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

“嗯?”允熥側頭和楊任對視了一眼:有人要檢舉巫蠱大案?

“你可問了他要檢舉什麼?”允熥問道。

“陛下,那人不和臣說,說只有見到陛下才會說出來。”侍衛說道。

“必須見到朕才說?”允熥問道:“那人什麼身份?”

“陛下,他自稱是廣州城內的商戶李家的人,名叫李光睿。”侍衛道。

“是他?”楊任聽到這個名字略有些驚訝地說道。

“這人在廣州城內很有名?”允熥問道。

“陛下,此人是廣州城內三大商戶之一南海李家的人,還是長房長孫,被安排主掌他家在寶安市舶司的生意。前些日子是他家前代家主,李光睿祖父李先明的七十壽辰,他返回廣州城爲祖父過壽,之後一直留在廣州城內到今日。”楊任大概介紹了一下。像李家這樣的大商戶當然值得楊任關心,楊任就算不知道他家大多數人在做什麼,總會知道族長和長房長孫在做什麼。

“一個商戶人家,”允熥沉吟着:“楊卿,你的下人認得這人吧?”

“臣有一下人識得他。”

“宋青書,”允熥將侍立在屋外的宋青書叫進來吩咐道:“你與楊卿手下識得李光睿的下人一同行走,看看這自稱爲李光睿的人到底是不是那個李光睿。若是,就宣他覲見;若不是,就擒下他送到錢明林那裡審問。”

宋青書領命,轉身離開屋子。半晌,他又返回屋子通報道:“陛下,商戶李光睿請求覲見。”

允熥擺手,宋青書又出去通傳。不一會兒,一個年歲不大的男子走進來,面對着坐在正中穿着皇帝常服的允熥跪下說道:“草民李光睿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允熥並未馬上許他站起來,而是仔細看了看他。他身穿一身淡藍色的綢衣,樣式也是大明富家子弟最平常的樣式,但穿在他身上就顯得極爲幹練。

過了半晌,允熥才說道:“你起來吧。”

“謝陛下。”李光睿又跪了一會兒才站起來。

“你說你有事關巫蠱大案的機密要事奏報給朕,到底是何事?”允熥問道。

“陛下,草民知曉巫蠱大案的幕後主使之人是誰,並且知曉其中一人在何處。”李光睿說道。

……

……

“……,這個,我覺得不太妥當。”李繼戶坐在椅子上思量了不短的時候,對坐在他面前的一人說道。

“李家主,你可要想好,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他面前一人說道。這人身量不高、十分瘦弱,尖嘴猴腮此時說話又十分趾高氣昂,一看就不是什麼好人。

不過從他說的話可以聽出他的身份地位在李繼戶之上,若是不然,他絕不敢如此對李繼戶說話。

可李繼戶卻神色未動,只是又道:“高老爺,此事太過重大,我雖然是家主,但上面還有父親,此事我得和父親商量過後再行決定。”

“也罷,李老爺子老當益壯,和他商量商量也是應當。但此事不能久拖,你要快些和你家老爺子說此事。明日此時我再來拜訪你,到那時就必須決斷了。”這人說道。

“那時我必然做出決斷。”李繼戶道。

這人笑着站起來,又道:“我也知曉人年紀大了,瞻前顧後的太多,所謂年紀越老膽子越小嘛。你和你家老爺子說明白,這是萬無一失之事,讓他不必擔心。”

“我知曉了,定然和家父說清楚。”李繼戶道。

那人又和他說了幾句話,離開李府,李繼戶親自將他送到大門口。

等那人的身影消失不見後,跟在李繼戶身側一起送他的人憤憤不平道:“高景德這是把咱們家當做他高家的錢莊了,這次竟然要這麼多錢,還要臉不要!”

這人就是李繼戶的長房長孫李光睿,被他稱爲高景德的人,就是他們家的姻親、官場上最大的後臺,刑部侍郎高瞬臣所在的高家的家主。

“他還要點兒臉,所以並未直接要錢,而是騙咱們家有什麼萬無一失之事,咱們還能推脫一陣;若是他一點兒臉也不要了,咱們能怎麼辦?還不是隻能老老實實將錢給他。”李繼戶說道。

李光睿默然。他們李家身爲廣州三大商戶之一,覬覦他們家錢財的人不少,他們家現在又一個當官的都沒有,若是不託庇於某個家族,用不了幾年家財就會被瓜分殆盡。

李繼戶和李先明反覆斟酌,覺得高家有人在朝堂之上身居高位,平日裡行事也有分寸——意思是要錢有節制,所以將李繼戶的一個嫡女嫁給高景德的庶子爲妻,託庇於高家門下。

可是高家最近卻越來越貪婪了。每次派人和他們李家要錢,原來不過一百、二百貫錢即可,但現在來一次最少一千貫,這次更是要騙他們一萬貫錢。

李家身爲廣州三大商戶之一,家裡當然很有錢,但再有錢也不能這麼敗。況且他們是做買賣的人家,平日裡還要維持一個體面,現錢也不多,一下子給他一萬貫對自家也是不小的壓力。

“父親,此事到底該如何處置?靠拖也拖不了了。”李光睿說道。高景德已經撂下話來讓他明日此時決斷,他們無法再拖了。

李繼戶卻並未和他解釋,而是說道:“跟着你爹我過來。”隨即大踏步走了起來,李光睿連忙跟上。

不一會兒他們二人和跟着的幾個下人走進李繼戶的院落內。李繼戶在正堂坐下,對所有的下人說道:“你們都出去。”

他們行了一禮退下,並且將大堂的門窗關緊,僅僅點亮了一支蠟燭,讓漆黑的大堂有些許明亮。

李光睿看着端坐在座位上的父親,對他的這番舉動十分不解;但他見李繼戶沒有說話的意思,也就不敢問,同樣端坐在椅子上。

也不知過了多久,李光睿估摸着此時已是酉時初,忍不住要開口詢問的時候,忽然大門被打開,一個身量十分高大的男子走進來說道:“大哥,事情已經探查清楚了。”

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1512章 供詞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1297章 殿頭殿尾周農中間第1371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下)第47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麪館成爲了主要場景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358章 拿下調兵第687章 白帳第1002章 出馬(補昨日欠更)第373章 在東平州第1310章 酒樓突發事件第1143章 懸賞第1299章 簡化字第56章 ……陰謀——重點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273章 正名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1536章 拜訪第435章 還有第159章 還是朝鮮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698章 說湘王第1322章 金融改革——尾聲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1378章 禮物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621章 艱難的訓練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251章 讀書第358章 拿下調兵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682章 威信和武藝課第692章 西南雜談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1250章 副校長第873章 來掙大錢的商人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556章 獻女第1508章 蘇州驚變——結束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1301章 簡化字與標點符號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第1385章 投獻案——秦鬆調查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21章 重陽節——寶鈔之二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184章 醒來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354章 前夜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73章 關於常家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1338章 南洋風雨——分析第1018章 兩個文明的戰爭第1385章 投獻案——秦鬆調查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1201章 宴飲的最後第617章 榮譽感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瘋狂的商人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1142章 相見賞賜第1324章 南洋風雨——開始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992章 關注點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