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諸事

廣東按察使司和廣州警察總署、廣州錦衣衛衙門經過反覆整理、審問,於三日後將從這些紙張上得到的消息和問出來的口供彙總成一份文書遞送到了允熥面前。

“陛下,整個寶安市舶司內所有撒馬爾罕國派出的細作都已經抓了起來,投靠撒馬爾罕國的大明百姓也都下獄。”廣東按察使李書立咬牙切齒的說道:“竟然有十幾名大明百姓投靠了撒馬爾罕國,其中還有九名色目人,真是寡廉鮮恥!”

他當然會很憤怒。不僅是因爲忠君的觀念,更是因爲自己之前中了邪術。那可是邪術啊,他差一點就死了!他今年才四十出頭,正是爲官最好的年歲,現在又當着正三品的按察使,還想着在五十歲前後到京城當衙門的掌印官呢,這要是死了這些不都是空的了?

“真是無君無父,悖逆人倫之人!陛下,這些漢奸也都要凌遲處死纔好。”聽到李書立的話,陳繼說道,其它諸人也馬上應和。

允熥本人卻對李書立剛纔說的話不怎麼在意。哪個國家、民族沒有幾個敗類?更何況這還是尚未形成民族國家概念的時代,有幾個這樣的人不值得大驚小怪,依照《大明律》處置就好。

他認真看着面前的彙總而來的消息,用所有人都聽不清的聲音自言自語道:“兩個月前,不,今日已經是十一月初一了,三個多月前的消息,帖木兒原本在這個叫做安納托利亞的地方和奧斯曼國打仗,打贏之後已經帶兵返回了撒馬爾罕?”

“並且他之所以這麼快就撤兵是因爲朕在西北冊封了藩王,又着力拉攏西北的兩個番國亦力把裡和瓦剌,他爲了籌備未來對大明的戰爭才提前返回的撒馬爾罕?”

允熥實在沒有想到,自己的動作帶來的蝴蝶效應竟然現在就影響到了這麼遠的地方。

‘歷史上帖木兒是在西元1404年後半年出征,第二年還沒到亦力把裡就死了,死後幾個兒子分裂了他建立的這個國家,一直到他孫子兀魯伯時才差不多完成統一重新建立起強大的國家。但這個強國也沒能維持多少年,烏茲別克人崛起逐漸南下,帖木兒的後裔也不得不南下,最後在印度建立了莫臥兒帝國。’

‘今年七月帖木兒就從安納托利亞回師,最晚明年年初就可以返回撒馬爾罕,再修整一段時日、籌措出兵的糧餉,大約西元1403年下半年就可以出兵了。比歷史上能提前整整一年;即使他不想在冰天雪地的時候行軍,西元1404年初出兵也可以,在當年夏天怎麼也能打到亦力把裡,到時候大明也必須出兵,這樣同帖木兒的一戰就不可避免了。’

允熥有些哭笑不得。他做這些預備並非一定要和帖木兒打個你死我活,只不過是有備無患;但自己有備無患的動作就產生了蝴蝶效應,導致同帖木兒的戰爭幾乎已經不可避免。

不僅如此,因爲帖木兒除了殲滅奧斯曼國皇帝率領的主力軍隊以外沒有消滅其它的軍隊,導致奧斯曼國的實力損失不大,等那個歷史上重新統一奧斯曼國的人完成統一後,奧斯曼將能更快的出兵巴爾幹等地,東羅馬帝國都有可能更早滅亡。會不會導致整個西方世界的歷史進程都發生變化不好說,但安納托利亞、巴爾幹和天方這些地方的歷史進程估計變化會不小。雖然允熥早就開始影響東方世界的歷史進程了,但他其實還不打算影響西方世界的歷史進程。

“早知如此就不做這些動作了。”允熥略有些懊悔的自言自語。

他的這句話聲音略有些大,被周圍的大臣聽到,馬上問道:“陛下有何指示?”

“沒什麼。”允熥說道:“所有抓到的撒馬爾罕國細作和投靠他們的漢人全部依照《大明律》處置,那些投靠他們的色目人也不例外。”

在場衆人有人對此不太滿意,又說了幾句,但被允熥駁回,只能接受。

李書立說完了這些人的事情,問道:“陛下,何日處置這些採生折割案和巫蠱案的人犯?”這些人定然都是主犯凌遲、從犯斬首、脅從流放、少數不知情的從犯家屬或者年幼的人被赦免的結果,廣東按察使司已經定好了罪名,也得到了允熥的批准,現在差的就是何時對外公開案情和處刑了。

允熥思量了很久,說道:“對外公開採生折割案的案情,公佈人犯並且將那些還齊整的屍首都挑出來讓百姓認屍;宣佈高家家主高景德是採生折割案的幕後主使之一,這個案子還與巫蠱大案脫不開關係。”

“宣稱已經抓到了施展邪術的巫師,但此人自持有法力一直不肯交待他幕後的主使之人,仍在審問。”

“命廣州諸廟觀的高人算出合適的日子,寧彩等採生折割案的主犯凌遲處死,包庇寧彩的丐頭梅毅等人斬首,其餘人等流放西北;爲能問出巫蠱大案的幕後主使,暫不處置巫蠱大案的人犯,待事情審問清楚後一併處置。”

“是,陛下。”李書立和錢明林等人答應道。他們不明白允熥到底爲什麼這麼做,不過他們也不需要搞明白,照做即可。

“還有,搞一次公開審訊,將採生折割案的人犯都送上去,允許百姓旁聽。不過要注意,千萬要控制好現場的情形,不得讓百姓闖入公堂之上打死了人犯。”允熥又囑咐道。

李書立只是以爲允熥向讓百姓知道這些採生折割的人有多可惡;至於不讓百姓打死人犯是因爲不想太便宜了他們,所以答應道:“是,陛下。”

這確實是允熥的一個目的,但在這個目的背後還有目的,這就不是李書立能猜到的了。

“這次審訊,就以你爲主審官審問。楊任,你回去囑咐你們布政使衙門和廣州府衙門的人,所有官員不得出現在審問公堂上。”

衆人知道,允熥這是爲了推行他說起過的‘問案獨立’。允熥推行由專門的官員負責審案、專門的官員負責抓犯人的制度的時候還不長,很多百姓要告狀仍舊去府縣衙門,知府和知縣不得不派人將這些人送到專門負責審案子的通判那裡。

說過此事,李書立等人就沒有什麼好奏報的了,躬身退下;跟着他一起過來當了半天背景布的錢明林也要退下,卻忽然被允熥攔住,說還有事情要問。

不一會兒其它人都退下了,允熥趕忙問他道:“烏德可願意爲惠妃解開邪術?”

“陛下,那烏德因爲被下了法術招供一事,現在十分自責,要不是監獄看守嚴密估計他已經自盡了,並不願意爲惠妃娘娘解開邪術。”錢明林答道。

“哎,這。”允熥嘆了口氣。熙怡已經昏迷七八天了,仍舊未醒,雖然每日用補藥和稀飯吊着命,目前看起來性命無礙,但就這樣一輩子不成?他回到京城後,如何和熙瑤,還有那幾個孩子交待?

“讓張真人在對他施展法術得知如何解開邪術後來爲惠妃解開邪術呢?”允熥忽然想到這個法子,問道。

“陛下,臣之前已經想到過這個辦法了,也請武當派張真人看過了;可張真人看過後說,這個烏德巫師解開自己邪術的法術竟然和他的一樣,都需要中邪術之人身體康健方可施展,不然有性命之憂。所以未敢和陛下說。”錢明林說道。

“這,”允熥猶豫一會兒,咬牙道:“宜早不宜遲,越拖下去解開邪術的可能越小;況且朕看着惠妃的身子現在還好。你退下後馬上去張真人的院子傳張真人前往惠妃的院子,馬上施展法術解開她身上的邪術!”

“是,陛下。”錢明林答應一聲,見允熥沒有其它的吩咐了,躬身退下。

允熥將手上拿着的文書放下,在上面寫了幾句話,都是他剛纔想到的有關於如何處置巫蠱之案和對付帖木兒的策略。

可是他筆跡十分潦草,一看就是十分心急的人寫下的。允熥寫完這句話後,匆匆看了一遍確定這文字自己能看懂,就披上外衣向熙怡的院子而去。

他趕到熙怡的院子時,張三丰和李莎兒都已經過來了,張三丰正吩咐小宦官准備什麼物品,李莎兒站在一旁聽着,若是有什麼東西是熙怡的人準備不了的馬上吩咐其它的人準備。

衆人見到允熥過來躬身行禮,允熥隨意擺手,等張三丰吩咐完畢後馬上問道:“張真人,有幾分把握救醒她?”

張三丰先是站起來對他行了一禮,隨後斟酌着說道:“陛下,今日惠妃娘娘面色還好,剛纔貧道號脈也覺得娘娘的身子現在情形不錯。”

“可是陛下,法術之類的事情十分玄妙,貧道也不敢說就窺探到了真正的奧秘,所以不敢打包票,最多隻有五成把握。”

張三丰話說的十分謹慎,他也沒法不謹慎。實話說,他不願意做這件事:若能救醒惠妃,即使她醒來後十分虛弱也沒什麼;可若是救不醒她,那後果可難料。

陛下對於惠妃娘娘看起來十分寵愛,知道結果的一瞬間又可能處於極端的情緒,沒準會如何對待自己和武當派。他自己倒不怕死,但若是牽連武當派出了事情他就會後悔莫及。可陛下有命,他也不敢推脫,只能接下。

允熥聽到他說只有五成的把握,頓時有些猶豫。這個把握有點兒低,有一半的可能救不醒。

他在屋內轉了幾圈,仍舊不能決定。這時他側頭看了看躺在牀上的熙怡,見她臉上仍舊不時露出痛苦的表情,頓時下了決心:“朕已經決定,張真人你對惠妃施展法術救醒她。張真人,你也不必有任何顧慮,朕知道生死有命,有時並非人力可以扭轉,即使惠妃醒不過來,朕也絕對不會降罪於你或武當派。”

張三丰聽到這話,明白允熥確實已經下了決心,也就不再說什麼,認真做起準備來。

又過了一會兒,張三丰吩咐的米粥和滋補的藥物都已經準備好,張三丰又再三確認補藥的藥性不強,囑咐在場的人千萬不能出聲或者干擾他施法,纔開始施展法術。

他先是將熙怡扶起來,轉過身背對着他,從自己隨身攜帶的藥包中拿出了幾根針,在熙怡身上的幾個穴位分別刺了刺。

可是熙怡的身體並沒有什麼反應。

張三丰加大力氣,還換了幾個穴位,又紮了一遍,可她仍舊沒有什麼反應。

張三丰自己此時額頭已經開始冒汗,但強做鎮定,將她又轉過來,拿出針在她前身的穴位上刺了刺。因爲現在被他施法的是一個女子,還是皇帝的女人,所以他一開始爲了避嫌只是在背後的穴位上刺;可現在僅僅背後的穴位無法將熙怡的身體喚醒,只能用身前的穴位了。

這次熙怡的身體有了反應,和當時的允熥一樣動了動。

允熥馬上就高興起來,要叫出聲,但隨即想起張三丰的囑咐,忙捂住自己的嘴;在場其它幾個人也都面現喜色,早春都差點兒高興的哭出來。

但事實證明他們高興早了,因爲之後張三丰試圖使用《金光咒》喚醒熙怡的魂魄並不成功,她並未被喚醒。

張三丰伸手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又重新開始用銀針刺熙怡的穴位,等到她身體又反應後再次使用《金光咒》。這套法術必須身子先有反應才能喚醒魂魄,並且一次咒語沒有成功後必須從開始重新再來一次,所以張三丰只能這樣做。

也不知他施展了多少遍‘法術’,站在一旁的允熥緊張地渾身冒汗,上衣的衣襟完全被從下巴滴下的汗水打溼了,但他仍舊不願意坐下休息,直直站着看張三丰施法。

終於在一遍‘施法’中,熙怡聽到張三丰的咒語後,張開嘴巴跟着他一起唸了起來。不一會兒她的雙眼也睜開了,被張三丰喚醒。

第1249章 解釋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884章 巫蠱問案(一)第1279章 杭州事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178章 祭祖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1471章 打臉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第88章 造訪齊泰家第1425章 抵達京城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4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休息一下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376章 兩地的變故(二)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1049章 最終決戰——夜襲?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1010章 焦急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600章 三家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難選第1143章 懸賞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748章 雲南的兩個反應(五千字章節送給大家)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270章 兒女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1434章 [免費]處置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315章 齊夜話第1299章 簡化字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1042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沙迷查幹第717章 安南王妃第26章 內宮之患第1458章 求封第1403章 偷屍體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第297章 命婦第1538章 求娶第446章 說話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849章 僞軍第965章 工業第278章 相第411章 北撤第1248章 讓他們發財第675章 出診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481章 改任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284章 獨眼狼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1534章 賜予《鑑文大典》第1130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擴展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1555章 印度之戰——損失與建藩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212章 以一人敵一羣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365章 對陣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811章 戰安南——演講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1302章 簡化字最後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