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戰安南——儀

衆人轉頭一看出言這人,是方國珍之子、方鳴謙之堂弟,這次擔任參將統領水師三個衛所的方禮,頓時心下了然。

其實今天他們在前來威遠號的路上,都有些奇怪爲何何榮會召開這次的會議。雖然何榮之前並未召開過正式的會議討論此事,但安南的地形在那兒擺着,兩京的位置在那兒擺着,衆人私下裡商討都一致認爲最好是在乂安登陸;他們後來又從派往安南的錦衣衛得知乂安城北三十里之外有一天然良港,且此時並未被安南人開發,那麼登陸的地點肯定是在這個天然良港附近。這並不需要開會確定。

所以在何榮問出問題後,衆將領因爲摸不準他是什麼意思一時都沒有答話;直到方禮起身出言,並且說的是如此平常的事情,大家才明白了到底爲何。

何榮這是在給方禮積攢功勞呢!這是正式會議,不是私下裡的商談,何榮採納了方禮的建言又打了勝仗,就可以記做有方禮的一份功勞。若是之後方禮再在行軍打仗中立下些功績,戰後論功行賞沒準可以得封世襲指揮使,擔任都指揮同知,甚至都指揮使。

而之所以他會如此照顧方禮,原因也很簡單:方家在水師中勢力不小,與俞家差不多是大明水師中勢力最大的家族,方鳴謙又正當受重用,他自然要照顧方禮。將來他的弟弟、兒子若是在水師爲將,方家也要照顧他們。

尤其是,允熥擔任皇太孫後越發重視軍隊的‘專業性’:不僅建立講武堂時專門創設水師班,繼位後更是提出陸師將領不得指揮海戰,將各地的水師衛所合併設立三大水師,甚至要重建五軍都督府將所有水師衛所劃到同一個都督府,只是因爲征伐安南之戰被耽擱了。這一切都可以表明,雖然現在還可以由他們這些公侯伯世家擔任海戰統帥,但未來的必然是隻由水師將領擔任。

這就給了何榮機會。何榮知道現在陸師之中傑出的武將數不勝數,他自己都只能排在末尾,他的兄弟和兒子都是平庸之輩,繼續在陸師中廝混不會有什麼前途,正在爲此憂愁。恰好此時皇上推行水、陸兩軍分野,而大多數勳貴世家都不願意讓自家的子弟入水師;所以他決定讓弟、子、侄子轉入水師。現在水師人才緊缺,他們在講武堂學習後就算是高端人才,再有方家的提攜,不難在水師出頭。

這番道理在場的人不是人人都能明白,不過他們都明確的知道這是何榮在照顧方禮;至於照顧的原因,大概是因爲方家現在正得陛下的用。

‘幸好薛熙冉現在不過是一個千戶,何榮再怎麼偏向也不能讓他參加這樣的會議,要不然今日出言說這孩童都明白的道理的人該是他了。’有人在心中吐槽道。

何榮自然不知衆人心中的所思所想,待方禮話說完後道:“方指揮所言不錯,本將軍也是這樣想的?衆將可有異議?”

在大家都表示無異議後,何榮說道:“既然如此,就定在那個天然港口以北五里外,一個叫做平章的地方登陸,第一批登陸的士兵,若是海灘上並無任何安南兵將守備,即刻南下佔領那天然港口;若有兵將守備,則擊潰守備之兵,奪取他們的營寨以抵禦即將到來的敵軍,另着軍將南下佔領天然港口,作爲水師在安南的駐地。”

“陸指揮,你統領馴象衛等兩個衛所,與狼兵五千、瑤兵五千、土兵五千,爲首批登陸軍隊,在平章登陸。”

“是,何將軍。”陸賢站起來說道。

“曹指揮,你統領武昌衛等兩個衛所,與狼兵五千、色目軍五千、黎兵三千、扶桑軍兩千,還有從臺灣鎮而來的高山兵三百,爲第二批登陸軍隊在平章登陸。若是首批登陸之兵正與安南人打仗,你們即刻南下去佔領天然港口;若是首批登陸之兵並未遇到安南兵將,你們則在平章之地立下營寨,防備隨後即將過來的安南軍隊。”

“是,何將軍。”曹泰站起來答應道。

何榮隨後將各人的職責一一吩咐下去。在吩咐完畢後,問道:“衆將可還有疑問?”

“何將軍,據傳回來的消息,安南人在海邊打下七百餘里的木樁防備越海而來的大明天兵。其中清化、乂安爲重點防備之地,木樁連綿數十里毫無間斷,僅低於水面不到二尺,除非是不到一百料的小船,否則難以通過。”

“並且依據從張帥那裡傳回的消息,安南人已經有了火槍與火炮。火槍還罷了,雖然透甲十分厲害,但射程並不在弩箭之上,可以使用弓弩對付;但大炮射程較遠,即使是千斤的炮也能將炮彈射出二里。我軍的小船無法搭載火炮,若是登陸之兵遇到了安南人的火炮,如何?”有一人出言道。

何榮稍稍側頭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只見是扶桑軍的將領我來也出言說道。

扶桑軍,就是我來也向允熥請命後從扶桑拉過來的人所組成的軍隊了。他們人數不多,總共只有兩千多人,但各個身懷武藝,若是一對一搏殺,大明這次南下的數十萬大軍中能勝過他們的人沒幾個。

可大家也馬上發現了他們的缺點:幾乎不懂得大規模軍隊的軍陣,人數一多就很容易失去組織,陷入各自爲戰的情形。扶桑軍一人可以打敗數名大明的士兵,一百人能打敗二三百人的明軍,但兩千多扶桑軍不會是兩千多明軍的對手。

按說這樣的士兵最適合的就是當做斥候,何榮也曾有將他們分到各軍爲斥候的打算;可一者,這些人大多並不會騎馬,二者,他們也不願意分開,何榮最後只能罷了心思。

扶桑軍雖少,但畢竟是一支獨立的軍隊,又不是色目人,所以何榮這次開會也叫上了我來也。

何榮見到是他先愣了愣,才說道:“你所說的事情本將當然知曉,可既然安南人之前擁有火炮之事並未讓人所知,可知他們的火炮之數必然不多。現在多邦城我軍正與他們對峙,兩京胡家父子也必然要留大炮守備,這樣還能有幾門大炮防禦其它的地方?就算乂安城有大炮,可聽聞我軍在平章登陸,他們再把大炮拉過去,我軍都已經佔領那處天然港口了。”

“可即使我軍佔領了那處天然港口,一時之間也清理不出一條能容納大船駛進港口的水路,總要十多日的功夫,若是安南人將大炮拉過來轟擊我軍,我軍仍舊並無任何能反制他們的手段。”我來也又道。

何榮有些不耐煩:“我軍有十五萬人,胡家父子留在乂安駐守的兵能有幾人?大炮本就不易運送,安南的土地又鬆軟,打仗時幾乎不可能運送。若是安南人敢將大炮拿出城,就派兵奪了他們的大炮,並以此攻城。”

“何將軍,安南的戰力據末將所知並不算弱,在大炮的轟擊下我軍未必能奪下他們的炮。”我來也再次說道。

“住口,你可是輕視我大明軍隊的戰力!小小的安南人,若不是儀仗地利早已被張帥率領的大軍踏平,若是我軍據守港口敵軍來攻,則主客之位顛倒,我軍必勝。”何榮道。

聽到這話,我來也不敢再說,只能怏怏坐下;在場本來還有與我來也觀點類似的人,對於何榮的作戰計劃也有一些異議,可此時也不敢出言指正。

何榮見自己的一番話後無人再出言,說道:“既然無人對此有異議,那麼就定下了。”

他又吩咐幾句,起身離開了這間船艙,衆將也紛紛站起來,要返回自己所乘坐的船隻。他們還需要向下一級的兵將傳達命令,雖然還有半日的時候,但在海上傳令不易,命令這樣一層一層傳下去說不準半日就過去了,所以他們得趕快返回自己的原來的船隻。

陸賢從船艙中走出,向着右弦走去。他之前帶兵在廉州府的合浦駐紮,所以乘坐的寧遠號在威遠號的北面。

他此時滿臉都是高興之色。他這次被任命爲首批登陸之兵的主將,就相當於先鋒,只要作戰順利頭功定然是他的,他如何不高興?

走在他身旁的另外一名將領暗自奇怪:陸賢可不是一般人,他是駙馬都尉,他的妻子是朱元璋第五女汝寧公主,按說應該地位崇高,不缺打仗的機會纔對,爲何當了個先鋒就如此高興。

其實這位將領是不瞭解陸賢的情況。陸賢雖然父親是侯爵,妻子是公主,但洪武二十三年他的父親陸仲亨牽連進胡惟庸案,不僅被廢除侯位,還被處死。幸好他父親被殺只是因爲朱元璋需要‘清除’一部分功臣,他又是駙馬都尉,所以沒有牽連到他,他仍舊過着富貴日子,可從此失去了外出打仗的機會。

幸好允熥繼位後,對一些牽連進胡惟庸案的人進行部分平反,雖然沒有推翻他們的罪名,但提出這些人功大於過,後代重新加封世襲的職位,陸賢甚至恢復了父祖輩的爵位,雖然只是流侯。

可即使如此,如陸賢這樣的人仍舊不受重用,只不過在京城吃閒飯而已。

所以陸賢對於這次好不容易得到的出征機會極爲珍視,得知自己被任命爲前鋒後才這樣高興。

‘等打贏了這一仗,沒準陛下一高興就加封我爲世侯,那樣就徹底恢復了父親的榮光;就算這次的功勞不足以加封世侯,以後也可以繼續外出打仗,總有一天能恢復世爵。’

陸賢正想着,忽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他馬上扭頭看去,就見到了與他一樣擔任參將的宣寧侯曹泰。曹泰之前與他一樣屬於不得志的勳貴,他們二人交情還不錯,所以他停住腳步說道:“曹泰,何事?”

曹泰拉着他走到一旁,看左右無人,對他說道:“對於這次何榮定下的計劃,你可有什麼看法?”

“何榮定下的計劃有問題?”陸賢馬上意識到了他的言外之意。

“何榮雖然是功臣宿將,早在洪武初年就帶兵打仗,迄今已有三十年,用兵經驗豐富,但這次他的雜念太多了,沒有將事情看清楚。”

“升龍城就在紅河南岸,距離多邦城不遠,若是多邦城失守升龍必然守不住,胡家父子不會在升龍留守什麼軍隊的。”

“胡家父子必守的城池,不過是多邦、西都、乂安、海防四城而已,其餘地方都可以捨棄。安南總歸有近七百萬人口,此時有四五十萬大軍都不奇怪,完全可以在乂安城和附近的城池佈置十萬大軍。他們雖不得天時,可有地利之便,人和最少也能與我軍平分。依此看來,我軍未必就一定能打敗乂安的安南人,何榮若是抱着現在的心思指揮打仗,恐怕要吃大虧啊。”曹泰憂愁的說道。

曹泰雖然因爲年紀較輕官位不高,但頗有本事,歷史上藍玉案的時候他就被當做藍玉的同黨讓朱元璋幹掉了。所以他一眼看出了何榮現在的精神狀態有問題,制定的計劃也有考慮不周之處,所以很有些憂愁。

陸賢雖然不像他一樣有本事,但也不是易於之輩,聽了他的解釋頓時明白了他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可是,“可是曹泰,此時咱們去勸說何榮,你覺得他會接受麼?”他說道。

“哎。”曹泰嘆了口氣。以何榮現在的情形,定然不會接受的。

“依我看,你不如暫且放寬心。不論安南人在乂安有多少軍隊,有多大的勝算,也不可能猜到咱們登陸的地點,所以登陸戰不會有什麼波折。”

“等之後在奪取天然港口,或者攻打乂安城稍受挫折時,咱們再勸說何榮,那時他應該已經冷靜下來了,應該能起到作用。”陸賢說道。

“你說的有道理。也罷,就這麼辦吧。”曹泰說道:“但願安南人沒有恰好在平章安排多少軍隊。”

“胡家父子又不是神仙,怎麼可能未卜先知,知道咋們要在哪裡登陸,安排軍隊駐守?”陸賢笑道。

第1419章 加封與解釋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364章 逃亡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575章 回 道第1531章 產業第170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第1519章 發現第829章 多邦城——謀劃獻城第823章 戰安南——救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933章 科學的開端續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586章 五皇子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第174章 文華殿東暖閣第181章 安頓第1811章 新的軌道列車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1125章 傅安(二)第1472章 類比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番外8:曾經十分悲慘的第148章 卡廷第1217章 接媳婦第1750章 奧斯曼人要來了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010章 焦急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1461章 常家的想法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173章 張彥方第273章 正名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249章 烏龍第1150章 分析動機第814章 雷州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5章 各自盤算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131章 三王齊至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202章 小說家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1538章 求娶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359章 議進兵第1372章 代數與幾何第843章 軍醫第682章 威信和武藝課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976章 第一次商議第157章 郡主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1011章 更加焦急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638章 三地的糧食第137章 戰——初戰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958章 拜祭第1418章 蕭卓說第691章 猜到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311章 楊栽第1722章 文坻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46章 再至麪館第268章 生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節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945章 在兩衛所第481章 改任第1416章 身爲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