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總之效仿就對了

而在軍事上,滿清和扶桑最大的特點就是組建了無數僞軍幫助他們打仗,當然,在滿清時期,這些‘僞軍’被稱爲綠營。

滿清每到一地,就在當地組建綠營,大多是以投降的前明軍爲主,同時在大城市留守數千八旗以爲監視;至於打仗,自從永曆二年開始,滿清征戰中原的主力就是以嚴格來講也是僞軍的漢八旗爲主了,同時輔佐以綠營,不要說真正的滿八旗,就是蒙古八旗都大多充當督戰隊,很少再上陣打仗。

扶桑西元1932年佔領東北後也開始組建僞軍,各種‘滿洲國軍’、‘蒙疆安國軍’、‘和平建國軍’層出不窮,雖然因爲民族主義的勃發使得這些僞軍大多在面對抗日武裝的時候戰鬥意志薄弱,與滿清的漢八旗、綠營無法相提並論,但也在日軍的征戰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平定安南後,朱贊儀的情形就會十分類似於剛入關的滿清。大明出動的五十多萬安南征討軍不可能一直留在安南,依照允熥的計劃,在朱贊儀正式於安南封藩後三個月內如果沒有什麼反對他的起義,征討軍就會陸陸續續從安南撤離,最後跟隨他留在當地的漢軍大約只會有兩萬人,算上家屬大約也就是十萬人。雖然安南當地也有宋末甚至更早遷徙過去的漢人,但這些人大多和當地人通婚,還需要朱贊儀慢慢的將他們組織起來。

十萬人與六百萬安南人完全無法相提並論,朱贊儀和蒙元的統治者一樣僅僅依靠本族是不行的,他必須效仿滿清,組建以當地人爲主的軍隊作爲打仗的主力,以越制越,漢軍將作爲督戰隊和重要城池、隘口的守兵。

但是允熥不會建議朱贊儀效仿滿清吸納部分當地人組建類似於八旗的組織。滿清當年是迫不得已,他們本族一共只有幾十萬人,這還是將東北地區無數其實和建州女真沒什麼關係的民族算成滿族後的結果,如果不能使用八旗這樣的制度將自己人緊密團結起來,他們或許會和歷史上其它進入中原的異族一樣還沒有徵服中原就自己分裂了。

朱贊儀不用擔心這樣的事情。現在大明有六千多萬漢人,是安南人的十倍,允熥會在未來幾年將部分漢人遷移到安南,將部分安南人打散遷移到南方各省和南洋的各藩國,之後還會有自願遷徙過來的漢人,只要大明不突然完蛋導致朱贊儀突然完蛋,漢人的數量必然會不斷增加的。

更何況漢文化本來就是包容性很強的文化,安南又和漢族一樣崇尚儒家,幾十年後安南人與漢人差不多就可以融爲一體,消弭民族的區別安,成爲與兩廣地區的人一樣具有顯著地方特色的漢人。而融合一個民族,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對百姓以民族做區別,可以以階級、身份、支持還是反對,甚至有沒有錢作爲區分的標準,但就是不能以民族作爲區分。

所以不論從民族融合還是穩定統治安南的角度考慮,朱贊儀都必須組建以當地人爲主的軍隊。

而允許投誠大明的將領自行召兵,一是爲了進一步體現對他們的信任,二是現在大明在安南也沒有其它能夠信任的當地人,又需要組建許多當地人的軍隊,若是自己組建指不定將什麼樣的人渣招進軍隊,敗壞大明軍隊的名聲,不如讓他們自己招募,他們爲了保證自己所部的戰鬥力起碼會招募靠譜的人。

以上內容,允熥挑着能說的和朱橞等人說了說。這個過程是極爲痛苦的,因爲滿清和扶桑入侵都是之後的事情,蒙元的統治又算不上成功,之前的各個民族又沒能完全征服中原,允熥慢慢的從五胡亂華、遼國統治燕雲十六州、金國統治中原的經歷中挑選了一些事情出來作爲例子,來說服朱橞他們。

不過,雖然朱橞等人的面部表情什麼都沒有顯露,但允熥還是能夠看出來他們其實並未被自己說服,只是因爲看出允熥對自己的想法十分堅定,他們又找不到太大的漏洞,所以沒有出言辯駁。

允熥嘆了口氣,說道:“將來你們會知曉朕的辦法是正確的。胡儼,旨意擬好了麼?拿來給朕看。”

……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莫氏莫遠,……,功勳卓著,賜正三品指揮使銜,賞賜黃金百兩、玉器十件、上用綢緞十匹;另允許其自行招募士兵滿五千六百人,自行任命各千戶、百戶,編爲多邦左衛,任命其爲指揮使,入右軍管帶,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莫氏莫迪、莫隧,……,功勳卓著,賜從三品指揮同知銜,各賞賜黃金百兩、玉器十件、上用綢緞十匹。並各許自行招募士兵滿五千六百人,自行任命各千戶、百戶,分別編爲多邦中衛、右衛,莫迪暫代多邦中衛指揮使,莫隧暫代多邦右衛指揮使,入右軍管帶,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甄偉瞳……,編爲升龍左衛,甄偉瞳暫代指揮使,入中軍管帶,欽此。”

“……,阮勳……,賜正三品指揮使銜,……,編爲升龍右衛,任其爲指揮使,入前軍管帶,欽此。”

“……,命張溫挑選俘虜之安南將士中願意爲大明的效力之人,編爲升龍中衛,人員不限,……,欽此。”

“……,金吾前衛將士林育容,於攻陷多邦城之戰中爲先登軍入城,用計攻上城頭,又帶領將士與莫遠、莫隧所部會合在城內放火使得安南守兵以爲城池已經被攻破從而全軍潰退,立下汗馬功勞,賜金吾前衛參謀銜,欽此。”

“……,羽林左衛將士朱代珍,……,賜羽林左衛百戶銜,欽此。”

……

“……,萬望所有將士繼續奮力征戰,朕絕不吝惜賞賜。待大軍平定安南後,朕會前往安南當面親自封賞立功的將士,同飲慶功酒!”

第583章 親人第637章 相模國第21章 重陽節——寶鈔之二第1013章 離京坐船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1739章 偉大的航行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1792章 敏兒的選擇第366章 收攏第353章 徐南青第1508章 蘇州驚變——結束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896章 我來也原來是這個身份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575章 回 道第26章 內宮之患第1557章 視察五城學堂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433章 二次抓捕第1344章 南洋風雨——帶路黨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第787章 大案——捉到(五千字章節)第1540章 其他更值得關注的事情第82章 抓海盜第134章 北平城第202章 小說家第1711章 瘋狂的決定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1660章 巴布納——妄想用騎兵來反擊?做夢吧第1446章 對歐洲的謀劃—遠在西方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549章 再見與玉佩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922章 由此所引發的第528章 高燧婚禮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74章 拜訪常家第637章 相模國第204章 彌勒佛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結第592章 蓄養奴僕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839章 多邦城——最後第1711章 瘋狂的決定第1083章 最強男人對話(一)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409章 德州之戰——防彈衣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1678章 親人,好久不見啦第1231章 藉口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599章 初到寶安第130章 至山海關第1084章 最強男人對話——驚天大謊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64章 新的開始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552章 人選和人員到齊第1733章 海盜們第600章 三家第1792章 敏兒的選擇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1138章 陳立傑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1433章 打架與緣故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1399章 李案的終結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992章 關注點第391章 兗州與遼西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