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

李光睿見天色已晚,忍不住要開口詢問的時候,忽然大堂的門被打開,一個身量十分高大的男子走進來說道:“大哥,事情已經探查清楚了。”

“陛下確實已經醒了過來,邪術已被破解。並且是武當山的張真人爲陛下解咒。張真人道行高深無人能及,一下解開令整個廣州城內外僧道束手無策的邪術。”

“不僅是陛下所中的邪術,楊布政使等人所中的邪術也被張真人一一解開。”

“武當派的張真人?他爲陛下解開的邪術?他爲何會在廣州左近?”李光睿有些驚訝的問道。

“確實爲武當派的張真人,行宮內外許多人都見到張真人。至於陛下醒來之事,行宮內的下人都見到陛下在宮內行走。”

“既然如此,看來他們必不能成了。那”李繼戶冷靜了片刻,對李光睿說道:“你馬上去陛下的行宮,檢舉高景德爲採生折割案與詛咒皇上的巫蠱大案的幕後主使之一。”

李繼戶說話的聲音不大,但被李光睿聽在耳中卻好像憑空出現一聲炸雷一般,嚇得他呆愣在了原地。過了一會兒他才說道:“父親,這是真的?高景德是採生折割案與詛咒皇上的巫蠱大案的幕後主使之一?”

他完全不敢相信。高家現在有數人在朝爲官,還有舉人和秀才,前途十分光明,他高景德腦子進水了摻和這樣的事情?

“高景德並非是年紀大了腦袋糊塗了,他是不得不爲。”

“高瞬臣今年已經四十三歲,身爲他父親的高景德已經六十二歲了。可是你看他哪有六十多歲人的樣子?竟然連頭髮都並未全白,身子更是十分好,你覺得這是爲何?”李繼戶說道。

李光睿馬上聯想到了一種情形,身子一顫。“父親,他是……”

“就是如此。他之所以年過六旬仍舊好似三旬之人,就是因爲他一直在用損陰德的採生折割,合出來的‘大藥’。”李繼戶馬上證實了他的猜測。

“這,這,”李光睿不知該說些什麼。

“早在十多年前,高景德就從各處搜尋‘大藥’,爲自己延年益壽,身體康健;後來他不知從哪裡找來一個巫師,專門給他合‘大藥’。從五年前開始,每年高府裡都有下人的嬰孩夭折。不敢說這些嬰孩都是被他害死用來合藥的,但其中定然有幾個嬰孩的屍首被用來合藥。他僅僅只自己一人用‘大藥’,每年所需的嬰孩不多,所以一直未曾被別人發覺。”

“但今年大約六七月份的時候,忽然有人找到他,展露他多年用‘大藥’、僱傭巫師合藥之事的證據,並且威脅高景德若是不聽從他的話,這些證據就會被四散出去。採生折割粘上一點兒就是凌遲處死的罪過,並且定然牽連到族人,他們高家還做不到在廣州一手遮天,若是他僱傭巫師合‘大藥’之事被揭發出來,整個高氏家族就會徹底無藥可救,彷彿之前嚴震直的家族一般。”

“爲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爲了保住高家的前程,他只得答應爲那人做事;一直到他發覺牽扯進巫蠱大案時才內心惶恐,但也只能一條路走到黑了。”李繼戶說道。

李光睿被震驚的說不出話來,好半晌才問道:“父親,此事咱們家是如何知道的?”

“光睿,”剛纔走進堂內告知李繼戶此事的李光睿的叔叔李繼成此時說道:“早在高景德剛剛招攬到那名巫師之時,大哥就發覺高景德與常人有異,並且偶然聽到高家夭折的嬰孩也有些多,於是讓你叔叔我暗自探查此事,發覺高景德早就在用‘大藥’。這麼多年,我一直探查此事,所以高家略有些風吹草動就會知道。”

李光睿十分驚訝的看着自己的這個名叫李繼成的叔叔。李繼成今年四十多歲正是經驗豐富的時候,但他在家族中並不掌管任何一處生意,也從未顯示出精明強幹,好像混吃等死一般,李繼戶一直以爲他是李家的渣滓,平日裡從未待見過他;誰能想到他暗地裡竟然掌管着這樣的事情。

“家族裡的很多人並非是像你知道的那樣。你的好幾位叔叔和兄長雖然看起來在族中是在混吃等死,但暗地裡掌管着這樣重要的事情。”

“你是以後李家的家主,年紀也已不小,應當知道這些事情了。”李繼戶對他說道。

李光睿躬身表示受教。但他想了想,又問道:“可是,爲何父親並不親自去行宮向陛下奏報此事?”

“我已經年過五旬,就是得到陛下的獎賞,等我死了人死如燈滅,誰還會記得咱們李家在此案中做過什麼?”

“你不同,你今年不過二十七歲,陛下若是獎賞於你,人們會一直記得咱們李家做過什麼,對咱們李家客氣一些。”

“況且陛下今年仍舊是二十五歲的年輕人,未必願意見到我這樣的老幫子。你去檢舉或許賞賜會更多。”李繼戶自己調侃了一句。

“其三,你是李家未來的家主,你若是見過陛下,被陛下當面賞賜,以後李家誰敢不服從你的管教?”李繼戶說道。

李光睿張嘴想要說些什麼,但最後話還是並未出口,只是說道:“是,父親,兒子馬上前往行宮求見陛下。”

“明日再去!現在已是子時,行宮的人都已休息,你現在前往行宮小心被當做刺客。況且現在正是宵禁時分,按律不得上街。明日宵禁時候過後你就動身前往行宮外求見陛下。”李繼戶吩咐道。

“是,父親。”

……

……

“……,原本高家還算‘有分寸’,可從去年起高景德愈發貪婪,有時一個月就從我家索要數千貫錢。”

“若是高家有什麼大變故也就罷了,但高家這二年蒸蒸日上,家裡的田地越發多了,且毫無歉收之事,草民之父就覺得不對,暗自探查,查到高景德收攏了一個不知從哪裡來的巫師,暗地裡做一些損陰德的勾當。”

“但我家雖早已發現高景德作惡,但高家勢大,我家並無實證又託庇於高家不敢稍有得罪,所以一直未向廣東的布政使司、廣東按察使司檢舉,還請陛下恕草民家族的罪過。”

“今年採生折割大案與巫蠱大案後,我家懷疑這與高家有關,暗地裡探查,最終查證此事確與他家有關。”

“人活於世,講究的是忠孝兩全,高家暗地裡對陛下不利,我家豈能替他隱瞞?所以草民前來行宮向陛下檢舉南海縣高家家主高景德,謀劃巫蠱大案,意圖謀反。”李光睿說道。

李光睿當然不可能將他和他父親所談論的話全部對允熥說出來;但是什麼都不說也不成,他和他父親商量了半天最後決定這樣說。認爲不會觸怒皇上。

他果然沒有觸怒允熥,不過允熥驚訝地問道:“你們這些商戶的處境朕也知道,朕不會怪罪。可,你說的這個高家,可是爲刑部侍郎的高瞬臣的那個高家?”

“陛下,就是刑部高侍郎的那個高家。”李光睿說道。

“你現下可有實證?”允熥問道。

“啓稟陛下,草民之家族千難萬難探查到此事,並無實證。”李光睿說道。

“陛下,事關巫蠱大案,即使並無實證,也應當查抄高家;如此事情,寧錯罔縱。”侍立在一旁的宋亮馬上說道;侍立在另外一側的王喜雖然因爲有外臣百姓在場不便說話,但從他的神情也可以看出他和宋亮的想法是一樣的。

即使是楊任,因爲此爲巫蠱大案也不敢多說什麼,雖然他覺得並無實證之時抄查高家不太合適。

允熥聽到這話,又想到自己都差點兒因此喪命,馬上寫下一份手詔對宋亮說道:“宋亮,你馬上帶領護衛行宮的京城衛所與當地衛所將士,查抄高家!”

“查抄高家務必要仔細,不能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即使是老鼠洞也要細細探查。”

“是,陛下。”宋亮答應一聲,接過手詔,轉身走出屋內。

允熥又回過頭看向李光睿。“若是你所檢舉之事確實,朕必不吝惜賞賜;若是檢舉不實,朕看在你一片忠心爲朕的拳拳之心,也不會對你李家如何。”

允熥當然不相信他們家族是因爲忠孝纔會向他檢舉高家,但李家的所作所爲並無問題,他也能理解直到他醒過來後李家才向他檢舉。

並且若是李光睿的檢舉不實,‘但到時候僅僅是高家的報復就不是李家能夠承受的,李家必定數年內家財敗盡,不得不離開廣州去往另外的地方掙扎着求生。’李光睿在心中補充道。

不過他並不緊張。雖然他昨日是第一次知道此事,可他信任自己的父親和叔叔,他們決不可能在沒有把握的情形下讓他來親自向皇上檢舉。

之後允熥就不再和他說話,返回了後院;楊任也離開行宮返回布政使司衙門;就連服侍的小宦官也離開了外書房,只有李光睿一人在此等候。

也不知過了多久,李光睿只覺得自己的腿已經麻了,肚子也有些餓了,十分疲憊的站在外書房中。他想坐下休息,但允熥臨走前既然沒有允許他坐下,他就不敢坐下,仍舊站着等候。

這時一名侍衛走進外書房,拿出一份聖旨對他說道:“李光睿聽旨。”

李光睿忙跪倒在地,磕頭說道:“草民李光睿聽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廣東南海縣商戶李光睿,檢舉揭發採生折割案與巫蠱之案有功,特賜商戶李家黃金一千兩、許李家一名子弟國子監入學,賞賜李光睿御製玉佩一個,……,欽此。”

“草民謝陛下隆恩。”李光睿叩頭說道。

這侍衛將聖旨塞給他,又寒暄幾句,將他送出行宮。

李光睿回到家,和李繼戶說了此事,並且憤憤不平的說道:“陛下的賞賜竟然如此,這豈是……”

他話還未說完,就被李繼戶打斷道:“你以爲咱們李家能得到怎麼樣的獎賞?”

“起碼有一個世襲的官職纔對。”李光睿道。

“咱們家是商戶,還是家資富饒的商戶,若是得了世襲的官職,從此做買賣無人敢惹,豈不會獨霸廣州的買賣?陛下怎會如此。”

“況且許一名子弟國子監入學,咱們李家今後也會有人爲官,已是皇恩浩蕩,你還想奢求什麼?”李繼戶說道。

李繼戶年紀已經不小,又明白他們家立下的不是救駕之功——立下救駕之功的是張三丰,他們只不過是爲破解採生折割案與巫蠱大案立下功勞,能得到這樣的賞賜已經不少了。

“可是,”李光睿仍舊有些憤憤不平。

“沒什麼可是,”李繼戶又道:“不論賞賜什麼,都是皇恩浩蕩。”

“況且,在抓到這兩個大案的幕後主使之人後,陛下也不會仔細斟酌給你賞賜;陛下定然很想知道,到底爲何有人要如此行事,那個找到高景德行事的人到底是誰。不僅是皇上,我也十分好奇此人到底是什麼人。”

……

……

宋亮從行宮的外書房拿着允熥的手詔離開後,帶上宋青書等人,馬上去宣護衛行宮的衛所將士前往高家查抄。

這些護衛的衛所將士見到他手裡的手詔,有些好奇的問道:“宋大人,咱們這到底是去做什麼?”

“不要多問,跟着我走就是了。”宋亮說道。

適才問話那人馬上做出恍然大悟狀:“莫非是去抓採生折割案或巫蠱大案的人犯?”

“原來如此。咱們這些跟隨陛下從京城過來的人自然無事,但當地的衛所將士指不定誰就被他們收買了,宋大人小心謹慎,自然不能說出來。”這人隨即又道:“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什麼身份的人敢對陛下不利!”

宋亮微微一笑,並未說話。不僅是他,宋青書等跟着他一起出來的侍衛都未說話。不一會兒,宋亮徵調的三個百戶、三百多名將士集合完畢,他以二十人爲一隊,分爲十多支隊伍,大手一揮宣佈出發。

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173章 張彥方第1285章 兩個想要的技術第1474章 下旨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1042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沙迷查幹第224章 皇家之人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12章 兩個爆點第10章 後續發酵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273章 正名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102章 考試第678章 岷寧第1098章 遺書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1499章 蘇州驚變——造反續(祝書友們新年快樂)第872章 繼續議事與南洋諸國的擔憂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1469章 攤牌第884章 巫蠱問案(一)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805章 臨高韓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559章 入城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204章 彌勒佛第1140章 臨危第184章 醒來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863章 南定之戰結束了第1458章 求封第474章 第三次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473章 親子第47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麪館成爲了主要場景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1685章 行刑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1018章 兩個文明的戰爭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77章 兩個相關第166章 新一年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134章 北平城第27章 景隆之謀第457章 放鬆的年後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236章 商業聯盟第1161章 事情第1555章 印度之戰——損失與建藩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1335章 漢洲攻略(六)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666章 攻緬——投降第1207章 外交無小事——狗屁第145章 卡廷——截第183章 準備第1120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白帳與藍帳第135章 宣府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52章 ……陰謀——搏第876章 胡朝的末路——遇襲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905章 相見不相識第993章 樣子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第1538章 求娶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