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大案——延後

衆人聽到允熥的話一愣,這好像和大家正在討論的話題無關吧;不過又一細想,他們就明白了過來,允熥這樣想纔是一個皇帝正常的想法。

現在採生折割案和巫蠱大案都已經過去,允熥也已經下令搜查、逮捕所有與此案有關的人,那麼處置就不着急了,怎麼都行,全看允熥的心情;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帖木兒汗國的人策劃這兩個大案的事情。

此案對外如何了結,是隻宣稱國內有人意圖謀害陛下,或者將帖木兒汗國是幕後黑手的真相公佈出來?亦或是栽贓到其他番國——比如安南身上?

另外,陛下被帖木兒汗國這樣謀害,想必是恨極了那國,必是想報復回去的。但是如何報復也頗不好決斷。

不過衆人聽到允熥剛纔一句話,就差不多猜到了允熥的想法:與帖木兒汗國打仗、施以懲戒。

“陛下,帖木兒汗國這次行事欺君罔上、惡貫滿盈,陛下如何處置臣也不敢置喙。但據曾經來過京城的西北番國所知,那帖木兒的國家也十分廣闊,就算比不得大明也所差不遠,陛下興師動衆數十萬人出征未必能勝;可若是派出更多的士兵勞師遠征恐怕朝廷受不住。”

“臣以爲,陛下還是隱瞞此事爲帖木兒汗國在背後所做,暗地裡對帖木兒汗國施以懲戒。他能夠在大明策劃這樣的事情,大明也能在帖木兒汗國對帖木兒施以同樣的事情。”陳繼說道。

應該說,陳繼的話並非出於私心,確實是在爲允熥考慮。帖木兒汗國實力也很強,大明傾巢出動也未必一定能打贏,即使打贏了也不過是個虛名,對國家沒有好處;若是打輸了就更壞。

何況他還說了‘大明在帖木兒汗國施以同樣的事情,’這等於是支持允熥對帖木兒施以巫蠱之術,對文官來說十分難得了。

‘兩年前朕讓文奎去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果然還算值得,做事忠於大明朝廷、忠於朕,對得起朕跟給他的禮遇了。’允熥想着。

陳繼就是兩年前允熥在江浙一帶巡視時,爲了安撫當地的人心提拔的杭州人。當時允熥讓吳王世子朱文奎親自去請他出山,極盡禮遇,惹得胡廣等人都眼紅了。

在陳繼發言後,其它諸人也紛紛說話,基本上都支持他的觀點;還有人提出栽贓到安南身上或者滿者伯夷身上,好吧若是按在滿者伯夷身上不算是栽贓。總之,大家都認爲不應該公開說是帖木兒汗國乾的,要報復最好暗地裡報復;若是將來一定要和帖木兒汗國開戰也不要採用這樣的理由。

“你們不必說了,朕自有思量。”允熥一邊說着,一邊用毛筆在桌子上的紙張上寫下‘帖木兒’這三個字。他寫的十分用力,字跡又大,僅僅三個字就佔滿了整張紙。

衆人一聽這話就明白允熥並不贊同他們的話,正要接着勸諫,又聽允熥說道:“不論如何,在同安南的戰爭打完之前朕都不會有什麼動作,也不會公開此案的消息,只對外說此案的重要人犯尚未招供,等案犯都招供,將案子梳理清楚後再對外公開。”

“你們也不得向任何人透露這兩個大案的實情,違者朕絕不輕饒。”

衆人一聽這話,以爲允熥還在猶豫,也就暫且停了勸諫,打算等過幾日再繼續勸說。

允熥隨即宣佈對此案中人的處置:“採生折割案的衆位案犯,施行採生折割的均凌遲處死,家人依照《大明律》處置;那個丐頭若是抓到後也凌遲處死,兒子、妻妾一律斬首,其餘親人與手下的流民惡霸流放邊關。”

“高家昨日朕已經下旨將在外爲官的人均下獄送到京城,他們朕看在爲大明效力的份上除高瞬臣外免除死罪,流放邊關;高瞬臣與其子孫妻妾發往軍前效力;高景德凌遲處死,他除高瞬臣之外的子孫年紀十六歲以上的斬首,十六歲以下的流放;高家其餘人等類同處置。”

“牙行中人抄家本人斬首,其餘人等流放邊關;其餘所有涉及此案的大明百姓和外番之民一律處死。”

“蘇冬裡與烏德這兩人也凌遲處死。”

“行宮外院被他們所收買的人一律處死,妻兒流放。”

“還有另外那個與蘇冬裡同時入籍大明的外番商人,叫做什麼巴鬆的,依照蘇冬裡的供詞與此案無關,但朕仍舊要下令將他抓捕回來,仔細審問審問,若他確實並未參與此案,也並非是任何一個番國派到大明的,就將他放了,回去繼續做買賣;若是他與此案有關,就類同蘇冬裡處置。”

“不過朕並不打算馬上了結此案,所有的人犯仍舊關押在廣州警察總署,待此案了結後再行處置。”

“陛下聖明。”允熥的處置沒什麼特別的,也十分合適,所以衆人讚頌一句。

允熥對他們的馬屁沒什麼興趣,又和他們商量了幾件事情讓他們退下。

楊任卻沒有和其它人一起退下,而是又對允熥跪下說道:“陛下,行宮外院有下人被這些人犯收買,當了這些人的幫兇,臣懇請陛下恕罪。”廣州是楊任的爲官之地,還是當布政使,在這裡出了事,楊任當然要請罪。

“此事也怪不得你。廣州城內無數世家大族,你也防不勝防。”允熥當然不會怪罪,反而好言安撫了一番讓他退下了。

之後允熥又召見當地錦衣衛主事之人範明,並對他說道:“範愛卿,你派人在百姓當中散佈謠言,不要讓百姓亂猜。”

這種小道消息傳播的是最快的,在採生折割案發生後不久大家都知道發生採生折割了;允熥在廣州城內徵召僧道爲熙怡解邪術後大家都知道有人在對行宮中的重要人物中了邪術。許多人只要有空就向人打聽案子的進展。允熥覺得與其讓百姓聽假消息,不如自己讓錦衣衛炮製一些對國家有好處的消息讓百姓聽了去保持穩定。

“是,陛下。”範明十分聰明,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答應道。

允熥之後召集不同的人吩咐了不同的事情,又先後讓他們退下。

等將所有的事情都吩咐完畢已是午時,他也有些餓了。允熥站起來伸伸懶腰,就要回後院和李莎兒等人去用膳。

不過允熥臨走前整理了一下自己十分混亂的書桌,就看到了自己剛纔親筆寫下‘帖木兒’三個龍飛鳳舞大字的那張上好的宣紙。

“帖木兒,此事雖然你並不知曉,但你在大明內設立情報網,可見對大明的野心昭然若揭了。”允熥自言自語道。

“但是朕,絕對會讓你的圖謀失敗的。……”

說過這幾句閒話,允熥轉身離開外書房,前往後院去用膳。

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498章 任官第743章 講武堂和過去的麪館第1446章 對歐洲的謀劃—遠在西方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772章 大案——特別的時刻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212章 以一人敵一羣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1124章 傅安(一)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621章 艱難的訓練第1761章 蘇伊士截殺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954章 續婚姻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484章 懷孕、離京和贊儀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後記第121章 兗州事件——誰第4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半面館半皇宮第1113章 繼續談論第1098章 遺書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925章 殿試的題目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978章 迎接拜訪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2章 兩個爆點第1816章 大結局(上)第571章 朝鮮勞動力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340章 繼續與下棋第1474章 下旨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1305章 徐家商議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1214章 在人市續第907章 意圖不明的人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748章 雲南的兩個反應(五千字章節送給大家)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882章 終於要解決這個久拖不決的案子了第1310章 酒樓突發事件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196章 新問題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461章 首次拜祭英靈廟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1399章 李案的終結第1563章 巴布納——爲什麼第164章 各種事第616章 齊步走第1344章 南洋風雨——帶路黨第1267章 七月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399章 朱榑異變第1512章 供詞第322章 後續發展第1307章 張無忌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866章 捷報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55章 ……陰謀——誤事第850章 總之效仿就對了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4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半面館半皇宮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1817章 大結局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393章 徐州議事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899章 慶功宴——減罪一次的勳章第85章 失常的人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1151章 會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