂和過去的麪館第1285章 兩個想要的技術第939章 鑄炮第648章 糧食第472章 賽兒第716章 新錢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1161章 事情第340章 繼續與下棋第704章 晚會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204章 彌勒佛第1171章 繼續調查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1433章 打架與緣故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1486章 不公平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10章 後續發酵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