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打進升龍城

胡季犛拍了拍他的肩膀,正要再說些什麼,可忽然,在城北響起了呼喊聲。

‘怎麼回事?爲何城北忽然有呼喊聲?難道是有大堆的地痞惡棍正在搶劫?’胡季犛想着。

“陛下,臣馬上去巡視。”從道大聲說着,隨即騎上馬趕了過去。可他還沒出發,一個傳令兵就滿臉驚慌的向這邊跑了過來,一路上還大聲喊道:“明軍攻城了!明軍與叛變的士兵一起攻城了!”

“什麼!明軍現在已經打過來了?”胡季犛不敢相信的問道。

……

……

一個時辰前,升龍城西北三十里外。

“都放下武器吧。”甄偉瞳看着四周圍了一圈,手裡拿着火槍指着他們的明軍將士,對自己屬下的士兵說道。

這些士兵聽了他的話,又看了看周圍的明軍,都將手裡的武器扔到地上,舉起雙手;少數人沒有依照他的命令行事,馬上被明軍點名射殺了。

正在圍着他們的,自然就是張輔派出來追擊安南潰兵的徐景昌所部了。

在攻克多邦城後,張輔因爲潰兵太多,擔心他們被阻攔在城內的話會如同困獸般血戰,導致明軍傷亡太大,況且兵法有云圍三闕一,所以沒有馬上派兵佔領東城門,而是等着大多數潰兵逃出城後再佔領那裡阻攔殘餘的少許潰兵。落在最後的潰兵都是貪心不足又在城內劫掠了一番才逃跑的,殺了他們正好可以得許多錢財。

張輔在佔領東城門後,又派出徐景昌統帥本千戶與聶毅的江州千戶所追擊。逃出城的潰兵有三四萬人,若是安南的將領很有本事沒準可以將他們重新組織起來;即使不能全部組織起來,能讓數千兵馬恢復秩序,對他們之後攻打升龍城很不利。所以必須派出軍隊追擊,不能讓他們停下來休整。

徐景昌帶兵追出多邦城後,本來正常的在追擊安南士兵,不想卻發現了正處於撤退中的甄偉瞳統領的炮隊。徐景昌哪裡會錯過這個立下功勞的機會,馬上帶兵追擊,又經過一番戰鬥,逼得甄偉瞳投降。

此時徐景昌志得意滿的笑了笑,對聶毅說道:“聶毅,你帶着你的人馬過去,繞過這些人檢查檢查大炮是否完好。若是大炮還好,就放過他們;若是大炮不成,就將他們全部處死。”

甄偉瞳聽了這話身子顫抖了一下,擡起頭死死看着徐景昌,彷彿在責怪他爲何不守信用:剛纔他明明答應只要投降就留他們一條命。

徐景昌卻沒有注視他的目光。他緊緊盯着聶毅,看他仔細檢查了一遍十一門大炮是否完好,都檢查完畢後說道:“都是完好的。”

徐景昌鬆了口氣,對甄偉瞳說道:“行了,你們可以活命了。你們馬上以十人爲一隊走過來,不要多也不要少。”他這是要把他們的手腳以十人爲一組用繩子綁到一起,以防他們逃跑或暴起發難。

可不料想,甄偉瞳忽然說道:“徐將軍這是要將我們押回多邦城?”

“是。這裡都可以看到升龍城的城牆了,我也該帶兵返回了。何況還俘獲了這十一門大炮,帶回去定然會得到嘉獎,可不能讓胡季犛的部將再搶回去。”

“對了,不要叫我將軍。我們大明與你們安南可不一樣,起碼得是副將一級的才能被稱爲將軍,我若是接受了你的將軍稱呼,可是逾越之罪。”徐景昌一邊對自己的士兵吩咐着什麼,一邊說道。

“徐大人,”甄偉瞳馬上改口道:“徐大人,南邊不到三十里之地就是升龍城了。”

“我當然知曉此事,所以纔要趕緊帶兵返回,以防被升龍城裡的兵將將大炮奪回。我剛纔已經說過了。”徐景昌語氣有些不耐煩的說道。若不是甄偉瞳好歹還算個官兒,剛纔又主動投降,他早把他打暈扔在野地裡自生自滅讓他閉嘴了。

“大人,你爲何不攻打升龍城?升龍城此時空虛無備,只要大人出兵攻打,一定能打下!”甄偉瞳趕忙大聲說道。

“攻打升龍城?”徐景昌本來想教訓他一下,聽了他的話笑道:“你莫非是想引誘我攻打升龍城,好讓胡季犛將大炮多奪回去?”

“我一路上也問過其它的俘虜了,都說升龍城內有兵上萬,況且城池十分高大堅固。我現在手裡只有兩千人,如何能夠奪下升龍城?”

“你還是不要費這樣的心思了。若是再說話,小心我處置了你!”

“徐大人,雖然城內有守兵上萬,但在聽聞多邦城丟失後絕對會人心惶恐,戰鬥力發揮不出一二。況且它們都是普通軍隊,如何能與大人現在統帥的兩千精銳相提並論?若是野戰,絕不是大人的對手。”甄偉瞳道。

“你也說了是野戰,現在我是要攻打升龍城!縱使他們戰力不強現在又人心惶恐,畢竟守着升龍城。我現在手裡也沒有攻城器械,如何能夠打得下這座城池?”徐景昌道。

可他話音剛落,甄偉瞳還沒來得及說話,就聽孫炳文在他身旁小聲說道:“大人,現在咱們有攻城器械了。”

“咱們哪有……”話說到一半,徐景昌自己反應過來:他手上現在確實有攻城器械!

徐景昌心思轉動,自言自語道:“莫非還真能打下升龍城?”

他忽然覺得自己有可能打下升龍城。現在他手上有十一門大炮,據傳升龍城現在沒有大炮;城內只有一萬兵馬,還人心惶恐,自己手上雖然只有兩千人,但都是精銳。

更重要的是,此時胡季犛還在城中。胡季犛還在城中,有可能導致兩種情況:第一是士兵們拼死作戰,第二是因爲胡季犛逃跑導致全軍迅速崩潰。

‘多邦城到升龍城一路上並無任何險要可守,胡季犛只要還有理智就不會認爲升龍城可以守住。他在發覺有帶着大炮的明軍進攻升龍城後很可能以爲是攻打多邦城的明軍沒有休息馬上來進攻升龍城,從而撤退。’徐景昌在心中想着。

徐景昌也是個膽大之人,忽然發覺自己帶領這麼少的士兵就有攻陷升龍城的可能,頓時顧不得其中的危險了。他馬上大聲對聶毅說道:“不要再綁了,將他們都放掉,咱們去攻打升龍城!”

“徐大人,我們願意就此投降大明,跟隨大人去攻打升龍城。”甄偉瞳聽到這話,大聲說道。

徐景昌回頭看了他一眼。意思很清楚:你一個安南人,剛剛咱們還打過仗,我怎麼可能馬上信任你。

“大人,我們是炮隊,能爲大人操控火炮。大人雖然統領的也是火器部隊,但率領的士兵也應該不會使用大炮,我統帥的士兵可以在攻打升龍城的時候爲大人開炮。”甄偉瞳又喊道。

“那你就跟過來吧。聶毅,把炮車重新交給他們。”

……

……

正如徐景昌所猜想的,胡季犛在說完那句話後馬上認爲這是攻打多邦城的數萬明軍沒有休整就馬上來攻打升龍城。

他馬上驚慌起來。雖然胡季犛在對待國內政敵的時候手段十分狠辣,但很珍惜自己的性命,絕不願輕易就丟掉。歷史上在鹹子關戰敗、胡朝已經基本完蛋的時候,他手下的大將魏柿勸他“國已近亡,王者不死人手,請陛下焚身爲上”,他馬上大怒,殺了魏柿。可見他有多惜命。

此時胡季犛馬上吩咐剩餘沒有離開的車馬離開,又對從道說:“你在各城的軍隊已經來不及召集了,你統領所部就守在這裡,只要能守住一刻鐘讓車馬都離開這裡,朕就記你一功。”

“是,陛下。”從道答應。

胡季犛隨即坐上馬車離開了升龍城。

從道在胡季犛離開後,轉過身開始安排防守。

……

……

徐景昌實在想不到,攻打升龍城竟然如此容易!

他在兩刻鐘以前帶領兵馬趕到升龍城北面的一處樹林,稍作休息就來到城下,命令甄偉瞳將大炮從炮車上卸下開始轟擊升龍城頭。甄偉瞳才指揮士兵打了一輪炮,

守在城牆上的安南軍隊就崩潰了。

無數安南士兵驚慌地用安南語吼叫着“明軍已經打過來了”,一邊向城下跑去。轉眼間,城頭上除了少數剛纔不幸被炮彈擊中動彈不得的人以外已經沒有活人了。

徐景昌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曾經聽參加過元末明初戰爭的大將說起過,不論是陳友諒還是張士誠,亦或是明玉珍和元軍,打仗,尤其是守城戰的時候都很頑強,除了那些被主動被放棄的城池,明軍想要打下任何一座城都不容易。

被胡季犛起名大虞的安南好歹是一個國家吧,野戰還罷了,現在是守城戰,明明之前守多邦城的時候還十分頑強,在升龍城竟然就這樣崩潰了!徐景昌一時間竟然懷疑有詐,雖然停止發射炮彈,但沒敢讓手下的士兵們去攻城。

還是甄偉瞳調整大炮的角度轟擊城門,將城門打個稀巴爛,聶毅見徐景昌一直沒有命令擅自帶領所部攻打城門,並且輕鬆擊潰守在城門處的安南士兵,他才相信安南人不是有詐,是真的就這樣崩潰了。

徐景昌隨即吩咐一部分士兵看守大炮,自己帶着其餘的士兵與甄偉瞳所部衝進城內。

接下來的戰鬥也十分容易。明軍與臨時繫上紅頭巾的歸降士兵所到之處的老百姓全部跪下,用怪異的語調說着:“我是良民”,一些人手裡甚至揮舞着大明國旗表示恭順。

大多數安南士兵見到明軍的身影都馬上將手裡的刀槍扔掉,舉起雙手跪在地上;還有一些身穿綢衣的人,操着字正腔圓、比大多數大明百姓還要標準的漢話說自己是城裡的士紳,要求見明軍統帥。

徐景昌哪有時間招呼他們!傳令所有士兵在佔領全城之前不得停留,一路直奔南門。他已經打聽清楚了,胡季犛上午已經準備撤退,將稍有戰鬥力的軍隊都調集起來護送他撤退去了,城頭上的都是臨時抓來的民伕,所以這麼輕易就崩潰了。在他剛開始攻城的時候胡季犛還沒有撤走,現在趕過去或許還能攔住胡季犛將他生俘!

這可是一國國君吶!現在他已經攻陷了安南的首都升龍城,若是再生俘胡季犛,功勞恐怕夠得上封公爵。徐景昌抑制不住這巨大的誘惑,全力趕往南門。

他趕到南城門的時候就見這裡只有一道簡單的防線,並無多少馬車,頓時明白鬍季犛已經撤走了,心下一陣失望。

好在他明白生俘胡季犛的可能本就極小,雖然失望倒也能夠接受,馬上安排士兵攻打這道簡單的防線,完全佔領升龍城。

可他一上來就吃了大虧!徐景昌此時因爲打進升龍城太過容易,對安南軍隊輕視到了極點,此時自己身邊只有一百多人,對面的安南人足有兩千人,他竟然在大家裝填好彈丸和火藥後就帶兵衝了上去。

從道見此機會豈有放過的道理?馬上喊道:“放!”隨即上千支箭矢射向徐景昌。雖然徐景昌見到對面張弓搭箭已經下令躲避了,但有不少士兵根本來不及躲避,被箭矢射中身亡。

徐景昌馬上紅了眼睛,就要再衝上去,被孫炳文死命抱住。“大人,不可啊!一百多人絕不可能打敗對面的兩千人,還是等到後續士兵到來後再進攻。”

“放開我!”徐景昌大聲喊道:“咱們大明天兵足以以一當百,剛纔只是不小心,不然絕對可以攻破對面的防線。”

但徐景昌雖然在激動之下如此說,可也明白孫炳文說的是對的,在冷靜下來後說道:“老孫,你放開吧,我會等到後續的士兵到來後再攻打他們。”

可誰知他話音剛落,就聽到旁邊一名士兵說道:“徐千戶,孫百戶,咱們這一百多人是有可能擊破對面的兩千人的。”

“啊!”聽了這話,徐景昌不由得轉過頭看向說話這人。

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680章 三清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577章 傳道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65章 送行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第5章 各自盤算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735章 兩方說話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衛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1324章 南洋風雨——開始第196章 新問題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番外12:政府、政黨與辯論第1054章 最終決戰——猛獸夜襲第1333章 漢洲攻略(五)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1714章 王妃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1150章 分析動機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814章 雷州第1058章 最終決戰——真正的目的第323章 新世界計劃第586章 五皇子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93章 講武堂——允熥講話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第235章 做什麼買賣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560章 杭州事第629章 檢閱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1185章 什麼菜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1360章 教子與新發明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102章 考試第564章 吳王府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1015章 壞消息一起來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1049章 最終決戰——夜襲?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243章 朝鮮的討論第1476章 結束第595章 應對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第82章 抓海盜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悼念金庸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592章 蓄養奴僕第836章 多邦城——強攻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