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同樣的過年

說到這裡,我來也將腰上挎着的兩把刀之一解下來放到墓碑前,又道:“砍殺生魂,手裡沒有趁手的武器可不成。你家傳的那把武士刀我也在這個安南將領身上抄到了,明日讓人在你的墳塋旁邊再挖一個洞埋起來,作爲陪葬。”

“我今天還拿來許多吃食給你吃,還有一壺好酒,已經倒在你的墳塋旁邊,好好嚐嚐。以後我應該不會常駐安南,雖然明國的將士會不時過來祭奠你們,但也不會每一塊墓碑前都擺放上許多美味珍饈,你以後很難吃到這樣的好東西了,可要珍惜。”

說到這裡,我來也臉上禁不住留下熱淚,淚水從下巴滴下來,滴到酒壺裡面,與橙黃色的酒融爲一體,不分彼此。

“你兒子正雄,我會讓你的兄弟教導他武藝,保證讓他成爲扶桑有名的武士。你的女兒,我也會照看到底,絕不會讓人平白欺負他們。”

“……”

“你的大仇,雖然已經殺了當日指揮與咱們扶桑武士交戰的將領,但只能說報了一半,還有另外一半未報。我也是攻陷乂安城審問俘虜後才知道,原來當日的戰場,安南國的國君9竟然也在當地,也是他下令進攻的,不除掉此人,絕不能算大仇已報。雖然明軍將他看的十分要緊,這幾日找不到機會,但你放心,我一定會殺了他爲武士們報仇,即使明國的皇帝要殺了我抵命也在所不惜。”

我來也說到這裡,忽然從身後不遠處傳來聲音道:“主上,豈用主上冒此危險?屬下過兩日就殺了9拿他的人頭來祭奠正成。”隨着話語,一個人從黑暗中走了出來,走到我來也身旁。

我來也絲毫不驚訝:“元信,你果然也來了。”

“屬下剛剛去了主上的房屋,見到屋裡沒人,大家宴飲聚會之地也沒有主上的身影,所以屬下猜測上是在祭奠正成。”北鼻元信說道。

“在這裡不要稱呼我主上。”我來也說道:“我已經答應正成給他報仇,不能假手於他人。”

北鼻元信躬身答應道:“是,大人。既然大人已經答應正成親手爲他報仇,屬下就不奪人之美了。”

我來也點點頭,站起來說道:“元信,你與正成生前雖然時常吵鬧,但我也知道你們其實是很要好的朋友,你和他說幾句話吧。”

北鼻元信隨後也坐在他的墓碑前,說了幾句話,不一會兒,也滿臉都是淚痕。

時間很快就到了子時。我來也拉起北鼻元信道:“不要太晚了。明日何榮就會點兵北上攻打清化城,估計要走一整天,大軍俘虜的大象不多你是騎不了的,還是早早回去休息。”

“明日就北上攻打清化城?明日可是大年初一。”北鼻元信有些驚訝的說道。

“你想不到大軍會明日出發,安南人也想不到會明日出發,所以何榮明日就要帶兵北上。”我來也道。

“那屬下馬上返回帳篷歇息。”北鼻元信道。

我來也點點頭,又轉過來面對墓碑,最後說道:“但願你來世還能生於人間,若是讓我找到你的來世,定讓你一生富貴。”

……

……

同一時間,在升龍城,另有一對感情十分深厚的人面對面坐在小酒館裡,說着自從分別已來的事情。

“……,今年,哦不,現在已經過了子時,已是建業五年。去年三四月份的時候,兒子已經在陛下身邊爲通事舍人三年有餘,可仍舊未分派官職。當時兒子十分惶恐,以爲陛下覺得兒子沒什麼本事,一輩子也就是在五軍都督府做些案牘之事的命了。”

“可誰知下個月陛下忽然任命兒子爲安南征討軍的參將,統轄兩三萬人馬,還盡是精銳,兒子當時以爲身在夢中。”張輔說道。

“你不必妄自菲薄。當年四殿下能夠一眼相中你,叫你到身邊爲侍衛,想要着力培養你。你看譚淵他們幾個,兒子也都和你一般大小,可沒有人能夠在你這個年紀到殿下身邊爲侍衛。”

“何況你這次還以自己的表現讓衆人知道,陛下的任命並非是任人唯親,而是任人唯賢。打下多邦城,可不是隨便誰都能達到的。”坐在他面前的張玉笑道。

“其實爹用兵打仗的本事還在兒子之上,若是爹來當這個參將,估計比兒子做的要更好。”張輔道。

“這樣的話就不必說了。”張玉擺擺手說道:“還是說你。你現在的功勞,加封世襲指揮使問題不大,回去以後得一個實職指揮使也差不離,但離着封爵還遠。”

“若你沒有到這個位置,爹也不會多想;可你已經到了這個位置,爹就想着你能封個爵位。”

“你現在是陛下的親信,聖眷是有了,只是還缺功勞。可安南這裡,剩下可立功之地也不多了,攻打清化或西都也必然是藍將軍掌總,你得不了多大的功勞。”

“但你一定要和藍珍、李景隆、孫恪他們打好關係,至於沐晟倒是不必在意。”

“爹,你讓兒子與藍將軍他們打好關係兒子明白,可爲何沐侯爺不需在意?”張輔有些奇怪的問道。

“你在安南已經立不下足以封爵的功勞了,只能指望下一次戰事。而下一次會讓朝廷出動大軍的戰事,一定在西北;沐將軍世鎮雲南,必定不會調到西北打仗。”張玉道。

“一定在西北?雖然陛下這些年一直在支持西北,我也聽聞亦力把裡國十分桀驁不馴,但不一定會有大仗吧。”張輔問。

“你呀你,你可是在陛下身邊!這都看不出來?魏國公被派到西北,陛下的親信夏原吉也被派到西安爲知府,可見陛下定然會在西北有大動靜。尤其是,陛下下令向西北運送大量的糧食存儲,若是不打仗,不打大仗,何必以前預備這麼多糧食?”

“你在陛下身邊,可不能只想着做自己的本職工作,各類消息也要時時注意。”張玉教訓道。

“是,爹。”張輔說道:“那我回到京城後就要找出記述西北之地的書籍看一看了。”

“這是當然。”張玉道。

他們父子又說了一會兒話,眼看着已經快到丑時,街面上的人也沒幾個了,他們也招呼店小二過來結賬要返回軍營。

張玉最後對張輔說道:“張輔,你現在是咱們家唯一的希望,一定要好好爲陛下效力。你爹帶着罪身老死在廣西或安南沒什麼,可你的兩個弟弟,你要想辦法救他們離開這裡。”

“我知道,爹。”張輔用力點頭道。

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840章 升龍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372章 燕周浙第1207章 外交無小事——狗屁第195章 新位置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938章 黎澄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1391章 庭前辯論925章 殿試的題目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937章 其它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761章 蘇伊士截殺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1310章 酒樓突發事件第289章 生擒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223章 讀書之苦與文采飛揚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番外20:祭拜長陵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62章 二十八日第417章 前世第1302章 簡化字最後第1113章 繼續談論第1019章 趕路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149章 對話第1279章 杭州事第1422章 朱贊儀的遺囑與十年前的詔書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805章 臨高韓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1427章 長大第1338章 南洋風雨——分析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1092章 血色——冤有頭債有主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280章 心得第468章 羅貫中的遺憾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892章 來到安南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548章 高科技產業園區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1217章 接媳婦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414章 勸降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743章 講武堂和過去的麪館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706章 接見使者之前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402章 吳橋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996章 玉佩第457章 放鬆的年後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675章 出診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646章 衛徽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